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高原秋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可作菜又可当水果,是我国蔬菜秋淡季市场需求量大的种类之一,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贵州高原的高海拔山区非常适合番茄秋延后无公害栽培,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133.33 hm2,单产一般2 000~2 300 kg/667m2,最高单产达3 500 kg/667m2左右.根据毕节、大方、龙里3县(市)(海拔1 400~2 000 m,7月份平均温17.0~20.0℃,10月份平均温10.5~13.1℃)进行的试验,及对贵州省内海拔1 200~1 400 m,7月平均温20.0~21.0℃,10月平均温13.1~14.1℃;海拔2 000~2 200 m,7月平均温16.0~17.0℃,10月平均温9.5~10.5℃地区的调查,现将秋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景宁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近年来,充分利用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已成为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在海拔700~900m左右的葛山乡干山村、岱头村种植小尖椒,面积达7.3hm2,平均产量22957.5kg/hm2,产值达27549元/hm2,最高  相似文献   

3.
<正>永胜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全县立体气候明显,除少部分处于金沙江沿江干热河谷区外绝大部分区域均为山区和半山区。魔芋是永胜县山区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根据魔芋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实际生产情况,魔芋最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1800~2500 m的山区,商品芋平均产量可达19800 kg·hm-2;海拔高于2500 m冷凉地区采用常规方式种植则生长迟缓,产量明显降低。经试验比较,在2500 m以上海拔采用常规种植方式,其产量比1800~2500 m地区减产30%以上,产量只能达到13860 kg·hm-2。  相似文献   

4.
1 生产现状 马铃薯优质种薯栽培技术在安康地区推广运用了多年经久不衰.由于山区垂直高差海拔800m以下浅丘川道区每年均向高海拔地区换种;中山区800m~1 400m每二年向高山区换种.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垄作地膜覆盖技术推广运用又使该技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一般667m2产1 500kg鲜薯.平利八仙镇凤凰村二组龚大学1997a在晚疫病严重流行情况下间套667m2产鲜薯达2 500kg,狮坪村二组高端虎间套垄作地膜覆盖连续两年667m2产鲜薯3 120kg,平均单穴均重1kg.  相似文献   

5.
高山区反季节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田县凤埔镇旧镇村地处海拔885m的山区,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合番茄生长发育.全村农民利用山区这种独特的天然生态环境,进行番茄反季节生产,7~10月供应市场.现有种植面积80hm2,平均亩产4100kg,按1~1.6 元/kg计,亩产值4100~656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白沙镇地处山区,海拔100~400 m,主要以种植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2000年引进两优2163品种,种植13.3 hm2,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500 kg.2001年,我站在白沙、宝阳、田厝、长兴、狮亭、东泉、沃东等7个村推广种植66.7 hm2,并以再生稻栽培模式管理,收成时,经市、县有关专家联合验收,头季稻667 m2最高产量648 kg,平均单产550 kg;再生季最高单产648 kg,平均单产250 kg,与双季连作稻相比,两优2163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力强等特点,每667 m2能增收粮食32.5~75 kg,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本令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28-128,132
为了寻找适合尤溪中低海拔山区种植的早熟桃品种,2004年从永安市引进早熟水蜜桃——西选一号和安农水蜜2个品种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福建尤溪,西选一号生长结果良好,适应性强,树体健壮,于栽后第3年开花结果,第5~6年已进入丰产期,产量达22.5t/hm2,最大单果质量为200g,平均单果质量为150g,果实平均横径为6.2cm,平均纵径为7.0cm,适宜在海拔260~520m区域种植。安农水蜜生长结果良好,适应性强,树势强健;于栽后第3年开花结果,第5~6年已进入丰产期,产量达18t/hm2,最大单果质量为390g,平均单果质量为230g,平均纵径为8.5cm,适宜在海拔520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7号,200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营养品质优异、对白粉病免疫、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等优点.其区试平均产量182.8~280.0 kg/667m^2,最高产量达306.3 kg/667m^2,比(CK)增产7.76%~32.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2.75 kg/667m^2,比(CK)增产14.2%.适宜在贵州海拔1 000~2 300 m的高寒山区、半山区、中部麦区的中、下等肥力旱地以及省外生态环境近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喀斯特山区的能源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优良品种。[方法]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油分检测研究。[结果]在喀斯特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连续3年平均产量达3000 kg/hm2以上、含油量达50%的品种4个分别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产量分别比对照高70.27%、69.21%、62.62%和58.28%,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5.97%、5.24%、5.74%和3.10%。淄蓖麻5号和淄蓖麻7号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700~900 m的喀斯特山区立地环境;淄蓖麻8号适宜海拔600~1 200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泰国202号适宜海拔500~1 500 m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推广种植。[结论]淄蓖麻7号、淄蓖麻5号、泰国202号和淄蓖麻8号表现出丰产、稳产、优质的特性,而且综合性状良好,在贵州喀斯特山区推广种植,可有效提高蓖麻单位面积产量及产油量。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浦城县古楼乡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为浦城县西南部山区,地域面积205.6 km2,耕地面积16 900亩,海拔420 m。高山区3个自然村海拔700~800 m,常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种植。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古楼乡三农服务中心引进辣椒新品种杭椒2号,在高山区的叶山、上云、前排3个自然村发展种植,平均亩产2 160 kg,亩产值5 180元,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地膜玉米套种白芸豆增产增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宁夏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试验、示范,推广了地膜玉米膜际套种白芸豆种植模式,在温堡、杨沟、联才等乡、镇种植成功后,1994-1999年已在隆德县玉米产区累计示范推广3 698.33 hm2,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一般可增收白芸豆12 000 kg/hm2左右,增加产值2 700元/hm2.在1997年遇到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其平均混合单产仍达7 330.5 kg/hm2,其中白芸豆产量840.0 kg/hm2,玉米产量6 490.5 kg/hm2,套种混合产量比单种地膜玉米平均单产6 189.0kg/hm2增产18.4%,套种田产值为9 285.3元/hm2,比单种地膜玉米6 931.5元/hm2提高33.96%,平均增加纯收入2 353.5元/hm2,总增纯收入196.1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 : 42,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此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杂交玉米金竹2号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其品比、区试产量达526~720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也达477.3kg/667m^2。适应贵州省海拔1300m以下及省外生态条件近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白术在浙南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将原产浙江中部的中药材白术引入浙南山区种植,并开展白术种栽(根状块茎,下同)培育、生物学特性观察、适宜种植期、种栽大小、种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浙南新区的白术规范化种植技术.结果表明,白术在浙江文成山区(海拔650 m)进行种植是可行的,存苗率达80%以上、每667 m2产鲜术660kg以上,达到产区水平;产品质量检测达到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实现了白术种植区南移1~2个纬度,促进中药白术的可持续发展;浙南具备白术育种的自然条件,但播种期以3月下旬~4月中旬、育地应选择在海拔600m以上的新开垦山地为宜;种植时采用80~120个/500 g大小的种栽、株行距25 cm×30 cm种植产量最高;在浙南地区种植时,尽量做到鲜术下种,不须贮藏,时间以12月前后为妥.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在陆良县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陆良县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主产区和高产区之一。陆良县11个乡(镇、街道)均有马铃薯种植,常年种植面积达2666.67 hm~2以上的有5个乡(镇),1333.33~2000 hm~2的有4个乡镇,1333.33 hm~2以下的有2个街道。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640~2687 m的山区、半山区和坝区。  相似文献   

