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松叶蜂科松叶蜂亚科和叶蜂科蕨叶蜂亚科、短叶蜂亚科、长背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02号,经鉴定分为13属20种。其中,新松叶蜂属1种、吉松叶蜂属2种、松叶蜂属1种、平缝叶蜂属5种、脊额叶蜂属1种、柄臀叶蜂属1种、凹颚叶蜂属2种、异颚叶蜂属1种、侧齿叶蜂属1种、长室叶蜂属1种、窗胸叶蜂属1种、长背叶蜂属2种、短唇叶蜂属1种。包括1甘肃新记录属:短唇叶蜂属,5科学新种:武氏吉松叶蜂、甘肃平缝叶蜂、黑胫平缝叶蜂、中华柄臀叶蜂、黑肩长背叶蜂,1科学新组合:白唇窗胸叶蜂和11甘肃新记录种和4已知种。  相似文献   

2.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一、分布与危害情况新松叶蜂在我国主要分  相似文献   

3.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一、分布与危害情况新松叶蜂在我国主要分  相似文献   

4.
松叶蜂是宣威地区针叶林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近年来,通过开展松叶蜂种类的专题调查,发现该区有松叶蜂科昆虫4属6个种,占目前云南省记载6属16个种的37.5%。其中,在宣威分布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是广西新松叶蜂、南华松叶蜂和迪萨小松叶蜂。对这3种主要的松叶蜂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物防治试验,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余向军 《湖南林业》2008,(10):29-29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马尾松等松属的针叶。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6)
记述采自中国青海危害青海云杉的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一新种:青海新松叶蜂Neodiprion qinghaiicus Wei,WangWu,sp. nov.。本种的锯腹片和阳茎瓣与青杄新松叶蜂很相近,主要形态区别有:触角黄色,栉齿黑色,鞭节Ⅰ—Ⅱ腹缘在侧面观等长(青杄新松叶蜂触角黑色,鞭节Ⅱ腹缘在侧面观略长于鞭节Ⅰ);后翅1 M室腹缘被cu-a截断的部分,内侧长于外侧(青杄新松叶蜂中这2部分翅脉长度相等);虫体瘦削(青杄新松叶蜂虫体粗壮)。体色与同属成员差别较大,可通过头部黑色且腹部黄色无黑斑等特征与中国其他新松叶蜂相区分。提供了中国新松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48种人工合成的松叶蜂性信息素单体在云南进行了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的筛测试验,并分别利用二氯甲烷和甲醛提取的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粗提物,和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进行林间诱虫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合成的48种松叶蜂性信息素的单体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雄性成虫无引诱效果,需针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重新进行性信息素的结构分析。利用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二氯甲烷和甲醛粗提物的诱虫效果不如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但其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均能诱到祥云新松叶蜂的雄虫,说明该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中含有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成分,但由于提取的性信息素浓度偏低,故诱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丰宜新松叶蜂(Neodipron fening-ensis Xiaoefzhou)隶属于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是1979年首次在河北丰宜县发现危害青杄(Picea wilsonii)的一种新松叶蜂新种。我省分布于礼县境内的洮坪林场,危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属甘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正>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 fengningensis Xiao et zhou,隶属膜翅目,广腰亚目,中国松叶蜂科Dipriohidae.新松叶蜂属Neodiprion Rohwer。是我们1979年在丰宁采集的标本,经鉴定是个新种。目前国内外对此虫尚无报道。此叶蜂分布范围较小,但危害青杆却很严重。因此,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对于消除其危害、控制其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昆虫研究(膜翅目 广腰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科昆虫的幼虫以针叶树的针叶为食(少数为害种实),常常造成相当严重的灾害,例如1979年云南省保山县董家山一带云南松发生祥云新松叶蜂为害面积达36000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和五顶山公社新松叶蜂大发生,1978年为害面积达27000亩、1982年达50000亩,1983年四川省西昌县云南松飞播幼林由于新松叶蜂为害成灾面积达10000余亩;1982年四川省金堂、蓬溪等20余县柏木种实为丽松叶蜂所害,致使种子大量减产。为了弄清我国松叶蜂的种类、分布及寄主植物,以便为研究其生物学及防治方法打下基础,现就已有标本及资料对我国松叶蜂从分类角度出发做一总的研究。共记述我国  相似文献   

