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7年12月1日,天池风景名胜区从全国187家国家风景名胜区中脱颖而出,荣获建设部颁发的国家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获得国家风景名胜区网络评选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绿化动态     
正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2016年公园风景名胜区工作会3月1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2016年公园风景名胜区工作会。市公园管理中心、各区园林绿化局、各区园林(公园)中心、部分重点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负责人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2015年公园风景区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重点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全市公园风景区工作任务:一是  相似文献   

3.
风景资源评价是风景区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风景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风景资源,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称谓。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多标准风景资源评价体系,从景源质量、生态价值和发展条件3方面构建统一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很好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11.22%,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1.99%,较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一般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不好区域面积占比为12.15%。研究区的风景资源空间发展不均衡,南北部优于东西部。建议在发展南北区域时,严格保护风景资源,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控制东部区域的游客人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部植树造林和塌方修复工作,增设景源标识牌。  相似文献   

4.
青云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青云山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等因素,以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改造措施和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作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从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保护培育规划,针对风景资源保护的专项规划,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扎兰屯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根据风景区内景点的欣赏特征、文化价值、环境条件和质量、科学价值以及用地条件的差异,全区景点分三级逐一进行了评价;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为依据,结合风景区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在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层和项目层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评价,希望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仙公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景源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等四大综合评价指标对景区内52个比较有评定价值的景源进行评价分级和各景区综合评价,针对该风景区的现状与特点,对风景区进行详细的植物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8.
简讯     
汕头市首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汕头市妈屿岛旅游风景区召开。会议以妈屿岛为现场,通过实地勘查,评议了妈屿岛、岩石风景区、潮阳莲花峰的建设规划和潮州西湖、达濠青云岩、饶平石壁庵、揭阳西湖等风景点的现状,着重研究、制订了如何加强汕头市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白山市青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生态评价因子权重进行确立,评价了风景区综合生态敏感性,并进行了功能分区。结果表明:7个生态评价因子中森林植被类型权重最大,为0.257 7;水域缓冲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权重最小,为0.043 5。风景名胜区综合生态敏感性适中,其中中敏感区比例最高,为52.1%;极高敏感区比例最低,为0.7%。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包括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和旅游服务区,比例分别为44.8%、33.7%、14.8%、6.7%。  相似文献   

10.
以南北湖风景区的鸟类为例,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业对野生动物生存造成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风景名胜区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是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农村等地带交叉的区域,它是风景名胜不可或缺的一大组成部分,虽然其性质、特征等属性与风景名胜区基本相同,但也具有自身所特有的“边缘”特性。在风景区建设的大浪潮中,其边缘地带由于复杂的行政管辖、居民社会关系、产业发展等原因,往往被人们所轻视甚至是忽视,可以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盲点,常见的现状即是因为经济利益驱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就逐渐丧失其生态、社会、游憩效益,从处于风景区边缘的生态防护地带沦为景观格局混杂的城市边缘地带,并对风景的…  相似文献   

12.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1Km处,距新街口繁华闹市区仅3Km,保护区面积为153.7hm2。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南京市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雨花台每年接待各地游客200多万人次,每天清晨有数以千计的周边市民免费进入景区锻炼身体。近几年来,由于雨花台风景区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使景区的生态质量、景观质量、旅游质量以及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功能效益均得到良好发挥。2000年,该景区成为国家建设部表彰的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还首批进入国…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发展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对社区价值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认知,直接关系到风景区规划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文中以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从生活价值、游憩价值、保护价值等3个方面建立了风景区社区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将社区的价值特征与风景区生态敏感性、景观资源重要性进行用地叠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景区社区调控的类型,并结合经济发展引导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资源保护、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3个方面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珍 《林产工业》2016,(8):67-70
随着国家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史迹型风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上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当单一。通过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植被修复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场地生境的调查、植被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推演出现状植被评价结果,结合现状植被评价结果以及总体布局,提出风景区内植物修复以及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相关风景区植被修复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林场     
《山东林业科技》2012,(5):F0003-F0003
济南市林场(济南市近郊风景区管理处)成立于1949年4月。行使辖区内防火、防侵占、造林营林、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建设等职责。管辖范围:东至历城区的大白云山,西至市中区青龙山,南至市中区兴隆山,北至天桥区北马鞍山,跨市四区、十余个村。辖区内龙洞、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是山东省人民政府1995年命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鲁政发[1995]63号),景区内林木葱郁、名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既是济南城区特色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城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泉水补给区,对改善济南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静静  陈方明 《绿色科技》2014,(11):280-282
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从其景源的类型结构和等级两方面作了整体分析,对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的特色,指出了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依托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深挖木兰文化和宗教文化,突出“木兰故里”、“宗教圣地”和“地质奇观”这三大主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风景区的发展战略中,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内涵的分析,提出发掘风景区文化内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地被植物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于2008年用1年时间对千佛山风景区的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依据影响风景区内野生地被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不同对千佛山风景名胜区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千佛山风景区的野生地被植物共249种,隶属56个科,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禾本科、菊科、豆科、旋花科、唇形科的地被植物,其次是蔷薇科、大戟科、百合科、萝藦科等;根据调查情况,以海拔、生态习性、产地、观赏季相、应用价值因子的不同为依据,将千佛山风景区野生地被植物分为13类。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调查和评估浙江安吉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旅游开发对天荒坪风景名胜区不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林业》2009,(4):11-11
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南部,在博格达峰北麓群山怀抱之中,面积44627公顷。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0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二级保护24种。以雪岭云杉为主的植物191种,昆虫668种。1980年成立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2007年跻身于国家首批66处5A级旅游景区行列;同年,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两大殊荣。其任务和目的是在管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