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泰国龙眼品种的引进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泰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龙眼主产地.1981-2002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先后从泰国引进了苗翘、施冲蒲、潘通、依登和依多等龙眼品种在福州试种,长期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其耐寒力和嫁接亲和力与中国龙眼品种无明显差异.这些品种在福州虽均能开花结果,且多表现投产快、抽穗率高、晚熟,以及果核小、肉厚、高糖、质脆和香气浓郁等优良性状;但由于气候的差异和枝梢生长季节的缩短,在福州容易出现过度抽穗开花、新梢萌生不足、树势衰弱、坐果率低、果变小和不丰产等问题,难以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除了要注意选择在与泰北气候较接近的地区种植,避免过早采收,以及做好疏折花穗,秋季灌溉,促进夏、秋梢萌生良好等工作外,最好能通过与我国的良种杂交,从中培育出既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果实品质,又适宜中国栽培的鲜食龙眼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耐寒、抗病的叶用莴苣品种,对55个叶用莴苣的耐寒性及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用莴苣室内寒害指数和田间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莴苣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温室叶用莴苣发病以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其次,灰霉病最轻,发病主要在低温期过后的2月中下旬。香港玻璃生菜(S24)、福星(J9)、香港四季抗热耐抽薹生菜(W8)、意大利生菜(W1、W7)等品种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荔枝、龙眼叶片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荔枝、龙眼各3个品种的叶表皮。结果表明, 龙眼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平均厚度2.36μm , 显著大于荔枝(1.93μm) 。荔枝、龙眼叶片下表皮具有大量的乳状突; 乳状突的密度, 荔枝为7 855.1个/mm2 , 龙眼为7 708.8个/mm2 ; 荔枝的乳状突呈近半圆形, 宽9.55μm, 高5.71μm; 龙眼的乳状突为长形, 宽5.94μm, 高10.38μm; 荔枝、龙眼气孔长×宽分别为6.98μm ×3.09μm、7.14μm×2.30μm。荔枝、龙眼表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瓜种子及幼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生态类型的22个黄瓜品种(系)的种子在15 ℃低温下相对发芽力、2.5 ℃低温处理后胚根伸长速率和三叶一心期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共4项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2个品种(系)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华北型黄瓜品种(系)中有2个强耐冷性品系和1个耐冷品种,4个华南型黄瓜均属于不耐冷或冷敏感类型,美国露地型黄瓜、欧洲温室型和露地型黄瓜共9个品种(系)包括了耐冷、中等耐冷和不耐冷等不同类型|日本型黄瓜日节成表现为冷敏感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赤壳、水涨两个龙眼品种秋梢叶片的常量元素在冬春期间的变化动态。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秋梢叶片各常量元素含量均呈显著的消长关系;各元素含量在此期间基本具有一定的消长特点;品种间叶片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本试验结果为龙眼营养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培生菜耐缺铁胁迫品种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式军  汪李平 《园艺学报》1995,22(2):147-152
采用缺铁培养液对33个生菜品种进行二年的比较营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菜品种耐缺铁胁迫能力差异显著,从中筛选出两个耐缺铁胁迫品种。在缺铁胁迫下其根际水培介质PH呈下降趋势,根系外观正常,而缺铁敏感品种水培介质pH呈上升趋势,且根尖膨大增粗,单位根段生长出大量不定根。同时在根关解剖、叶绿素含量、酶活性和产量及生长状况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早熟龙眼、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紫娘喜×石硖、石硖×紫娘喜、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号×紫娘喜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35株,经SRAP-PCR分析,在紫娘喜×石硖组合中鉴定出2株真杂种苗,杂种苗生长健壮,叶片宽大。研究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均显示获得了荔枝和龙眼的属间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8.
Summary

The effects of suboptimal cold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rray of vegetative, reproductive and leaf characters in 34 cultivars, both open pollinated and hybrid, of melons, Cucumis melo. The cultivars were grown in two treatments: (i) a heated greenhouse (T1) that produced temperatures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n winter; and (ii) an unheated greenhouse (T2) that produced significantly lower night-time temperatures than T1. Plants grown in T1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main stems and internode lengths, more nodes and more potassium in their leaves but less leaf biomass than plants grown in T2. Plants from T2 also had more green and yellow leaf colour than plants from T1. Open pollinated cultivars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main stems, more nodes and more green and yellow leaf colour than hybrid cultiva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cultivars in all traits.  相似文献   

9.
刘冰  曹莎  周泓  夏宜平 《园艺学报》2016,43(2):295-306
以杜鹃花品种‘埃尔西 ? 李’、‘紫萼’和‘紫蝴蝶’为材料,在浙江杭州自然低温条件下(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测定7个取样时期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并比较耐寒性强弱。同时测定耐寒性相关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发现,蔗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与杜鹃花耐寒性关系密切,较高的蔗糖积累量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可能是‘埃尔西 ? 李’抵御寒冷的主要途径;由MDA含量推测,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可能是另一途径。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杜鹃花品种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埃尔西 ? 李’耐寒性最强,‘紫蝴蝶’和‘紫萼’耐寒性相似,结合园林应用及冬季表现情况,判定‘紫蝴蝶’耐寒性稍好于‘紫萼’。  相似文献   

10.
龙眼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讨论龙眼属(Dimocarpus Lour.)的遗传多样性及鉴别技术,运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了主产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及其近缘种龙荔[Dimocarpus confinis(Howet Ho)H.S.Lo.]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结果表明,龙眼及其近缘种龙荔的ITS区序列的长度范围为618~646 bp,长度变异为28 bp;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227~235 bp和227~247 bp。龙眼品种间ITS序列变异位点比较丰富,通过单个或组合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特异位点用于品种之间的鉴别。龙荔的ITS序列变异较大,在609处插入一个19个碱基的片段;系统发育树也表明龙荔自为一单树系,为其是龙眼近缘种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果还表明龙眼果实香味、流汁程度和质地与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现较多品种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