12.
广西新松叶蜂生活习性观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新松叶蜂(Neodiprion guangxiicus Xiao et Zhou)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分布广西(博白)、四川(盐源)、云南(南华、呈贡、丽江、永仁、广南、昆明、江川、宣威)。幼虫取食云南松针叶,食料不足时,亦取食华山松针叶,大发生时针叶被食光,余下枝梢及枝干,生长受到严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四川省永川森林病虫防治站和蓬溪县林业局相继送来一种严重危害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果实的昆虫,经鉴定为松叶蜂科(Diprionidae)丽松叶蜂属(Augomonoctenus)之一新种。本属昆虫全世界已知两种:一种是肖楠丽松叶蜂(A.libocedrii Rohwer),分布于美国俄勒岗州南部及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危害香肖楠(Libocedrus decurrens Torr.);另一种是密毛丽松叶蜂(A.pilosus Middlekauff),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景东县发生的松叶蜂种类为祥云新松叶蜂,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食害云南松、思茅松的针叶。经长期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辖区内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和生活史,制定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通过连续几年的综合防治,如今已彻底杀除了松叶蜂危害,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陕西、甘肃的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河北的落叶松锉叶蜂P.laricis和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山西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陕西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云南的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 xiangyunicus和南华松叶蜂D.nanhuaensis的幼虫及茧期病原真菌调查统计,并从以上虫茧中分离出真菌13株,初步鉴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8株、布氏白僵菌B.brongniatii 4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1株。选取5株白僵菌以3龄月季叶蜂为试虫进行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菌液对试虫有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69.5%~91%。  相似文献   

16.
广西新松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是云南松中幼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江川、宣威、沾益、安宁的温泉等地发生危害猖獗,将数万亩云南松幼林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的连年被害后造成树木桔死。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两代,在滇东北的宣威板桥、沾益以蛹越冬,在滇中江川地区,以不同龄级的幼虫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一、二龄幼虫取食叶肉,将叶脉留下,进入三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幼虫喜群集。在江川第一代幼虫五月始见,十月上旬出现化蛹,第二代幼虫11月中旬始见,3月中下旬出现化蛹,蛹化于地皮枯枝落叶及表土  相似文献   

17.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麦叶蜂亚科、残青叶蜂亚科及基叶蜂亚科标本总计98号,经鉴定分为5属23种。其中,麦叶蜂亚科2属12种:麦叶蜂属11种、凹眼叶蜂属1种;残青叶蜂亚科1属6种:残青叶蜂属6种;基叶蜂亚科2属5种:基叶蜂属3种、异基叶蜂属2种。包括9新种:武氏麦叶蜂、麦积麦叶蜂、长脊麦叶蜂、任氏麦叶蜂、短附麦叶蜂、纹背麦叶蜂、黑唇基叶蜂、黄氏大基叶蜂、白转异基叶蜂;1新亚种:日本残青叶蜂黑胫亚种;6甘肃新记录种和7已知种。  相似文献   

18.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锤角叶蜂科标本总计64号,经鉴定分为6属16种。其中,细锤角叶蜂属7种,丽锤角叶蜂属2种,丑锤角叶蜂属3种,童锤角叶蜂属2种,唇锤角叶蜂属1种,毛锤角叶蜂属1种;包括1新属:唇锤角叶蜂属,4新种:辛氏细锤角叶蜂、中华童锤角叶蜂、多毛唇锤角叶蜂、甘肃毛锤角叶蜂,1中国新记录种:多环细锤角叶蜂,9甘肃新记录种和2已知种。  相似文献   

19.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叶蜂亚科小臀叶蜂属等5属叶蜂标本总计226号,经鉴定分为5属25种。其中:小臀叶蜂属1种、侧跗叶蜂属13种、凹唇叶蜂属1种、合背叶蜂属9种、壮并叶蜂属1种;包括6科学新种:短突小臀叶蜂、棒角侧跗叶蜂、普通侧跗叶蜂、朱氏侧跗叶蜂、侧跗叶蜂、开室凹唇叶蜂,2新亚种:环丽侧跗叶蜂黑股亚种、宝岛合背叶蜂红鳞亚种;5甘肃新记录种(含3亚种)和12已知种(含5亚种)。  相似文献   

20.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实叶蜂亚科、突瓣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81号,经鉴定分为15属31种。其中,实叶蜂亚科6属9种:单室叶蜂属1种、狭脉叶蜂属1种、齿实叶蜂属1种、实叶蜂属1种、简栉叶蜂属2种、拟栉叶蜂属3种;突瓣叶蜂亚科9属22种:中脉叶蜂属2种、消缝叶蜂属1种、槌缘叶蜂属7种、厚爪叶蜂属1种、突瓣叶蜂属6种、蜷叶蜂属1种、枝角叶蜂属1种、瘿叶蜂属2种、吕氏叶蜂属1种。包括2甘肃新记录属:单室叶蜂属、狭脉叶蜂属;建立1新属:齿实叶蜂属;14科学新种:齿实叶蜂、甘肃梨实蜂、甘肃简栉叶蜂、截鞘中脉叶蜂、白唇消缝叶蜂、窄踵槌缘叶蜂、角斑槌缘叶蜂、痕脉槌缘叶蜂、短刺槌缘叶蜂、反刻突瓣叶蜂、白氏突瓣叶蜂、红股突瓣叶蜂、武氏瘿叶蜂、尖鞘瘿叶蜂;8甘肃新记录种和10已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