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农机》2006,(1):F0004-F0004
1GQNZ-180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系本公司自主开发的新型耕作机械,采用国内首创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整机底盘及操纵系统与公司生产的收割机底盘通用。  相似文献   

2.
用ADAMS的履带车辆工具箱(ATV),建立东方红C1002拖拉机的行走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张紧缓冲装置的主要参数、静态运动学与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还对车辆直线行驶遭遇障碍物、原地转向以及倒车行驶工况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张紧缓冲装置中主要参数对张紧力的平均值和极值差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履带拖拉机越障时,行走机构将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在模拟工况中,冲击载荷峰值达到静态设计载荷1.5~2倍。因此,在履带车辆行走机构强度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越障引起的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3.
王超  陈宇  段国柱 《南方农机》2017,(22):31-33
履带轮行走机构是一种可以实现轮式/履带式相互转换的行走机构,能够较好的满足军用特种车辆高通过高机动的需求。文章首先简述了履带轮行走机构的原理和构成;随后进行了履带轮行走机构驱动效率和行走效率分析,得到了履带轮行驶效率的数学模型,并得出结论:履带轮行走机构的行驶效率高于传统履带车辆,同时履带轮轮式状态时的行驶效率高于履带状态。最后,在Recurdyn中搭建了基于履带轮行走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行驶效率的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一种机械式差动转向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履带行走底盘。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驱动轮转速、履带行走功率、齿轮、箱体等主要零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工作参数以及性能指标。该底盘通过配套水稻收割机试验表明:实现原点转向,回弯半径仅为5.825 m,水田行走不壅泥,通过性好,适用于水田泥脚深度大于200 mm的地块。   相似文献   

5.
以联合收割机液压转向系统控制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负载入手,对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建立联合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转弯时前轮承受的最大阻力矩;建立收割机转向系统液压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液压系统精准控制,驱动液压缸伸缩运动,带动齿轮齿条机构进行收割机前轮转向。  相似文献   

6.
双流传动履带车辆坚实地面转向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履带车辆转向过程中滑转和滑移情况下坚实地面上的转向过程仿真模型.该模型反应了履带车辆在坚实地面上的转向过程,为履带车辆动力性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外水稻收割机发展水平世界水稻的主产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其中,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的局部地区已实现了水稻的机械化收获,他们使用的机器多为日本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目前日本水稻收割机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采用液压无级变速、履带自走式底盘、多段无级变速的输送键,以及保持机体水平状态和作物定长喂入等自动控制装置,使之有较好的适应性。我国水稻收割目前采用的主要有4种机具。一种是引进的日本产半喂入履带自走式收割机,这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受农民的欢迎,其缺点是进口机售价太高,原装机售价达30万元…  相似文献   

8.
四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履带车辆特点,建立了考虑履带宽度以及滑转、滑移的四履带车辆稳态转向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各因素对其稳态转向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某四履带车辆进行了虚拟样机转向仿真试验,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履带式作业装备在复杂环境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履带行走机构通过与接触地面相互作用而获得驱动力,因此履带板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履带车的牵引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履带作业车的行走机构,在实验室土槽中对模拟履带板进行牵引试验,按照常用刚性履带的履带板结构制作试验用履带板模型,通过改变履带板的结构参数,获得不同参数下牵引性能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履带板和提升履带作业车的整体牵引性能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丘陵地区平均坡度为18°,适合北方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难以适用.结合丘陵地形特点,针对履带式农机在坡道行驶的稳定性问题,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履带农机车体的三维模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Track(LM)中建立履带行走机构模型,并建立农机行驶稳定性数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对农机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履带式混合动力推土机在全工况下的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对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直驶和转向动力学模型、履带行走机构模型、油泵模型和分动箱模型等,进而构建了混合动力推土机及其对照机的整机仿真模型。分别对两对照机进行实机试验,并对比仿真与试验中的关键运行参数以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在全工况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全工况经济性仿真分析显示,混合动力推土机在直行推土和转向中均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发动机-发电机组最优效率曲线控制时节能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橡胶履带由橡胶体、传动件、钢丝帘线和帆布(尼龙)等组成。它具有附着力大,运行噪音低,震动小,对土壤层破坏小,接地压强小等优点,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被广泛应用。一般履带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 000 h左右;但由于机手使用操作不当,橡胶履带会出现早期磨损、开裂、断裂等。履带损坏导致收割机不能正常作业,不仅耽误农时,而且会增加成本;因此,为延长收割机橡胶履带的使用寿命,机手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如果距离收割作业地点超过3 km以上,要用车辆装运收割机到作业地点,否则会引起履带的早期磨损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了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运动过程,主要从运动学参数方面来探讨车辆转向.由于履带在履带车辆转向中的特殊作用,所以从履带的运动分析和车体运动分析两方面来分析车辆转向,从而建立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双流传动转向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久保田水稻收割机因其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良,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其脱粒仓和履带的正确保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的水稻收割机底盘虚拟装配工艺知识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收割机底盘虚拟装配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重用,制约着人工交互的智能技术在水稻收割机底盘虚拟装配方面的发展。为此,以建立水稻收割机底盘虚拟装配工艺知识模型为目标,基于本体论对水稻收割机底盘的虚拟装配语义模型、OWL本体描述语言及虚拟装配工艺知识推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构建了水稻收割机底盘虚拟装配工艺知识的本体模型,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的水稻收割机底盘装配工艺的知识共享与知识重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在履带行走机构作用下土壤的压实通常会伴随着横向扰动并产生位移,所以履带车辆与土壤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区域是三维空间的,应该从三维的角度分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根据Mckyes-Ali三维模型,结合贝克和Nobutaka的研究方法,将三维模型应用到履带-地面作用分析中。分析挡板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并对挡板所受水平阻力进行求解,完成三维模型的建立,将三维模型与对数螺旋线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三维模型的研究为从三维模型分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为仿真软件在履带-地面作用分析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7.
履带拖拉机采用差速转向,转向可控性差,影响自动导航性能,为提高履带拖拉机自动导航的性能,以液压传动控制行星差速转向履带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履带拖拉机转弯半径数学模型。构建每个控制量下转弯半径均值和方差计算方法,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和局部加权回归的转弯半径均值和方差更新方法。分别针对直线路径跟踪和掉头建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履带拖拉机转弯半径控制方法。采用纯跟踪算法分别以不同的初始位置偏差进行自动导航仿真试验,得到导航轨迹、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以农夫NF-702型履带拖拉机为平台,分别以不同车速进行导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航向角为0,车速分别为1.0、1.5m/s时,导航平均误差分别为-0.62cm和0.28cm,导航误差绝对值极值分别为10.14cm和8.10cm,导航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2.34cm和2.57cm,导航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77cm和3.99cm。本文提出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履带拖拉机转弯半径控制方法可应用到液压传动控制行星差速转向履带拖拉机自动导航领域,满足实际田间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8.
履带式行走机构是大型机械整机的支承件,用来支承整机的重量,承受机构在作业过程中产生作用力,并完成整机行进、后退、转移和作业移动。对于大型机械的底盘一般设计成履带驱动结构,履带沿整机纵向中心对黎布置。本文主要研究履带行走机构的设计原则和运动受力分析。总结履带行走机构在行走时的影响因素,确保整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行动灵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研究履带车辆实际转向过程中的性能,在考虑履带滑转和车体离心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履带车辆过渡转向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求解,编写了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进入转向时的速度越高,进入稳态转向的过程就越长,且在达到稳态转向的过程中,会出现急剧的振动。当速度达到8 m/s时,转向半径会在开始转向过程中急剧下降,履带车辆会失去控制,发生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