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滁菊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在类黄酮物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本实验室已经获得滁菊f3'h编码基因的基础上,采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了1 348 bp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片段除含有真核生物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等外,还含有参与脱落酸响应(ABRE)元件以及G-Box等参与光响应单元、植物激素响应单元件植物防御和逆境胁迫应答元件、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顺式调控元件。该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初步分析将为深入研究f3'h基因在滁菊类黄酮合成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开发滁菊分子育种提供有效基因原件,以及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滁菊黄酮含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葛粉滁菊面鱼进行研究,并采用感官评价和质构仪对葛粉滁菊面鱼的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了油皮面鱼的感官评价和TPA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最佳工艺配方用量为葛粉25 g,低筋粉50 g,鸡蛋50 g,胡萝卜15 g,豆渣粉25 g,香菇10 g,滁菊3 g,食盐2 g,葱8 g,水10 m L,混匀后经40 g油皮包裹、煎制定型并蒸制20 min后,在4℃的情况下冷藏23 h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迎春花也称迎春、金腰带、小黄花,株高0.4~5m,枝条丛生,花单生,2~3月先于叶开放,花朵高脚碟状,萼齿叶状,长1cm左右,与花筒等长,花冠5~6裂,裂片倒卵形,略短于花筒,黄色,有时带红晕。习惯上,人们把花瓣平圆,似老虎蹄印的迎春花称"虎蹄迎春",把花瓣稍长,略有卷曲,近似龙爪的迎春花称"龙爪迎春"。  相似文献   

4.
<正>牡丹品种繁多,根据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情况,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花大而香,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花型花型是牡丹重要的观赏性状。牡丹的花型主要由花瓣的多少、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另外雌雄蕊的数量、位置和瓣化程度也起一定作用。牡丹的花型根据花瓣由少到多依次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台阁型、皇冠型、绣球型。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平展,雌雄蕊(花心)正常,结实能力强。代表  相似文献   

5.
牡丹花期的重复力与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牡丹花期等性状的遗传控制程度、遗传相关性及间接选择的可行性。以13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了单朵初花期、单朵盛花期、单朵凋花期、单朵总花期、花瓣相对含水量、花瓣数、瓣化雄蕊数、总花瓣数、花径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期和花瓣性状均有着比较丰富的变异;花期各性状重复力在0.3218~0.5074之间,属于中等遗传控制性状;花期天数与花瓣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正向遗传相关,因此,可以用花瓣相对含水量对花期进行间接选择;花期性状与花瓣数和花径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欧石楠是指杜鹃花科欧石楠属常绿植物。全世界有860个原生种,其中660个产自南非,被称为"南非特有种的皇后"。其同科植物帚石楠是杜鹃花目中的另一个种属,帚石楠属常与欧石楠混淆。两种花的主要区别是帚石楠花萼的裂片遮盖着花瓣,而欧石楠的花瓣则反过来盖着萼片。帚石楠在欧洲非常有名,也曾经是西欧及北欧地区许多荒地的主要植被,因此有"山中薄雾"的称号。可制花茶,其花蜜也具有药效价值。  相似文献   

7.
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牡丹和芍药花瓣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获得油样,用气相色谱法对牡丹和芍药花瓣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牡丹和芍药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双色鸳鸯美人蕉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扩增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及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序列,并利用RT-q PCR技术检测CHS、DFR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在双色鸳鸯美人蕉同一朵花不同颜色部位、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花色美人蕉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通过扩增分别获得了549 bp的CHS基因片段及570 bp的DFR基因片段,与红掌、百合等相应基因的同源性达70%~95%。基因表达分析表明,CHS及DFR在红色花瓣中的表达量高于黄色花瓣,CHI在黄色花瓣中的表达量高于红色花瓣;CHS与CHI在红色花瓣中随着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大,在黄色花瓣随发育表达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DFR在红色及黄色花瓣的发育后期表达量逐渐增大;在不同花色美人蕉花瓣中,这三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大豆花器小,花瓣中蛋白含量低,花瓣采集是大豆花型发育蛋白质组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大豆开花期一般持续大约为30d,花瓣采集不仅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期、掌握正确的方法,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本研究确定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豆花瓣采集标准;明确了采集用于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的不同发育阶段大豆花瓣所需的工作量;建立了1mm花苞大豆花瓣的采集方法.为大豆花型发育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样品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解析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我们以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沉默等技术,在矮牵牛中克隆和鉴定了一个影响花瓣呈色的基因RCW。不同矮牵牛组织中进行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雄蕊、雌蕊、花瓣、叶片、根、茎、萼片中都表达,但是在花瓣中的表达随着花瓣发育逐渐增强;并且受到AN1、AN11、PH3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在矮牵牛品种M1×V30中进行RNAi沉默RCW基因的表达,其花瓣中的pH值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花瓣呈现更深的紫色。对RCW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内质网、高尔基的膜系统上,表明其可能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过程。因此,RCW基因在矮牵牛花瓣细胞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调控花瓣液泡中的pH环境,从而影响花瓣的呈色过程。本研究为全面揭示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今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变植物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与无花瓣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无花瓣油菜APL01与正常有花瓣品种M083杂交的BC1F1为基础群体,利用RAPD、SSR和SRAP技术获得251个分子标记,包括219个SRAP、25个SSR和7个RAPD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根据共同的分子标记,建立该图谱与甘蓝型油菜高密度图谱的对应关系。利用WinQTLCart 2.0软件对无花瓣性状进行QTL扫描,获得4个与无花瓣性状相关的QTL,QAP5位于N5连锁群的A0226Bb152~m31e40b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71%;QAP6位于N6连锁群的m25e7~OPY9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2%;QAP8位于N8连锁群的A0226Gb468~m29e20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94%;QAP15位于N15连锁群的m21e4b~A0225Bb201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21.96%。QAP8和QAP15为2个主效QTL,可用于无花瓣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QAP5和QAP6为修饰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油菜菌核病是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通过感染了核盘菌子囊孢子的花瓣落在植株茎、叶上来侵染植株。本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检测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样品采自合肥的两块不同试验田,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摘新鲜花瓣在室温下培养,结果表明整个花期,除1块田1天没有检测出外,其余每天都有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出现(感染子囊孢子的花瓣接种后培养基变色)。油菜初花期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研究被感染的花瓣数可以帮助决定最适宜的病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态的差异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8个不同颜色的纯色蝴蝶兰品种的花瓣中心部位(2个白色蝴蝶兰品种,3个黄绿色蝴蝶兰品种和3个紫红色蝴蝶兰品种)和4个有斑的蝴蝶兰品种(2个白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和2个黄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的底色部位、斑色部位及底色与斑色相交部位分别进行观察对比,同时采用鲜切片浸泡在0.25%PEG溶液中观察有斑样品斑纹交界处的纵切面表皮细胞形状变化。结果发现,除2个白色品种的表皮细胞为乳突状外,其他品种的表皮细胞均为穹顶状。另外发现部分样品花瓣表皮存在少量气孔。结果表明,相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可能不同,但同一片花瓣不同颜色区域的表皮细胞结构则是相同的,说明花瓣颜色并不是影响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的决定因素。以上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显微结构的观察比较,将对蝴蝶兰花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卉园艺》2010,(18):44-47
主要特征描述: 花桃红色,牡丹型,花径11~14cm,花瓣19~24枚,4~5轮排列,外轮花瓣平伸,内轮花瓣曲折,有增生花瓣,雄蕊多数,分3~6束夹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间;  相似文献   

