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材性遗传变异研究与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木材材性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方法,对6年生家系进行生长测定与木材材性分析。结果表明: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木材密度有显著差异,纤维长度、宽度有极显著差异。木材密度遗传变异系数为4.22%,广义遗传力为0.1916,纤维长度遗传变异系数为3.09%,广义遗传力为0.2658,均受较弱遗传控制;纤维宽度遗传变异系数为5.71%,广义遗传力为0.3985,受弱中强度遗传控制。家系胸径、树高生长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不相关,与纤维宽度呈较弱相关关系。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等性状在遗传上是相互独立的,可对这些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培育出木材材性较好又速生的家系。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7)
采用布雷金综合评定法和预期遗传增益估算法,系统分析和评价华山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结果表明:1)华山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林分保存情况良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树高、胸径、冠幅、结实球果、枝下高和材积等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差异极显著,各生长性状重复力为50.7%~66.9%,受中、高等遗传力控制; 2)不同无性系的材积与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结实球果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无性系的结实球果与树高、胸径、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3)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材积因子为树高、胸径和材积,结实因子为结实球果和枝下高; 4)综合分析筛选出20个生长和结实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黑杨无性系间及个体木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拓宽黑杨木材开发利用途径,笔者对15年生的5个黑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以及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黑杨无性系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内不同树干高度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显著。供试各无性系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均达到41 MPa 以上,无性系83 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大,为48.44 MPa;无性系69 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小,为41.06 MPa。各无性系木材顺纹压力强度沿树干高度变化基本一致,都是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性系内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在不同树干高度上的变异差异显著。黑杨无性系木材顺纹抗压强度与胸径呈负相关,与树高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株材积基本不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106。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黑杨无性系间及个体木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拓宽黑杨木材开发利用途径,笔者对15年生的5个黑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以及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黑杨无性系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内不同树干高度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显著。供试各无性系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均达到41 MPa以上,无性系83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大,为48.44 MPa;无性系69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小,为41.06 MPa。各无性系木材顺纹压力强度沿树干高度变化基本一致,都是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性系内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在不同树干高度上的变异差异显著。黑杨无性系木材顺纹抗压强度与胸径呈负相关,与树高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株材积基本不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106。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优良赤桉抗风家系,对114个40月生赤桉家系进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树皮厚度和无损木材性状Pilodyn值进行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风害等级、Pilodyn值、树皮厚度、保存率等8个研究性状中除胸径间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性状间差异性极显著(p0.01)。不同赤桉林木单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型变异系数超过15%,风害等级变异系数达到77.84%,赤桉家系间性状各性状中家系遗传力均高于单株遗传力,其中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Pilodyn值和风害等级均受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大于0.40)。风害等级遗传、环境、理论表型变异系数最大、单株材积次之。风害等级与树高遗传相关、环境相关、理论表型相关关系中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材积遗传、环境相关性极显著,与胸径、Pilodyn值遗传相关呈极显著相关性(rp=-0.341,rp=-0.476)。对各性状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定选择的15个优良家系,再进一步从生长(遗传增益10%)及抗风性能(遗传增益-10%)方面选择出3个优良家系为20026、20027、2002。遗传增益分析表明选择的家系生长性状均高于参试家系平均值,而提高了家系的抗风性。  相似文献   

6.
对2个原产贵州锦屏和3个原产贵州天柱的5个优良无性系开展全双列杂交,获得25份交配组合种子;对成功培育的19个杂交组合苗木,在贵州省黎平县布置随机区组造林设计试验测定林;应用14年生的试验测定林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型变异,线性模型分析试验测定林的遗传变异;采用双列杂交第4种方法固定模式,估算5个亲本10个交配组合子代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20个参试家系的14年生试验测定林生长表现较差,但存在丰富变异,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p≤0.01),生长性状受较强程度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0、0.64和0.67。5个亲本10个交配组合间的主要生长性状呈极显著水平,交配组合与区组的交互作用明显,树高显著(p≤0.05)而胸径和材积极显著;不同亲本交配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极显著,树高的一般配合力(GCA)极显著而胸径和材积的SCA差异不显著。在5个亲本中,120号亲本的GCA和SCA效应较优,其次是123号和88号;120号和89号是建立双系种子园的最优亲本,5个亲本的合理配置可营建3系~5系种子园。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的杨树优良无性系,以引进的‘丹红杨’等19个杨树无性系及江汉平原原主栽品种‘中潜3号’为材料,分别分析林龄6年和12年时20个无性系的生长量、材性及抗性。林龄6年和12年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丹红杨’、‘巨霸261’、‘DD102-4’‘、南林895’‘、巨霸2025’等5个无性系表现突出,12年材积分别高出对照107.7%、50.18%、39.8%、50.9%、42.1%;5个无性系在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丹红杨’‘、鲁山杨’抗病虫性最强。结合材积生长节律分析,认为‘丹红杨’适合培育中小及大径材‘,巨霸261’适合培育大径材,其他3个无性系适合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的杨树优良无性系,以引进的‘丹红杨’等19 个杨树无性系及江汉平原原主栽品种‘中潜3号’为材料,分别分析林龄6年和12年时20个无性系的生长量、材性及抗性。林龄6 年和12 年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丹红杨’、‘巨霸261’、‘DD102-4’、‘南林895’、‘巨霸2025’等5 个无性系表现突出,12 年材积分别高出对照107.7%、50.18%、39.8%、50.9%、42.1%;5 个无性系在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丹红杨’、‘鲁山杨’抗病虫性最强。结合材积生长节律分析,认为‘丹红杨’适合培育中小及大径材,‘巨霸261’适合培育大径材,其他3个无性系适合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9.
