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携手竹藤国际伙伴共建美丽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年11月6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0周年志庆暨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0年来,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开发、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3月25日—27日,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举办。峰会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的贺信精神为指引,全面总结竹产业发展成果,共商竹产业发展大计,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漫话竹子     
<正>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中国将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11月,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5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的“以竹代塑”倡议聚焦扶持政策、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市场推广、公共宣传5个方面。之前一年,国家林草局等10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6日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成立,这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竹和藤这2种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构。2022年11月7日至8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大会以“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主题,旨在推动竹藤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探索竹藤发展新机遇、打造竹藤对话新平台。大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成为世界竹藤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文章全面总结了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5年来在推进国际合作与对话,推广竹藤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巨大优势、潜力和价值,推动成员国及发展中国家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11月7日,在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上,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引发社会各界对“以竹代塑”的关注。“以竹代塑”倡议是减少塑料污染、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大行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对于中国人民有着特别的意义,喜事、大事、盛事接二连三。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先后在北京举行,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通过的二十大报告无疑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面对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2年,林草系统工作同样取得亮眼成就,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时举行。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讲话。11月7日-8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5,(2):30
国际竹藤组织1997年11月6日,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北京正式成立,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现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的政府、私人和非营利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印度1999年,印度成立国家竹子开发委员会,实施"国家竹子计划"。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称竹子为"绿色黄金",并表示印度将把大力发展竹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目前,印度是世界上使用竹子  相似文献   

8.
<正>大公网眉山2016年10月13日消息作为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国际竹藤组织主办的"竹子在乡村发展与减缓贫困方面的作用"国际研讨会于10月13日在四川眉山举行。如何立足乡村经济,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技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竹产业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成为国际竹藤组织及成员国合作的重要议题。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博士认为,从森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共同发起、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国际竹藤组织协议》于1997年11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11月6日15时,人民大会堂西会议厅洋溢着热烈祥和的气氛,来自孟加拉、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秘鲁、坦桑尼亚等9国的政府代表签署了成立国际竹藤组织协议,李鹏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见了签字国代表并出席了签字仪式。国际竹藤组织的宗旨是,在保持竹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协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8日,国际竹藤组织(INBAR)中方协调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组织中方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江泽慧主持会议并讲话。她指出,经过19年的发展,国际竹藤组织已逐渐成长为竹藤领域重要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平台,影响力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与四川省长宁县举行了"实施国际竹藤组织、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宜宾市人民政府‘框架协议’的协议"签字仪式,标志着国际竹藤组织在长宁县建设"绿色低碳竹产业发展园区"工作全面启动。为了在欧盟援川项目的平台和产出基础上积极实施"框架协议",长宁县人民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本着互惠互  相似文献   

12.
面积:1450设计主题:竹子园林及建筑参展单位:国际竹藤组织Area:1450 Design Theme:Bamboo Landscape Exhibitor:International Networkand Architecture for Bamboo and Rattan(INBAR)国际竹藤组织是1997年成立的第一个将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0月1日,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机关干部职工130人集中收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实况,合唱爱国歌曲,观看升国旗仪式,聆听习近平重要讲话,观阅兵式,谈感想体会,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收看实况后,干部职工纷纷谈了自己感受和感想,大家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是高瞻远瞩、引领时代、振奋人心,宣示了共产党在前进征程上继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吹响了一首引领全中国人民向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开拓奋进的集结号。大家表示,要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再赴这里。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0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迎来国际竹藤组织荣誉日,国际竹藤大会于当日开幕。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代表中国政府,对国际竹藤组织荣誉日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作为东道国,中国政府愿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国土绿化》杂志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宣传我国在国土绿化、生态建设领域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建设成就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完成新形势下国土绿化宣传工作的使命。紧紧围绕我国国土绿化建设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9日,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国际竹藤组织(INBAR)举办了全球竹藤资源评价主题边会。会上发布,作为"全球竹藤资源评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竹藤名录》有望于2016年3月出版。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介绍,经过国际竹藤组织不遗余力的努力,"全球竹藤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8.
屈艳 《广西林业》2013,(4):26-26
2013年3月28日,高峰林场举行了以“改善民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推动发展”为主题的成立60周年庆典暨民生工程全面建设动员会。  相似文献   

19.
《世界竹藤通讯》2004,2(4):38-38
10月21日,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前主席、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主席贝赞松,以及来华出席国际竹藤组织第8届董事会的部分董事、部分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驻华大使等一行,抵达安徽省黄山市考察中国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林业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1月6日在北京出席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