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麦积区作为甘肃省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内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面积58.2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6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6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共涉及垒区十七个乡镇,一个街子林场,一个风凰造林站,416个行政村,人口36714户14.93万人。累计使用国家工程建设投资资金14263.30万元,其中苗木补助赞2914.60万元,现金补助资金10469.50万元,生活赞补助资金879.20万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4万亩,其中退耕造林3.3万亩,与之匹配的“两荒”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在全省49个县市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15,(4):30
<正>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陡坡耕地较多的地方优先安排500万亩;2015年拟安排1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3.08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4.
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阳县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6年(2000—2005)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3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宜林荒山荒沟造林5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22万亩的108%,使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42776户20.53万农民受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7市84个县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截止到2009年,安徽省已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330.86万亩,其中生态林建设面积305.6万亩,经济林建设面积25.26万亩;主要造林树种包括16类,淮北平原区造林树种为4类,江淮丘陵区为10类,沿江丘陵区为13类,皖南山区16类,大别山区为10类;杨树在造林中所占的比例为最大,达到145.66万亩;造林保存率均达到97.7%。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该工程的建设直接涉及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千家万户,致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也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吉县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至200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8万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大局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1998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的天保工程率先在四川省启动;2011年,二期工程延续进行,对长江、黄河中上游和东西北林区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绿化步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笔者所在的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完成长江防护林造林、航天城绿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林任务完成均不理想,特别是保存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就如何提高天保工程人工造林保存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龙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到2006年(2007年,没有计入统计)。共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13万hm^2,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3.2百分点。其中退耕地造林6800hm^2,荒山荒地造林2667hm^2,生态林草2667hm^2.封山造林1.18万hm^2.退耕地造林共涉及农户8874户.平均每户退耕还林0.77hm^2。在退耕地造林6800hm^2中.按林种分:经济林为657.3hm^2.山杏兼用林1453.3hm^2;生态林中杨树4745hm^2,占生态林的89.9%。并且30%以上造林面积营造了乔乔、乔灌混交林。退耕还林的深入开展.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这个过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的指示精神,实现黑龙江省提出的“大干三五年,全面绿化龙江大地”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到保质、保障地完成退耕还林任务,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就此谈谈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3.
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从2008年开始,至2015年结束。建设内容包括在退耕还林区域进行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与补植补造四个部分。规划目标首先是确保完成的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其次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等措施,到2015年,基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按照上述规划的要求,谈一谈如何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正宁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2001年全面铺开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4.10万亩,其中退耕造林约14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0.10万亩。项目覆盖全县十个乡镇,86个行政村。5.30万农户。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新农业》2012,(15):13
98.9%国家发改委10月称,我国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4年多来成效明显,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98.9%。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参加基本口粮田建设的退耕户人均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1.48亩,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开展好雨季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完成年度造林计划任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林业生产中,设计合理的造林模型,是在更好的把握适地适树的自然规律基础之上,能更好的利用地力,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合理安排。围场县自2000年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已经在全县实施了9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现将本县退耕还林中比较成功的一种造林模型—落叶松纯林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正>1石家庄市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退耕还林工程1.1.1石家庄市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以改善省会周边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98.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2.25万亩,封山育林63.6万亩。工程涉及18个县(市)区、159个乡(镇)、1 820个村、15.4万农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粗放经营管理,而引进工程管理机制,把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相结合,按工程管理程序来管理营林,实行集约经营。造林成活率、造林面积保存率、适地适树率等造林指标,均比一般造林的高,树木生长量与一般造林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一般造林相比较,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56.36元/亩。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4年,政策陆续到期,新周期退耕还林政策能否接续备受关注。7月23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新阶段的退耕还林工作是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14年前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使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如今退耕还林工程面临"政策陆续到期",新周期退耕还林能否接续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