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就兰属植物而言,云南应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遗传变异最复杂的地区。根据1999年的《中国植物志》和稍后的《云南植物志》的相关卷册,在中国约1250种兰科植物中,云南西双版纳的兰科种类就达到了350种左右,许多种类如勐海石豆兰、勐海石斛、勐海天麻等为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种类。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兰科植物资源.2006~2008年作者对该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及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西双版纳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共计有兰科植物32属55种,分别占西双版纳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38.55%和18.03%。与邻近石灰山热带季节雨林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西双版纳石灰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高于江西三清山,低于云南小黑山和广东南岭,与贵州的梵净山相比,其属数基本相当,种数高于贵州梵净山。2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0个类型或变型,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4.38%;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占18.75%。3石灰山兰科植物生活型以附生型为主,地生型为辅。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的兰科植物在全国乃至世界植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的兰科植物约39属400余种,其中附生类有22属300余种,地生类兰科植物约17属100余种。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确定西双版纳野生兰科植物428种。将研究区按200 m海拔段划分为10个海拔梯度,分析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西双版纳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峰值出现在1 000~1 200 m海拔段;②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0.31~0.79),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③随海拔升高各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生活型及区系成分的种类数量也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垂直分布格局;④地生兰和附生兰的种数在海拔600 m左右达到平衡,600 m以上附生兰占优势;⑤各海拔段兰科植物均以热带种类占主导地位(72%~87.8%),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型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调查,云南西双版纳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约有75种,并对其入侵的途径和入侵后对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迄今计有120属481种,占全国兰科植物种数1/4,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生长的兰花,除受自然保护区保护外,还受到当地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长期呵护,许多少数民族村寨的"神树"是多种兰科植物的庇护所。  相似文献   

8.
在对湖南兰科植物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查明本地产兰科植物61属,167种6变种,并从兰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湖南兰科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并结合兰科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特点,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3):35-39,56
通过对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吴征镒的植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在此基础上,从种子植物的科、属分布,植物区系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珍稀濒危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61种.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总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古老成分众多、区系构成复杂、边缘热带性质明显、特有现象突出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和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是该地区有野生兰科植物27属、41种,分别占全国兰科植物171属、1 247种的15.8%、3.3%和湖南省兰科植物60属150种的45%、27.3%。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丰富。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野生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怒江片共发现兰科植物78属288种,其中贡山片区最多(235种),其次为泸水(83种)和福贡(78种)。兰科植物物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海拔1600~2000 m兰科植物最为丰富。该区域兰科植物以地生型为主(152种),其次是附生型(127种)、腐生型(7种)和附生/地生型(2种)。怒江片区兰科植物属分布区类型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质。此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丰富,包括3种国家I级和40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此,提出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的兰科植物需要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与种群回归、科普宣传与普法、建立健全法规等方面来提高野生兰科植物保护效率,为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墨脱县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喜马拉雅山脉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阻隔,造就了藏东南墨脱县的地貌特征。季风气候导致了从高山到相对孤立的亚热带地区都有植物生长,并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极其众多的地貌,加之水汽光热的充分供给,因而保留了许多兰科植物的特有种和变种。兰科植物在墨脱县全境都有分布,种类多样,特有种多且特征突出,变异类型丰富。这些种类的性质、成分和变化的记录是指明墨脱甚至青藏高原植被进化的重要依据。但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关于本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的权威和全面的记录。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调查和统计墨脱县的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一共记录到了墨脱县野生兰科植物54属,148种和三变种。对这些兰科植物的生境和生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观赏价值,资源现状做出了扼要说明,并就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 西双版纳叶下珠属植物资源分布大戟科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约有6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叶下珠属植物33种和4个变种[1],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云南省有13种。经调查西双版纳有7种(表1),5种可作药用,其中苦味叶下珠和叶下珠  相似文献   

15.
对诏安县乌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到32属51种。调查新发现属种有绒兰属白锦绒兰、钟兰属钟兰等。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兰科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乌山山腰部400~800 m海拔较湿润的小气候环境是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丰富度较高的主要因素;乌山野生兰科植物热带成分的属占比最大,热带性质明显;与毗邻地区野生兰科植物分布对比,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热带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区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西南的主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该地区热带林,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有重要国际意义。文章在介绍西双版纳情况后,分析了热带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思小高等级公路,途中有约20km的路段途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的勐养子保护区,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该路段的珍稀保护和具有经济值的植物,保护区管理部门对该路段的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文章介绍了该路段的珍稀植物、迁移树种、移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此次迁地保护植物共移植8种78株,成活68株,成活率87%。  相似文献   

18.
鄂温克族自治旗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兰科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以近10 a来在鄂温克旗境内开展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为基础,对旗内记载的9属9种野生兰科植物物种的生境、多样性、生活型和区系进行分析,从而论证旗内野生兰科植物在区系上以温带为主,生活型以陆生型为主,并针对当前兰科植物的生存现状,提出因地制宜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章对白石砬子地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生境、花期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开发该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思小高等级公路,途中有约20km的路段途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的勐养子保护区,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该路段的珍稀保护和具有经济值的植物,保护区管理部门对该路段的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文章介绍了该路段的珍稀植物、迁移树种、移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此次迁地保护植物共移植8种78株,成活68株,成活率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