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由沸石、碎石、火山石等3种填料和风车草构建了4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d ,间歇进出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火山石单元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碎石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栽种有风车草的碎石单元对磷去除效果得到了提高。当进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5mg/L、3.5mg/L、4.0mg/L时,沸石、碎石、火山石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大于47.2%、73.2%、89.8%。当总磷的质量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率开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上海市某镇3个以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根据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T 1163-2019)进行处理效率评价。利用水质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等仪器,结合国标公布的方法等,重点检测了3个站点进水、出水和排水中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以及生物滤池填料中的生物量等指标。结果发现:3个站点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61.87%、40.01%和50.02%;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4.56%、48.32%和85.65%;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9%、80.17%和80.52%,均达到排放标准。聚氨酯绵、卵石和石膏干粉三种生物滤池填料表面生物膜中TOC的含量分别为26.65%、2.29%和4.68%。排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均能有效去除农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且聚氨酯绵填料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五种水培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鸢尾(Iris tectorum)、绿萝(Scindapsus aureun)、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 ensis(Tobl.)Rehd)、吊兰(Chlorophytum)、麦冬(O.japonicus(L.f.)Ker-Gawl.)5种观赏植物为试材,水培驯化后放入取定的污水中,比较各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植物处理组均表现了较强净化效果,其中:鸢尾对污水总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56.43%;绿萝除总磷效果较好,为41.80%;麦冬和绿萝对EC值降低较好,分别下降31.59%、31.83%;各植物组铵态氮去除效果也较对照组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湖选取水芹、石菖蒲、水葫芦、大薸、浮萍、荇菜、金鱼藻、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在温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其中水芹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1.50%,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4.20%.综合分析得出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州典型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对净化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湿地系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30.3%,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31.8%,对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29.8%。总体而言,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效果优于河流湿地系统,然而河流湿地系统检测的水质指标明显优于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潮汐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氧环境, 弥补植物根系放氧的不足, 有利于N的去除.近几年来, 利用潮汐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的N等污染物以改善水质并促进水资源再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潮汐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途径去除N等污染物依赖于各种环境要素.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研究成果, 综述不同类型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 分析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今后应从微观角度、空间角度、工艺设计角度以及模型模拟角度4个方面加强研究, 从而为潮汐流人工湿地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污水中的磷可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对磷的监测和去除的必要性很大。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式,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主要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实现的,但具体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对磷的去除机理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垂直流人工湿地脱磷的一级动力学方程,可对磷的去除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潘龙 《绿色科技》2014,(5):175-179
选取了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种湿地系统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测试了水力停留时间、植物收割对湿地系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运行21周系统对CODcr、TP、PO3-4、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d,并且经常对植物进行收割,将会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对于各个污染物指标都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可到达90%以上的去除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N的处理效果较好,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含P和有机质处理效果较好;自然曝气人工湿地更适合对于校园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采用中一欧合作设计的新型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养鱼池水,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6.43%;对总氮去除率为12.10%;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差;总磷的去除率为32.2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46.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59.65%。湿地出水溶解氧浓度和入水相关不大;出水浊度和电导率比入水有明显降低。初步表明湿地出水可以代替地下水进行鱼塘水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垂直流湿地(-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和水平潜流湿地(二级湿地)中蔗草、黄菖蒲、芦苇、千屈菜、美人蕉对金华市某电镀厂经预处理后排水中主要污染物Cr、Zn、Fe、Mn、Ni和Cu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60 d后二级湿地中千屈菜、藤草、美人蕉长势最好,黄菖蒲正常生长,芦苇几乎停止生长,而-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生长较缓慢.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因植物种类、部位、生物量、重金属种类等而不同.一级湿地中水葫芦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强于稗草,二级湿地中蔗草、美人蕉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最好,其中蔗草对zn、Mn、Ni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美人蕉对Cr、zn、Ni、Cu的转运系数大于1,对zn、Mn的富集系数大于1.通过分析,二级湿地植物优势明显,其中蔗草、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是值得推荐的修复中低浓度电镀废水优势种,在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负荷较高的一级湿地应尽可能选用多种抗逆性强的湿地植物品种组合栽植.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湿地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多种途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最终将污水处理工程打造成为生态景观工程。通过有效的运行维护管控,可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去除,减轻出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仿真人工浮床在典型水库水环境中对4种植物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植物成活率90%以上。受试植物株长、根长、鲜重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水库水环境都能较好地适应,皇冠草、铺地黍、海滨雀稗3种植物能较好地解决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狗牙根效果较差。4种受试植物中皇冠草去除富营养物质是最有效的,它在受试期间使30L水库水总氮减少量0.67mg/L,总磷减少量0.018mg/L。  相似文献   

17.
帽石沟小流域净化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地势平缓的流域出口处,填料为粗砂、豆石、砾石及当地表层土壤,过滤植被为金丝柳。分析了该人工湿地在帽石沟流域污水净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去除了污水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在该湿地现阶段的运行当中,以磷的去除率为最高,达到25%。同时,为使该湿地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是处理不同领域复杂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植物-基质-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作用是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其中基质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日趋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对提高人工湿地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基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归纳了基质在人工湿地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总结并提出了人工湿地优化措施,为人工湿地构建及处理效率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分析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优缺点。基于农村污水来源以及特点,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探究了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人工湿地对TN、TP去除率为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的去除率可达90.7%,TP的去除率可达86.39%。从处理效果、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等方面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应用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的我国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0.
宋惠娟 《绿色科技》2013,(7):168-169,172
研究了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污水中铬离子的去除和吸附作用,采用了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用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进行后处理的净化过程的近1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和26%,这是一个投入实际使用并且可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