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势在必行。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每条馈线运行方式和数据采集的监视,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施馈线自动化,当馈线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进行故障定位,从而实施故障隔离和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自然垄断型的行业,如今的社会是一个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配电网自动化,是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高性能的全新的配电设备相结合的技术,它保证了整个配电网的稳妥、高效、可靠、安全的运行,这种配电技术将会是一次新的改革,所以在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供电质量的同时,保证供电的稳妥和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介绍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技术,集中阐述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配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电网中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未来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0.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供电企业要求的重要部分.在电力管理发展过程中,原来以拉闸限电为目的的负荷控制正逐渐向用电管理方向过渡,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对与用户直接相关的低压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低压配电网运行的情况,适时根据供电需求的增长调整电网负荷,及时发现和定位电网故障,发现异常供电和异常线损,杜绝供电隐患.低压配电监控装置是整套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一般以低压网中的配变为监测对象,使电力部门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为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压合格率、配电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10kV配网的要求越来越高。10KV配电网是电网工程项目中规模较大的一部分,配电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因此,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配电网是否能够安全运作。本文就10kv配电网施工质量控制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自动配电网系统应运而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系统的运行,发现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大大提高了电能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配网规划中,电力系统常因容量过大、设备老化以及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原因而出现故障,不能正常给用户提供用电。为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应采取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自动发现问题,并给予简单的控制,将损失尽可能地降低。  相似文献   

8.
配电自动化馈线环境下的故障处理,重点在于线路自愈功能,何为自愈?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快速故障定位、快速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最大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是智能配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配电管理自动化侧重于配电系统运行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信息化,包括地理住处系统(GIS)、设备运行管理(AM)、高级分析决策功能等,它更侧重于对信息的自动处理和决策;用户自动化主要包括远方自动读表、负荷管理、实时电价信息、用户电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意义;其次阐释了配电网运行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希望能够为配电网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配电网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力客户的数量不断增加,用电设备数量也不断增多,日常生产、生活与电力应用的关系不断密切,对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不断提升配电网络抢修效率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本文在分析东胜供电分局城区配电网抢修过程中影响配电网抢修效率的各类因素,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提升东胜供电分局范围内的城市配电网抢修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电气时代,全国上下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电器用品。迄今为止,我国的电力使用情况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并且呈现出了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的趋势,这也就造成了配电运行中对电网设备的极大负担。尤其是近年来,配电网的故障层出不穷,这不但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还给供电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了我国电力的正常安全生产,降低了电网的优质服务水平,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配电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可否预防呢?本文对配电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意义;其次阐释了配电网运行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希望能够为配电网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电气时代,全国上下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电器用品。迄今为止,我国的电力使用情况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并且呈现出了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的趋势,这也就造成了配电运行中对电网设备的极大负担。尤其是近年来,配电网的故障层出不穷,这不但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还给供电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了我国电力的正常安全生产,降低了电网的优质服务水平,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配电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可否预防呢?本文对配电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各种电器和网络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各种电器要正常使用的前提就是电,因此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加高。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商业企业,停电对于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应运而生。智能配电网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电子控制技术的辅助下而使电力资源得到最好的分配和调整,也能够提高配电系统的电子自动化功能,并增加了电力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相关的电力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而配电网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更是电力企业供电质量的有力保障。再加之人们对于城市电网配电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只有加强做好城市电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电能。因此,本文针对城市电网配电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相关的电力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而配电网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更是电力企业供电质量的有力保障。再加之人们对于城市电网配电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只有加强做好城市电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电能。因此,本文针对城市电网配电运行水平与供电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供电效果,所以相关企业与部门一直对配电网建设非常重视。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配电网建设也逐渐的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配电运行与配网自动化建设现状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配电线路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从配电网中的重要区域入手,优化网络结构,分步实施,先对部分配电线路进行自动化改造,最后覆盖全网,建立一套高水平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从而达到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文章介绍了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的主站DMS、通信系统和线路自动化开关的配置,并析了多电源多回路供电方式下的系统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0.
配电网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供电效果,所以相关企业与部门一直对配电网建设非常重视。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配电网建设也逐渐的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配电运行与配网自动化建设现状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