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明确麻地膜覆盖在设施大棚内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浙樱粉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麻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及对照(不覆盖),比较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单株鲜重、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采用麻地膜覆盖增加了‘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麻地膜覆盖对设施大棚内种植的樱桃番茄有增产作用,麻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塑料地膜对环境污染,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鹏 《种子科技》2012,30(7):21-23
本文对樱桃番茄圣女的小区产量、前三穗总果数、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进行相关分析,圣女的小区产量与单果重呈高的正相关,小区产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高的负相关,小区产量与前三穗总果数无显著相关不显著。因此,可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果数与小区产量的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  相似文献   

3.
设施专用型樱桃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植物性状、主要物候期、坐果率、果实商品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试验,以了解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感、耐贮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参试的10个樱桃番茄品种,仅有黑珍珠和紫贝贝2个樱桃番茄品种表现相对较好,适合本地区保护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露地栽培的82份草莓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分布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不同性状的变异不同;果实硬度与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与最大单果重及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单果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研究为草莓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预先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8年黄淮海区试60个夏大豆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中组平均产量最高,南组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12个主要农艺性状被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60个品种(系)被分为2大类,每类又分为2个亚群,但60个品种(系)未按照北组、中组和南组的地域而区分开,说明黄淮海区域大豆品种(系)遗传背景相似。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兰州市种植的商品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口性优的鲜食玉米品种,对 13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 18 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产量和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穗长、双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综合得分排名前 4 位的品种为旺源光彩、金冠 2054、彩甜糯 520、万黑糯 109,与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甜玉米金冠 2054、甜糯玉米旺源光彩、彩甜糯 520 以及糯玉米万黑糯 109 可作为兰州市鲜食玉米的主推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11个春大豆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3.78%,分别为荚粒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和株型性状因子。  相似文献   

8.
探讨在成都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油菜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茎秆抗折力和菌核病发病率等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茎秆中上部抗折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熟品种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茎秆下部和茎秆中下部抗折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和中熟品种主要性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性状中,每果粒数对早熟品种产量的间接综合效应最大,中熟品种间接综合效应最大的是茎秆下部抗折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性状分为抗倒性状、株型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状等4类性状。中熟品种为产量构成性状、株型性状和抗倒性性状等3类性状。研究表明,在四川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熟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产量性状的同时,加强植株株型、抗倒性和抗病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汪灿  胡丹  杨浩 《作物杂志》2013,29(6):18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80份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了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7.2%~34.5%,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主茎节数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苦荞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单株粒重、株高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达0.7562。高产型苦荞品种的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且分枝较少。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设施番茄春茬品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鑫  王萱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21-224
为丰富天津地区温室栽培番茄品种,提高当地番茄生产的产量和品质,笔者从国内外引进了15个番茄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对这些品种的形态特征、产量、口感、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并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品种粉果710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即该品种的综合评价最高。且引进的粉果品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都比较高,比较适合在天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构成甜荞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甜荞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34份甜荞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异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13.3%~44.0%;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千粒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得出,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分枝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黄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黄瓜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为品种筛选、更新及高产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以l0个黄瓜良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黄瓜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1雌花出现节位,达到63.53%,节间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45%。单瓜重、结瓜数、雌花数、雌花着生节位雌花数、成瓜率、果实长、果实粗等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单瓜重、结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节间长、第1雌花出现节位呈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8724%。为黄瓜自交系选育、杂交配组,选配黄瓜高产良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14份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比较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间相关性显著(P0.05);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216%,对苦荞产量贡献的主成分顺序是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在选择苦荞麦品种时应着重第一、二、三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筛选出‘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4.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的170份亚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10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其中,株高、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果数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为单株果数>主茎分枝数>分茎数>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4.705%。将170份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各个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对33个国家类群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个组群,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被归为不同类群,洲际之间的种质资源在组群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的木屑作为主要成分制成不同复合基质,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其栽培樱桃番茄的效果。结果表明,以木屑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复合基质在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及pH等理化性质方面优于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基质(60%泥炭+20%细沙+20%珍珠岩),其中以复合基质(60%木屑+40%煤炉渣)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另外其在栽培樱桃番茄过程中的保水保肥能力也最强,产量表现也最佳,比对照增产30.3%,并且果实在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品质指标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是栽培樱桃番茄较理想的复合基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29份DH纯系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株经济学产量等5个性状偏向于父本,而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和分枝高度之间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数因子、主花序角果数因子和分枝高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0.0%,基本涵盖了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7.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薏苡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2个薏苡种质资源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薏苡10个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生育期与株高、主茎小花数、节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小花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期长的品种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生育期、主茎小花数、小花结实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以主茎小花数影响和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分析杭白芍结实性状及其籽油品质,为芍药籽油专用品种培育及籽油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杭白芍的结实性状相关性和籽油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单心皮种子数和心皮长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蓇葖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株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8768%。(2)籽油测试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21.31%,油酸40.56%,亚油酸29.16%,亚麻酸22.11%,籽油不饱和脂肪酸91.83%,维生素E含量79.64 mg/100 g。因此,在选育高产品系时要重点关注单心皮种子数、心皮长和蓇葖果数等性状指标。杭白芍籽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具备深入研究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20个苦荞麦品种(系)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全生育期与主茎节数、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所有农艺现状与产量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基本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其中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5个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分别为0.763 9、0.763 6、0.756 9、0.749 4、0.746 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