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樱桃番茄‘香妃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杆(T_1)、双杆(T_2)、三杆(T_3)、四杆(T_4)、五杆(T_5)5种整枝方式,调查果实表型性状和生育期,测定其营养品质和最终产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揭示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营养品质、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商品性的影响显著,五杆整枝处理的商品性综合得分高于其他处理,其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蔗糖含量较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最高且与单杆整枝差异显著,达5 789.85 kg/667 m~2。说明五杆整枝更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的改善、营养品质成分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为温室番茄“矮、密、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源库协调整枝,系统测定源库协调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结合冠层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光合生产与分配.分析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结果]源库协调下,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在上层叶、中层叶均在2以上,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平均叶簇倾斜角表现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发育叶,下部茎叶夹角相对较大,群体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较小,番茄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一直处于较适宜的范围,在0°~360°内叶分布较为均匀,消光系数从下层叶至表层叶逐渐减小,表层叶位没有“午休”现象,上层叶表现出轻微午休特性,中、下部叶位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CK);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比对照(CK)高19.2;、8.2;,干物质主要分配到果实,其干重分配比例比对照(CK)果实中高18.6;,群体光合在根和果实中生产,在果实中累积较多,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结论]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群体叶面积配置光分布较均匀,源库协调下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冠层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维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促进了光合物质积累,冠层各层次的叶源与光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温室番茄冠层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枇杷的冠层结构特征,为经济果林种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I-11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石漠化地区种植枇杷树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计算PAR透过率、消光系数(K)和林分空隙度,并对冠层结构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枇杷冠层的平均林分空隙度、PAR、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和散射透过系数分别为0.241、38.245[mol/(m2·d)]、1.648、10.197°和0.228,其中林分空隙度与叶面积指数和PAR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852,散射辐射透过系数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说明林分空隙度、叶面积指数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对枇杷的光截获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平均叶倾角与林分空隙度、PAR、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等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K和PAR透过率的最小值分别为0.697和0.070%,说明枇杷冠层的光截获能力较强.[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枇杷冠层内光能利用与光照情况主要受冠层结构特征的深度影响,冠层对光的截获能力较强,生产中应对枇杷冠层结构进行适当修剪调整.  相似文献   

4.
[咨询]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泥湾村的蔬菜种植大户王先生准备给早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的番茄进行整枝,前来咨询番茄整枝的相关注意事项. [解答]番茄的整枝方式有单干整枝、双干整枝、三干整枝、改良单干整枝、连续摘心换头整枝等.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在设施栽培时,多为无限生长型的番茄品种,以高密度栽培的单干整枝为宜;露地栽培多为有限生...  相似文献   

5.
对14个甘蔗基因型伸长盛期冠层特征和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基因型的冠层特征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蔗茎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与辐射透过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叶倾角和平均消光系数呈负相关;消光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叶倾角、辐射透过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甘蔗群体的受光能力和群体内光分布看,桂糖94-119、粤农91-600,赣南95-108群体结构合理,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整枝方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经过试验,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在采用的三种整枝方式中,以换头落蔓的栽培方式得到的产量最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密度和整枝方法对樱桃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凯美 《浙江农业科学》2006,(6):630-631,634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和不同的整枝方法对杭樱2号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势影响较大,采用连续摘心和双杆整枝方法能明显降低植株高度,可比单杆整枝低48.43%-61.97%。连续摘心整枝能有效提高花序结果率,提高单果重和产量,单果重比双杆整枝增加28.57%,产量比双杆整枝增加29.64%。在相同整枝条件下,2200株/667m^2和2933株/667m^2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植株的结果,2514株/667m^2的结果率最低。可见,杭樱2号樱桃番茄最适合的栽培密度为2200株/667m^2,结合连续摘心整枝方法能明显提高植株的结果力、单果重和产量,有效降低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75000,90000,10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郑单958冠层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展开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减小,群体消光系数在天顶角7.5°~67.5°内表现为增大的趋势;在同一密度下,宽窄行双株种植具有中后期衰老慢的优势,高密度下等行距双株具有较大的平均叶簇倾角,达到56.72°,叶片挺立.  相似文献   

