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陈仓、眉县、杨凌、周至、户县、长安、灞桥、蓝田、临渭、华阴、华县和陕南地区的城固、洋县、勉县、佛坪等15个称猴桃主产县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趋势分析、线性回归、突变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重点分析该地区50年来影响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年平均气温、负积温、≥5℃年有效积温、≥10℃年有效积温、年降水量、4一10月猕猴桃生长期降水量等光热水资源的年际、周期以及时空分布变化趋势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了50年来气候资源变化对陕西省猕猴桃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主产县区热量资源增加明显,年平均气温和≥10℃年有效积温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种植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呈明显增加趋势。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除降水外,光热资源的变化均发生了突变,且关中地区的变化比陕南地区较为显著。从气候变化的特点上看,关中地区的光热资源变化增加了称猴桃生产的不确定性,而汉中盆地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相对较弱,建议在该区域可适度增加猕猴桃种植规模。同时,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猕猴桃的萌芽期冻害、高温热害等由于全球变化引起的气象灾害发生频率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为猕猴桃优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后期针对猕猴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研究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辛逢春 《北方园艺》2008,(4):102-103
周至县绿色猕猴桃以其"细、嫩、鲜、营养、保健"的独特风格名扬国内外,被誉为"水果之王",具有广阔的市场与发展前景.在关中地区推广猕猴桃种植,发展猕猴桃产业,打造猕猴桃之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有现实意义;从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品种,充裕的劳力与智力,雄厚的发展背景,龙头作用的加工企业,以及优惠的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对关中地区的猕猴桃产业形成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猕猴桃为藤本攀缘性阔叶喜光果树之一,特点是喜光怕强光,喜水怕涝。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进入夏季6—7月高温期间,是猕猴桃果树枝梢生长与幼果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晴天中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温度超过35℃以上天数较多,个别天数极端高温可在38~40℃。这也是我国秦岭北麓关中地区猕猴桃产区所谓的极端高温发生期,而此阶段幼嫩的猕猴桃果树枝叶及幼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是猕猴桃适生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冷库极多,仅周至县冷库数量就达4000多座。冷库贮藏猕猴桃的主要时间段在10月初到翌年3月底,其他时间都处于闲置阶段。而金针菇属低温型菌株,喜阴厌氧。因此,在猕猴桃冷库闲置阶段,利用冷库荫蔽、易控温等特点,在冷库内反季节栽培金针菇,不但可以优势互补,而且还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主要以虫媒授粉为主,风媒辅助。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人工成片栽培秦美猕猴桃迅速发展,面积较为集中超过10万亩。花期自然界昆虫每株平均数相对减少几倍至几十倍,加上其它制约因素等,在猕猴桃生产实践中,因授粉不足,致使果个大小相差悬殊,或者花后大量落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经我们多年的观察、调查、研究,对猕猴桃授粉不足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冷库(控温)贮藏研究有些报道,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简易降温加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解决了猕猴桃冷库(控温)贮鲜技术难题,为猕猴桃贮藏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1 采收及包装运输 1) 猕猴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陕西关中地区正常年份情况下,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3~12日,如遇到高温干旱或低温多雨年份采收期可提前或推后5~6天。在这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  相似文献   

