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在肝胰腺病变.由于"黑鳃"是此病的重大特征,故本团队简称此病为河蟹"黑鳃病...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3,(9):65-65
目前河蟹的常发疾病主要存在以下流行趋势:由于前期多雨,杀虫很难彻底,预计纤毛虫的发生将在大范围内流行,另外颤抖病、黑鳃病、水肿病、肠炎病的发生也将大面积发生。因此,要认真加强河蟹养殖的后期管理,加大防治蟹病的力度,提高河蟹后期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率,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收成和经济效益。现将河蟹后期养殖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且天然水域水质清新,不易发生黑鳃病;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使得水质变化快,很易使河蟹发生黑鳃病。 河蟹黑鳃病的主要症状为:河蟹的鳃丝发黑,易浮头,严重时引起上岸。河蟹黑鳃病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根据笔者的诊治经验,水质不好是河蟹发生黑鳃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虫寄生在鳃丝上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黑鳃病。因此在治疗上应对河蟹的鳃丝进行镜检,看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再确定治疗方案。 河蟹黑鳃病的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池塘…  相似文献   

4.
余燕  吴小成 《水产养殖》2010,31(8):44-44
<正>河蟹"抖抖病"对河蟹养殖危害极大,该病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 d。河蟹养殖形式较多,发病原因各异。但池塘单养、池塘中水草栽种不足的鱼蟹混养塘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较大,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发病率较低。河蟹"抖  相似文献   

5.
童军 《水产养殖》1988,(1):10-11
我们1986年5月在东台镇水产养殖场进行河蟹池塘养殖试验。试验期间,发现一些河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动、摄食能力减弱,继而陆续死亡,经解剖镜检查,发现病蟹的壳及鳃上寄生大量的聚缩虫(Zoothamnium)。聚缩虫少量寄生时,对河蟹生长无明显影响,严重寄生时,蟹的额部、步足、背壳及鳃部都布满寄生虫,影响河蟹的活动和生长,病蟹多在黎明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河蟹养殖阶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养殖过程中河蟹常因病死亡,造成损失,影响效益。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发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各地参考。 1.纤毛虫病 (1)症状:病蟹鳃部、整个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除复眼、口器、肢节等部位外)有大量纤毛虫附生,仅有少数河蟹为局部少量寄生。附生后的河鳖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明显减弱。 (2)病因:多由残饵不清除,池水过肥,水质恶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大大促进了河蟹养殖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池中残饵、排泄物的增多,加重了养殖水体的污染,河蟹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河蟹常见疾病有:水霉病、肠炎病、水肿病、黑鳃病、烂肢病、腐壳病、纤毛虫病等。笔者根据当地池塘河蟹养殖实际,现将河蟹常见疾病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恶化,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等)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新三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更大危害,发病后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5,(7):81-81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水产养殖动物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机体来度过梅雨季节。我们要抓住梅雨来临前的一个星期这个时间关键点,过早可能预防不足,过迟就可能来不及预防。笔者结合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具体做法如下:1.先杀灭鱼和河蟹身上的寄生虫(成虫和虫卵),用药量稍微增加一些,一般按标示量增加20%,同时内服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发生。鱼类在这段时间主要病害是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鱼血康泰和三黄粉(添加量1%)连续喂食5~7天。河蟹主要是纤毛虫、黑鳃、烂鳃、甲壳溃疡、肠炎,因…  相似文献   

10.
鲤鱼"急性烂鳃"表观上看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很高,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特别是去年该病害尤为严重,给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2年郑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总结里,我们回顾一下郑州市鱼病流行的情况:2012年病害流行情况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流行时间长,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从当年5月份开始流行,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近几年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资源放流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集约化高密度精养,从分散型向地域集约化发展。伴随着养殖面积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河蟹病害也日渐增多,如常见的河蟹肠炎病、烂鳃病、肝胰腺坏死病等。尤其2015年、2016年在江苏部分河蟹养殖区大面积发生的以肝胰腺白化以及体内肉少水多为主要表征的俗称河蟹"水瘪子"病给河蟹养殖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鱼类鳃部发病率非常高,故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导致鱼类鳃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何分析发病原因、正确诊断,关系到能否对症用药,也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将引起鳃部发生病变的几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8月份,全省14个市共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病害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有11个养殖品种共发生了14种病害,虹鳟、河蟹、大菱鲆、中国对虾、海参、扇贝、虾夷扇贝、牡蛎、缢蛏、海带共10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1本月发病情况1.1淡水鱼类1.1.1草鱼发生了4种病害,分别为细菌性肠炎、烂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蟹人工养殖迅速发展,但在成蟹养殖阶段,河蟹常因病死亡,造成损失,影响收益。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供参考。 1.纤毛虫病: 经观察检查:病蟹鳃部、整个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除复眼、口器、指节等部位外)有大量纤毛虫附生,仅有少数河蟹为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13,(12):61-61
一.12月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12月份广东省进入冬季,气温、水温逐步下降.昼夜温差较大,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牢会有所下降,但养殖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随着湘北地区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恶化,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等)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新三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更大危害,发病后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饲养管理1. 防病早期河蟹养殖过程中主要疾病为上岸病、肠炎、纤毛虫和烂鳃病等。上岸病用河蟹上岸停结合甲壳净、杀菌红治疗,肠炎和烂鳃需用中西药复合的杀菌黄等药物内服,同时采用新鲜饲料,保持水质清新;纤毛虫病需要用甲壳净、纤虫双杀等药物全池泼洒,具体用法和用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 水质调控早春河蟹养殖通常需要每20 天左右消毒一次,全池泼洒石灰水或二溴海因等,通常河蟹蜕壳高峰期需要泼洒石灰水促进河蟹蜕壳,用量每亩1 米水深用量7 ̄10 千克。由于大多数蟹塘套养部分青虾,因此六月份前需要使用肥水王或其他肥水产品保持适…  相似文献   

18.
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境 《淡水渔业》2002,32(2):25-27
近年来 ,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 1999年 ,江苏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 ,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对此 ,去年以来 ,在省、市、县各级水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各地河蟹生产逐步开始了健康养殖的试验示范 ,并且成效显著。笔者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 :1 严把蟹种关1 1 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 ,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实践证明 ,不同水系的河蟹 ,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1 1 长江水系蟹种的…  相似文献   

19.
华东、华中易发病害:6月,华中华东在旱灾之后,暴雨来袭,又面临着洪涝灾害。这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雨过天晴,气温又急剧上升,水产养殖处于病害的高发期。鲢、鳙细菌性败血病、打印病、中华鳋病、河蟹颤抖病、水肿病、鲫鱼烂鳃病、孢子虫病等都是这个季节的易发病害。防病管理:1、天晴后施用微生态制剂,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相似文献   

20.
河蟹颤抖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河蟹主产区的高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的提高,可以说养殖业者“谈抖色变”。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病星摄食减少,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而后病星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上,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病餐肉质糊化,内脏病变,肠道、胃及鳃严重发炎肿胀,通常在短时间内迅速感染,继而引起批量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研究表明:河蟹颤抖病的发生及发展不是孤立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复杂体现,因此在预防及治疗河蟹颤抖病的过程中,若一味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