15.
为道真县道地中药材洛党参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参考,在海拔930~1 430m区间设置3个高度与常规(露地)栽培和覆膜栽培2种种植方式开展洛党参效益比较试验,探明洛党参适宜种植海拔高度及优质高效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海拔1 200m以上地区,洛党参块根个大量重、无木质化、质地软,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产量分别为10 335.0~10 833.0kg/hm~2和13 047.0~13 608.0kg/hm~2,较海拔930m地区栽培分别提高16.0%~21.6%和15.6~20.7%;海拔1 200m以上地区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3年收益分别为129 180~135 594元/hm~2和169 146~175 494元/hm~2,较海拔930 m地区栽培分别提高28.7%~35.1%和27.2%~32.0%。洛党参种植最适宜区域为道真县海拨1 200m以上地区,适宜种植方式为覆膜栽培,同时选择土质为黄壤、排灌条件的地块。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西藏自治区白朗县进行了5个饲用甜菜品种(系)的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甜饲1号和Tamara生物产量分别达128 535.7、125 928.6 kg/hm2;块根产量分别为88 071.4、93 000.0 kg/hm2.适宜在海拔4 000 m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台县把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农技部门积极探索马铃薯种植新途径,开展马铃薯套种玉米试验示范,把马铃薯从海拔1800m左右的山区推广到海拔1400m左右的川区,2009年示范种植面积达60hm^2。据调查,马铃薯产量37.5(h/hm^2,玉米6000kg/hm^2。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香蜜和水晶2个甜杨桃品种进行了2年的试种观测.结果表明:嫁接苗春季定植,当年即初花试果,第2年正式投产,单株产量8.3~15.5 kg,平均产量687.5~863.5 kg/667m2,产值达到2 750~3 454元/667m2.在贵州低海拔河谷区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轻、耐旱耐寒、经济生态效果好、投资回报快等特点.适宜在贵州红水河及南、北盘江流域海拔600 m以下、年均温19.5℃以上、年积温6 500℃以上、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低热河谷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黄瓜在福建省尤溪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春秋两季均有栽培。近年来,高海拔山区(海拔840-920 m)的汤川乡开始种植夏秋黄瓜(7-9月上市),以弥补福州市及周边地区蔬菜市场的淡季供应,深受市民的欢迎,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全乡种植面积达330 hm2以上,一般每667 m2产量5000 kg,高的达10000 kg,产值在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引进观察了4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在庄浪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庄浪县海拔1 900m的川旱地成熟,籽粒产量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9.26%~20.62%,鲜秸秆产量达24 657.14~41 135.71 kg/hm2,且田间生长势强,综合性状优良,青秆成熟,属粮饲兼用的优良品种.其中酒试20、金穗1号、富农998生育期较短,建议在庄浪县海拔1 500~1 700 m地区露地和海拔1 700~1 900 m的地区覆膜种植;东单60生育期较长,为保证籽粒的正常成熟,建议在海拔1 700 m以下地区覆膜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