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是油菜第一大省,川东南浅丘区是四川油菜主产区,接茬油菜的夏玉米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川东南浅丘区夏玉米生产现状,对该地区今后油菜—玉米轮作模式进行夏玉米生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纬 《中国种业》2019,(12):34-37
通过阐述鲜食玉米发展特点和川东南浅丘区地形气候及农情特点,认为川东南浅丘区适合发展鲜食玉米,探讨川东南浅丘区当前鲜食玉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川东南浅丘区鲜食玉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气候特点和鲜食玉米对水分温度的需求,结合东兴区石子镇、资中银山镇种植鲜食玉米情况,探讨川东南浅丘区 1 年种植 3 季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种植关键点及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玉 《中国种业》2014,(10):77-77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仅河南省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就达400万hm2。长期以来,玉米的收获多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分步式摘穗、剥苞叶、晾晒果穗、脱粒、晾晒子粒等步骤,劳动强度大,费工又费时,成为玉米收获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增多,玉米收获的问题愈显突出,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夏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当阳、枝江近年夏玉米发展迅速,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在家种田劳动力减少,而且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夏玉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适宜机械化的夏玉米品种,研究适宜夏玉米机械化种植的最佳密度,大力推广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初  相似文献   

6.
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限制因素与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巨大压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辽宁丹东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种植规模、农民种植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对丹东地区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稳步推进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不断增加,平原地区机械化收获技术已基本普及。小麦收获后,将下部麦秸留茬,上部麦秸麦糠撒于地面,然后免耕抢茬直播夏玉米;夏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耕翻后播种小麦。麦玉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为粮田土壤肥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业后劲奠定了有利基础。但是,仍有部分农户对  相似文献   

8.
蒋天养 《种子科技》2023,(23):139-141
科技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方式,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玉米机械化种植。应用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进程,降低籽粒含水量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成本都有重要影响。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全国玉米生产核心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和灌浆期高温高湿、阴雨寡照等复杂生态环境对籽粒机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农艺性状、生理性状、栽培措施、环境因素、遗传性状以及含水量测定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整体研究情况,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及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械化作业特性将是未来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自交系选育和鉴定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就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制约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小麦除了部分山区特殊地形外,几乎100%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虽然机械播种在玉米种植大区有了一定面积,但玉米的中耕除草、追肥、收获等诸多环节大都靠人工完成,特别是玉米的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成为当今农民的繁重体力劳动。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3.
从种子准备、精细整地、土壤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沈丘县夏花生、玉米套作高畦垄机械化简易高效栽培技术,以期稳步推进沈丘县花生、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河北省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栽培技术环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宜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对宜机收玉米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推动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机械化、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现状目前,玉米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我国玉米生产。自然状况、栽培措施、品种及农机具均是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机械化收穗,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因此,选育耐密、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玉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南到海南的三亚,北至北纬53°的黑龙江省的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夏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市的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夏玉米机械化生产为核心,提出了以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加大种植密度、提高群体整齐度和播种质量、增加肥料投入、适时晚收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种植面积很广,栽培模式和植株性状等千差万别,而机械本身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因此玉米农艺栽培技术和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现行玉米种植农艺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玉米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收获作业的适应性,为最终形成玉米生产的农艺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统筹运作与良性发展的促进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前茬冬小麦栽培措施对后茬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前茬冬小麦施氮和种植方式对后茬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进行裂区试验。冬小麦施氮112.5 kg/hm2(N1)和225.0 kg/hm2(N2)为主处理,冬小麦等行距(U)改为夏玉米等行距(UR),20+40沟播(F)改为垄作(BP)的种植方式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与UR和N1相比,BP和N2提高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及干物质重(DM),且减缓LAI、CCI和Pn后期降低幅度。冬小麦季,与U相比,F种植方式增产3.1%、穗数提高6.9%、穗粒数提高2.4%。与N1相比,N2处理增产5.0%、穗数提高13.8%、穗粒数提高4.9%;夏玉米季,与UR比,夏玉米BP种植方式增产7.1%、穗粒数提高2.4%、收获指数提高5.9%。与N1相比,N2处理增产13.0%、穗粒数提高9.2%、收获指数提高11.9%。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冬小麦季施氮225.0 kg/hm2的条件下,氮肥后效明显,结合沟播冬小麦收获后在垄上直播夏玉米的种植方式是一种全程简化、高效、丰产的栽培措施,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以山东省玉米种植户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是否采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因素,并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信息获取、非农收入比重、玉米种植规模、作业效果感知、政府补贴等对农户是否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耕地细碎化程度和自然灾害等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已经采用机械化方式收获玉米的农户中,信息获取、非农收入比重、玉米种植规模、作业效果感知等对采用机械化收获的程度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这表明,加快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机械化的宣传、有效利用政策补贴工具、积极进行农业机械革新等措施可以促进更多农户采用机械化方式收获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