7.
<正> 蓟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绝对最低温-23.3℃,年平均降水量684.7mm,年平均日照2706.0小时。蓟县的年均温和年雨量都在猕猴桃分布地区的变幅之内。 1980~1981年,我们调查了蓟县软枣猕猴桃资源,并引种了少量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从1984年开始,我们在蓟县东营房村建立猕猴桃试验基点,在当地的支持下,栽植了2亩小型试验园。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是藤本果树,过去种植猕猴桃普遍采用T字形篱架式或平顶大棚架式栽培,因架材投资影响了猕猴桃的发展.我场于1998年种植5600株武植3号中华猕猴桃,采用乔化栽培模式.种后3年,基本形成乔木化3层形树冠,平均株产6kg,获得猕猴桃乔化栽培投资少、投产快的好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徐香猕猴桃属于美味猕猴桃,徐州市果园1975年选育,1998年由眉县园艺工作站引入陕西猕猴桃产区栽培,目前在眉县栽植14万亩,占全县猕猴桃总面积的47%,挂果面积12万亩,已成为眉县猕猴桃的主栽品种,在陕西省已栽培20万亩以上。由于该品种树体生长势强,枝条粗壮充实,丰产、稳产、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晚红是我们从1998年猕猴桃品种红阳高接园中选出的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91.0 g,最大单果重132.0 g,果实绿褐色,果皮厚,熟后果肉黄绿色,红心,肉质细,汁液多,香气浓,风味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4%,总糖含量12.05%,总酸含量1.19%,维生素C含量972.00 mg/kg;后熟期20~30天,在0.5℃可贮藏4个月;较抗猕猴桃溃疡病;在陕西省宝鸡市,果实10月中旬成熟。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了2010—2013年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102株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链霉素的抗性水平。Psa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79.4%供试Psa菌株的MIC为25~35 mg/L,15.7%菌株的MIC≥45 mg/L,仅有4.9%菌株的MIC为15 mg/L。进一步对不同地理来源Psa菌株的MIC进行分析发现,来源于意大利的Psa菌株的MIC明显低于来源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供试菌株。不同猕猴桃品种来源的Psa菌株的MIC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分离自‘红阳’品种的菌株的MIC明显高于分离自‘秦美’品种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要功能是保育保存猕猴桃属优良活体种质资源。庐山冬季时间长,低温自当年11月中旬持续至翌年4月上中旬,因空气湿度大易形成冰冻,低温冰冻天气主要集中在1—4月。2008—2010年对猕猴桃冻害调查,结果显示,冰冻对猕猴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冬芽、主蔓、根部和果实易受冻,并针对庐山的冰冻灾害提出猕猴桃越冬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1 晚霜冻害情况  近年来 ,猕猴桃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果在长江三角洲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然而 ,在该地区栽培猕猴桃 ,因一些品种萌芽期容易遭遇“倒春寒”及重晚霜 ,时常发生冻害。 1998年 3月 2 0~ 2 2日上海出现严重晚霜冻 ,气温骤降至 - 0 6℃ ,加之连绵阴雨 ,使得刚萌发的猕猴桃新梢严重受冻。从猕猴桃受冻部位看 ,1年生嫁接苗主要是上部叶芽枯死 ,且倾斜角度大者冻害居多 ;结果树主要是朝上萌发的芽及嫩梢受冻严重 ,受冻结果母枝达 83%以上。受冻芽所占比例 ,米良 1号最高 ,达 5 6 7% ,徐香、秦美及金魁分别达 32 8%、2 6 1%和 2…  相似文献   

14.
徐香属于美味系猕猴桃品种,1998年由陕西眉县园艺工作站引入栽培,目前已成为眉县的主要栽培品种。经过十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徐香猕猴桃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果树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巨大。2018年4月7日凌晨,陕西猕猴桃产区百万亩基地大面积遭遇倒春寒,受灾面积46%,产量损失55%。实际上,2018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无论是南方的云贵高原,还是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国内所有猕猴桃产区都有程度不同的倒春寒灾害。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猕猴桃产业大发展至今的近30年,猕猴桃生产端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首推倒春寒。在北方主产区,"十年九寒"几乎成为常态化气候表现。在南方低纬度高  相似文献   

16.
1 选育经过 1998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桑果工作站从四川苍溪猕猴桃研究所购回一批良种猕猴桃接穗进行高接,2002年在磻溪镇党家堡村九组蔺多卯园中发现一优株,2003年挂果后,经多点观察研究与查证,初步认定为红阳优系,属中华猕猴桃,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生产中常会遇到极端低温、早春晚霜等极端气候危害,在陕西省宝鸡地区,几乎每年3月底至4月初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早春晚霜,尤其是2018年4月7日晚间更是发生了50年一遇的晚霜灾害,给各类果蔬作物包括猕猴桃生产造成极大损害,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从晚霜危害症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御猕猴桃晚霜危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宽甸县位于辽宁东部。境内山岭起伏、森林茂密。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6.5℃,历年最低气温-38.5℃,无霜期145天。山区有丰富的软枣猕猴桃资源,是我省猕猴桃重点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翠香猕猴桃原名"西猕九号",是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1998年8月组织开展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时,在原就峪乡(现楼观镇)后就峪村阴沟南向坡发  相似文献   

20.
2023年5月20日,陕西眉县部分猕猴桃园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雹侵害,对猕猴桃树体、果实、叶片造成严重损伤。针对本次冰雹灾害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应用后树体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灾害发生情况,提出了补救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