15.
报雨花——新西兰吐尔特岛有一种对空气湿度非常敏感的花,当湿度升到一定程度时,花瓣就收拢;当湿度降低时,花瓣则慢慢伸展。所以花瓣一收拢,不久就会下雨;花瓣一伸展,天气必然晴好。  相似文献   

16.
Q:花粉粘在花瓣上,应如何去除?A:花粉细胞渗透性强。粘在花瓣上1天以上就不易去除了,若粘在花瓣上不到5小时可用胶布粘除。无论用水冲或刷子扫都不易去除已粘在花瓣上的花粉,而且刷后还易造成花瓣受伤褐变。Q:为何在冷藏库中不能将花朵与水果放在一起?A:水果在冷藏中会产生大量乙烯,给花  相似文献   

17.
正蜡梅花瓣艳丽,树形美观,花期从初冬至初春,既是迎春名花,又能带来节日的喜庆气氛。主要种类蜡梅有素心梅、虎蹄梅、罄口梅、金钟梅、狗牙梅等5种,其中以素心梅和罄口梅较为珍贵,色香俱佳,最具观赏价值。素心梅花瓣长椭圆形,向后反卷,花色淡黄,花芯洁白,花香芳馥,因其花朵较大,又称荷花梅。虎蹄梅花大色黄,花瓣较圆,中心小花瓣微带红紫色,花像虎蹄,香气浓开花早。罄口梅花瓣较圆,色深黄,心紫  相似文献   

18.
因为多糖等大分子的污染,传统Trizol法难以从香石竹的叶片中获得完整RNA。本研究以香石竹为材料,对传统的Trizol法进行改良,成功地从香石竹花瓣和叶片中提取了总RNA,经琼脂糖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RNA完整性好,纯度大,花瓣的OD260/OD280=1.96,每0.1g花瓣可获得RNA61μg,叶片RNA的OD260/OD280=1.94,每0.1g幼叶可获得RNA33μg,花瓣的RNA产量普遍高于叶片。经改良Trizol法提取的被香石竹斑驳病毒侵染的植株的花瓣和叶片的总RNA,经RT-PCR获得了特异性条带,说明用改良Trizol法从香石竹花瓣和叶片中提取的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性强,完全适合于香石竹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瓜叶菊"勋章"特殊花型品系,花型独特,花瓣顶端锯齿状,形如勋章,生育期150天,花径5~6cm,高18~20cm,共有14个花色,种子4200s/g。  相似文献   

20.
气孔在葱莲不同器官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葱莲植株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花、花茎、鳞茎、叶、果实、种子和根等部位的表皮进行研究,对花瓣上表皮、花瓣下表皮、花茎的表皮、外果皮、叶近轴面和叶远轴面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分别进行比较,并分别对花瓣和叶的气孔密度与保卫细胞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根上未见到有气孔分布。除了在葱莲的叶和花茎等常规部位发现有气孔分布外,花瓣、雄蕊、雌蕊、子房、花梗、花茎、鳞片、果实和种子上均有气孔分布。气孔呈半月形,无副卫细胞。葱莲叶片近轴面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远轴面(P0.05)。花茎和叶上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花瓣和果实(P0.05)。外果皮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最小。叶远轴面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大(P0.01),花瓣下表皮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小(P0.01)。花瓣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089,P0.05),而叶片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r=-0.53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