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争游 《新农村》2003,(10):7-7
有“衢州金针菇乡”之称的开花县封家镇名不虚传。全镇共种植金针菇1831万袋,产值3662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6.59%。2002年,仅金针菇一项该镇农民就增收21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8.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封家镇农民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江苏省丰县组织实施了“秸秆种菇百村万棚亿元开发工程”,组织农民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种植,食用菌生产实现了秸秆的就地增值。2007年实现产值11亿元.涌现出了2万多名食用菌种植能手。现在在丰县,靠种植黑木耳、双孢菇、香菇等食用菌走上富裕路的农户有2万多户。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正阳县“绿证”毕业学员、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有机结合起来,自筹资金10万元创办了绿园食用菌新技术开发中心,五年引进试验示范香菇、白灵菇、双孢菇、金针菇、平菇等30多个菌种,有15个菌种在全县进行推广,仅白灵菇种植就达60万袋,为菇农增收300万元。当地农民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创办了绿园食用菌新技术开发中心,五年引进试验示范香菇、白灵菇、双孢菇、金针菇、平菇等30多个菌种,有15个菌种在全县进行推广,仅白灵菇种植就达60万袋,为菇农增收300万元。当地农民都  相似文献   

5.
<正>在郯城县杨集镇裕丰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里,大棚架上棵棵小馒头似的双孢菇如雨后春笋从基料里钻出来,煞是喜人。杨集镇是郯城县的农业大镇,稻草、玉米秸秆、牛粪等原材料充足,种植双孢菇有得天优厚的条件。该镇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将双孢菇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成立双孢菇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食用菌产业协会,具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食用菌生产由部分山区农民的传统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完成食用菌生产4904.27万袋,椴木黑木耳2800立方米,食用菌鲜品总量3.88万吨,产值15381.36万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掌握我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于2008年6月份到鹤溪镇、英川镇、梧桐乡等19个乡(镇)进行了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09,(4):15-15
江苏省睢宁县高作镇是睢宁县白山羊生产重点镇。全镇山羊年饲养量一直稳定在15万只左右,白山羊产业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特别是波杂羊生产曾创四项第一:一是全国首批引进波尔种山羊。早在1997年就首批引进13只波尔种山羊;二是波尔山羊纯繁工作第一。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睢宁县高作镇是睢宁县白山羊生产重点镇。全镇山羊年饲养量一直稳定在15万只左右,白山羊产业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特别是波杂羊生产曾创四项第一:一是全国首批引进波尔种山羊。早在1997年就首批引进13只波尔种山羊;二是波尔山羊纯繁工作第一。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8,(9):13
江苏省睢宁县高作镇是睢宁县白山羊生产重点镇,全镇山羊年饲养量一直稳定在15万只左右.白山羊产业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特别是波杂羊生产曾创四项第一:一是全国首批引进波尔种山羊。早在1997年就首批引进13只波尔种山羊;二是波尔山羊纯繁工作第一。  相似文献   

10.
张国军 《新农业》2006,(4):14-15
朝阳县食用菌协会始建于2003年,是大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全镇食用菌生产发展需要发起组建的。目前发展食用菌专业村4个,食用菌小区11个,现有日光温室804栋,其中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温室超过700栋。日产鲜平菇30吨,年总产量可达1万吨,实现总产值1800万元,仅此一项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23%。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各大中城市,优质鲜菇及盐渍品出口到日本、韩国。  相似文献   

11.
通过九年多的科技扶贫,俞旭平帮助枫树岭镇较快地发展了中药材产业,全镇中药材总收入从2003年的900多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62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3.3%,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846元,其中中药材产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是2358元。枫树岭镇成为全省闻名的"中药大镇"。在俞旭平的帮助下,枫树岭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药材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300多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3265万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立足于当 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群众传统 的种菜习惯,大力发展以“三辣” (大姜、大蒜、圆葱)和芋头、芹 菜为主的含税农业,走出了一条依 靠农业实现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 经济发展新路子。1996年,全镇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8元,镇 财政收入210万元,去年财政收入 达到270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 元,其中仅来自蔬菜生产的农业特 产税一项就达到80万元,占镇财 政收入的30%,一举甩掉了财政 落后的帽子。 古岘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近几年来, 他们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前提下,果 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汨罗市大荆镇镇政府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突破口,以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02年全镇农民人平增收360多元,2003年上半年收入与上年同期比,人平增收220元.   ……  相似文献   

14.
一、近几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09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连续五年突破200万t,产值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元,产量较2000年增长117.3%,产值较2000年增长183.4%,全省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营销和科研、教学、推厂的人员达470多万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很多农民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走向了富裕.  相似文献   

15.
东宁县道河镇是农业中等镇,农业资源不是很丰富,农业生产没有很大优势,只有打特色牌,走精品路,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开发,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东宁县道河镇总人口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万人,18个行政村。主要处于第三、第四积温区,平均积温2450度,热量资源一般。全镇耕地面积19.6万亩,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壤质地中壤土,土壤 ph 值范围5.22~8.03,有机质范围5.27~124.86g/kg。全镇种植结构为玉米面积4.4万亩,大豆面积7.9万亩,烤烟面积1.6万亩,南瓜面积1.6万亩,向日葵面积1.0万亩,食用菌2.5亿袋。工业产值占总产值20%左右,农业产值占总产值60%左右,其中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95%,2011~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381元、24005元、28806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潞城市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双孢菇生产在我市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由于部分培养料资源和菌种需从外地购买,生产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降低了经济效益.帮助广大农户和食用菌生产者掌握科学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栖霞市打破果品生产一枝独秀的局面,食用菌生产、畜牧业生产、蔬菜生产、园区经济异军突起,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新亮点。 ——食用菌生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食用菌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栖霞市农村新崛起的一大产业。据统计,全市2002年食用菌生产总收入达1000万元,比2001年增加900万元,增长900%。食用菌生产之所以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产业:一是该市具有发展食用菌生产的资源优势。全市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果树枝条、柞岚、棉槐等山林资源,是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二是农业部门积极进行试点、示范、推广,负责全市的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并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广泛联系,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建立了高标准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园。三  相似文献   

18.
邱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河北省“棉花之乡”,全县常年植棉面积在40万亩以上,为进一步做大棉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开发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邱县农业局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棉柴生产食用菌的技术研究工作,平菇生产产投比1:3.5,双孢菇产投比达到了1:6-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6年食用菌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8亿元,规模达到43.1亿袋,鲜品总产量218万t,占到全国菌类的5%,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 400元。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体系。牡丹江市通过扩大食用菌生产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2016年栽培食用菌17亿袋,成为各类蘑菇的主产区,其中猴头菇1.5亿袋。同时成立的森宝源食用菌合作  相似文献   

20.
双孢菇是食用菌产量最多的一个菇种 ,以鲜食、加工制罐为主 ,也是国际性商品化生产的重要食用菌种类。双孢菇滋味鲜美 ,富含蛋白质、多糖等营养成份 ,对改善食物营养结构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称为保健食品。为了增加我市食用菌生产种类 ,保护“天宝工程”,实现利用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开发菌类产品 ,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笔者近几年引进栽培双孢菇试验 ,用取之不完 ,用之不尽的农作物 (麦草 )秸秆为原料生产双孢菇 ,通过几年在商州扬峪河的示范推广 ,面积达1万 m2 ,1 m2平菇产菇 8kg,每公斤市场价按 4元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