通过山地木麻黄材性遗传参数的估算及材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了解其材性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选择和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临高种源试验地18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对造林后7年时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4个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地木麻黄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在18个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纤维长宽比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纤维宽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18个种源间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及纤维长宽比的变幅范围分别为0.48~0.70 g/cm3、0.68~0.87 mm、15.98~20.02 m和39.15~50.07,平均值分别为0.62 g/cm3、0.80 mm、17.39μm和46.41。除了纤维宽度的种源遗传力比较小,接近于0外,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42.10%、18.10%和10.90%。当入选率为20%时,山地木麻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的种源选择增益分别为4.87%,1.26%,8.33×10-9和0.64%。相关分析表明,木材密度、纤维长及纤维长宽比3个材性性状间都呈现显著遗传和表型相关。利用指数选择法对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3个材性性状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4个材性优良的山地木麻黄种源,分别为17877、19490、19489、18849。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杨树杂交F1代扦插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及遗传变异,旨在为杨树遗传改良和优质种质资源挖掘提供依据。以‘I-69’杨为母本,‘I-63’杨为父本,将通过控制授粉杂交试验得到的30个F1代及2个杂交亲本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扦插试验,分析参试材料在苗期苗高和地径上的生长进程及遗传变异。结果显示1年生杨树F1代扦插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符合“S”型曲线,并能用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其动态生长节律;不同无性系的苗高和地径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超亲优势显著,偏母本效应;2个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分别是0.88、0.72,变幅分别为125.11%、108.94%,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23.67%、19.97%,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0.37%、25.98%;2个生长性状的重复力、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随月龄先增后减,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表型方差基本上随月龄增加而增大,遗传方差效应对表型方差贡献率逐月增大。以苗高和地径为评价指标,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生长性状表现好的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平均值分别为3.10m和19....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择优良赤桉抗风家系,对1年生赤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台风风害等级等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赤桉各家系树高(H)、地径(D)、单株材积(V)、冠幅(CD)、保存率(SR)以及台风风害等级(WD)在林木单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型变异系数超过11%。除了赤桉地径和材积的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在家系间差异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除了树高外,赤桉家系间的遗传力均高于单株遗传力,赤桉林木大小的树高、地径和材积性状受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遗传变异系数GRV以地径最大(33.5%),材积最小(2.8%),而风害等级为17.9%;各家系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很强的家系和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赤桉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地径以及冠幅相关性很强(p0.01)同样其遗传相关系数也均超过0.5。风害等级与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以风害等级与材积最大(0.414),回归方程也表明抗风性与其生长性状关联程度不大,相反林木植株越速生(即材积越大),更易遭受风害。采用遗传主成分分析并结合保存率最终选择出优良家系15个,生长性状均高于家系平均,其中赤桉家系10025、10055、10010平均树高、地径、材积生长性状均高于生产对照DH3229无性系,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较低的风害等级)。遗传增益分析表明选择的家系生长性状均高于参试家系平均值,而提高了家系的抗风性(降低风害等级遗传增益),综合分析表明选择的家系适应性比较强(保存率90%以上),生长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2.