9.
精细化水氮调控对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特性动态变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高产棉花冠层调控来完善棉花水肥高效管理技术理论.[方法]采用田间膜下滴灌方式,在相对高、低两个灌溉量下,设等施氮下5个不同氮肥运筹方案,完全组合共10个处理,测定分析10个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无论灌溉量高低,在蕾期"前重后轻"施氮水平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均显著高于"前轻后重"施氮水平;在花期高灌溉量下,"前重后轻"施氮水平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前轻后重"施氮水平;蕾、花、铃期高灌溉量下"前重后轻"施氮水平的叶面积指数均增加相对较快,随着"前重后轻"施氮水平的加重,散射辐射透过系数、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则减少相对较快;蕾、花、铃期低灌溉量下"前轻后重"施氮水平的平均叶簇倾斜角度降低相对较快,而消光系数则增加相对较快;灌溉量较高时,精细化水氮调控下产量随叶面积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变化,"前重后轻"施氮水平的叶面积指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前轻后重"施氮水平.[结论]灌溉量相对较高时,两次追肥时采用"前重后轻"施氮策略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在蕾期、花期表现出最高值,并对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散射辐射透过系数、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产量的影响作用强于"前轻后重"的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10.
番茄FA-189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189系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浙江凤起农产有限公司从以色列海泽拉公司引进的番茄新品种。2005年6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FA-189单杆整枝和双杆整枝2种不同整枝方式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从坐果情况,前、中、后3期产量和全期产量,产值及种子成本等综合因素来分析,结果FA-189越冬栽培采用2.7万株/hm^2种植密度、双杆整枝的栽培方式,可节省种子成本、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1.
植株调整对无土栽培网纹甜瓜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对不同的网纹甜瓜品种进行两种不同的整枝方法和没的单株留瓜数试验,结果表明:双杆整枝株2个瓜的产量最高、果实品质也较理想;但以单杆整枝朱留1个抓的果实外观、可深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秀品率等品质指标都最好。供试品种中,产量和品质最好的是989和ア-ルスナィト夏系1号。另外,无土载培网纹甜瓜可使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二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包括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包括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结果】在各处理中H1处理较H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0%、25.5%、8.9%、18.1%;D1处理较D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9%、11.0%、16.1%、3.2%、10.9%;H1处理较H0处理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分别增加了43%、9.8%,存在显著差异;D1处理...  相似文献   

13.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育苗移栽杂交棉不同密度处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表明,品种不同,相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在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表现规律不同.具体表现为:在花铃期,随着密度增加,单叶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在吐絮期,当密度为0.8万株/667m2时,天杂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在冠层结构方面,随密度增加,同一生育期,两品种平均叶簇倾角呈上升趋势,天杂明显高于标杂;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来看,到生育后期,标杂A1透光损失明显高于标杂.在产量表现上,当密度为0.8万~1.0万株/667m2时天杂产量表现最高,当密度为1.0万株/667m2时,标杂A1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打顶时期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I-110作物冠层结构分析仪,采集杂交棉兆丰1号和新陆中31号不同打顶时间的群体冠层结构数字图像,通过信息提取专用软件获得不同打顶处理群体冠层的结构特征并进行分析表明:打顶时期显著影响杂交棉冠层结构,在7月13-22日打顶处理的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LAI)适宜,平均叶簇倾角(MFIA)较低,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CRP)较高,平均叶分布(LD)值在盛花期各层次分布均匀、铃絮期中上部分布较高;消光系数(K)由上而下均匀增加,群体结构优化,单株结铃多,产量最高;打顶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群体冠层结构的优化。不同株型品种的冠层结构特征对打顶时期反应不同,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打顶时期。提出了南疆杂交棉较理想的冠层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樱桃番茄整枝方式对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和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香妃3号为试验品种,设置4种整枝方式,测定樱桃番茄冠层光截获特性、荧光特性、冠层微环境以及植株生长状态和最终产量.结果显示,针对群体冠层光截获,三杆整枝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和光截获率(CaR)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光透射率(P...  相似文献   

16.
番茄换头整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换头整枝方法,比一般整枝方法可增产20%。具体方法:在番茄第一花序下的侧枝留1片叶摘心,重新发出侧枝时再摘;待主干坐住两穗果时,把侧芽放开,在主干两穗果后摘心;再以第一侧枝代替主干,结两穗果时  相似文献   

17.
<正> 番茄长期栽培或周年栽培时,如用传统的整枝方式,当单枝果穗数超过4~5穗时,花穗离根部越远,坐果率越低,果实发育越差,且易产生空洞果、腐烂果等,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出以下3种整枝方法: 1 连续摘心换头整枝 以两穗摘心换头整枝为例介绍具体做法:当主干第二花序开花后,在其上留2~3个叶片摘心,主干就叫第一结果枝。保留第一结果枝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做第二结果枝。第二结果枝第  相似文献   

18.
<正>7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换头7.1连续摘心多次换头整枝方法。①主蔓留3穗果摘心,然后选留一个最壮的侧枝,再留3穗果摘心,每株番茄共结6穗果。两次摘心都要在第三花序上留两片叶。摘心在第三花序开花时进行。②留9穗果,即进行两次换头,当主干结3穗果时摘心,留下一个强壮的侧枝使其结果,结3穗果后再留一个比较壮的侧枝,三个枝共结9穗果。③连续摘心换头,当主干第二花序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膜下滴灌棉花常规灌溉施肥、优化灌溉、优化施肥等不同水肥调控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等冠层特征,分析了棉花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灌溉下氮磷配合的常规施肥可显著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极显著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塑料大棚春茬栽培中整枝技术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改良式单干整枝法和双干整枝法2个处理,以传统单干整枝法为对照,通过对比及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改良式单干整枝番茄在早期产量、总产量、果实品质方面均明显高于双干整枝和单干整枝。[结论]在番茄塑料大棚春茬栽培中可改传统的单干整枝法为改良单干整枝,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