60个引种美洲黑杨无性系的苗期物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美洲黑杨物候性状遗传变异水平与利用潜力,开展基因资源评价,提供杨树定向遗传改良育种材料,对60个引种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的8个物候期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物候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展叶盛期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4.97%,最小的是落叶末期,为3.83%;(2)展叶盛期出现的时间最分散,落叶末期相对集中,苗木生长前期物候特征是影响生长期长短的主要因素;(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物候期分为3类典型,即萌芽期、展叶盛期和落叶期;(4)对各无性系物候出现时间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60个无性系分成4类。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择最适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通过毛白杨无性系区域化密度栽培试验(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密度对无性系生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造林后2~3年差异最大;密度×无性系互作对4年生林分胸径、树高的影响不显著;833株/hm2是4个无性系密植的最小底线,高于该密度无性系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低于该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减小而降低;高密度下无性系对树高的影响随林龄增大或密度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低密度下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性系对胸径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在密度间差异不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变异系数及基因型内株间变异系数2年生前在密度间差异较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对树高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随年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树高在株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以无性系均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不显著,以单株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显著,而2种方式计算的胸径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3年和4年杉木2代种子园优良无性系单交子代测定林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组合)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性状受到中等强度遗传控制,主要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54~0.64,生长表现与立地交互作用明显.单交子代林总体生长表现优异,3年测定林参试家系平均树高3.63 m、胸径4.71 cm、材积0.004 167 m3;4年平均树高4.82m、胸径7.40 cm、材积0.012 86 m3.以胸径和树高生长表现对该子代林进行联合选择,所有单交子代均优于2代种子园混系,3年测定林初选出5个速生最优家系,材积遗传增益为67.9%;4年测定林初选出6个速生最优家系(组合),材积遗传增益为59.0%.筛选的优良家系是高世代种子园营建、优良无性系选育和造林应用的优良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杉木多系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5、6、16年多系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性状受到中等到强度遗传力控制,通过再选择可取得较高的遗传增益.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各生长性状早-晚期的相关性也较强;速生优良家系早期选择使用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指标,可在3年生开始,而使用材积作为选择指标在5年生开始较为适宜.使用材积、胸径和树高对16年子代测定林进行联合选择,评选出5个最优家系,平均树高为10.9 m、平均胸径14.9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108 5 m<'3>,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比ck<,1>提高27.3%、比ck<,2>提高10.2%、比ck<,3>提高34.6%、比参试家系均值提高14.0%.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巨桉种质源引进,增加遗传多样性,对建立在滇中南地区11 个巨桉种源的173 家系开展生长性状的年度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性状在所有林龄内的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参试性状在区组间的F 值逐年减小,区组间16 月生、28 月生和41 月生时差异极显著,53 月生时差异不显著。胸径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在23%~46%之间,树高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在19%~30%之间,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在60%~75%之间,参试性状遗传变异系数略低于表型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林龄间和各参试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林龄内性状间相关性在0.84~0.94 之间;随各林龄时间间隔增长,林龄间性状相关性有下降趋势。整个生长期内,来自昆士兰州Copperlode、昆士兰州Bambaroo 和四川乐山的种源长势良好,来自昆士兰州Ravenshoe、昆士兰州Tinaroo 和昆士兰州TullyGorge National Park的种源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3.5a生西南桦×光皮桦杂种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形、干形、分枝等7个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揭示杂种无性系在生长与形质性状上的变异规律,初步筛选优良杂种无性系。结果表明,28个杂种无性系间各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0.61%~45.47%和14.26%~29.58%;7个性状的重复力为0.687~0.887,说明这些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4个生长性状间以及冠形、干形、分枝度3个形质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形质性状与生长性状间多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干形与4个生长性状大多不相关。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A09302、A05201、A07107、A05203、A07119、A07109和A11201共7个优良无性系,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增益均在1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西桦组杂种无性系选育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淹水胁迫下美洲黑杨无性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季节性淹水胁迫是滩地杨树造林的主要限制因子,建立可靠的指标体系对美洲黑杨无性系耐涝性进行评价意义重大;【方法】以美洲黑杨XL-75、XL-77、XL-90、I-69及苏柳J172为对象,分析了其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性状间相关性及其遗传变异;【结果】淹水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在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I-69杨在淹水胁迫下MDA含量较对照明显上升,XL-75、XL-77、XL-90、J-172在淹水初期MDA含量较对照略有下降,在后期出现回升的趋势;淹水15d时,5个参试材料SOD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表现为依次上升趋势,而POD变化则与SOD恰好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补偿机制;淹水30d以内时,5个参试材料ADH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淹水45d时,I-69杨ADH活性较对照下降56.9%,而XL-75、XL-77、XL-90、J172分别较对照提高970.4%、279.1%、555.2%和461.5%;【结论】不同处理下Chl、SOD、CAT相对值与总生物量相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广义遗传力在0.5967~0.7743之间,表明其受遗传控制程度较高,可做为不同无性系耐涝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响叶杨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忠华  袁海宾  伍孝贤 《种子》2005,24(8):7-8,12
通过对23个响叶杨无性系地径、树高的方差分析得出:无性系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显著.遗传分析表明:无性系地径遗传力(0.877)大于树高遗传力(0.551),无性系遗传力大于小区遗传力,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GCV=67.26%)、表型变异系数(PCV=71.81%)大于树高遗传变异系教(GCV=43.35)、表型变异系数(PCV=58.63),地径遗传增量比树高遗传增益大,地径比树高更受遗传因子控制,选择潜力很大.综合抗病性分析:B27、B5、C3、B4、A5这5个无性系表现最为优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油松优树子代生长性状的研究发现,油松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家系个体间变异丰富.冠幅、适应性差异极显著.利用聚类分析将家系可分为4个类群,选择2号和51号为优良速生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4.02%、10.81%和28.02%.选出的优良家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