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态林业”的特点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有关“生态农业”的资料,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促使我考虑了一下“生态林业”的问题,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林业”,有优于“生态农业”之处,可能更有发展前途,但也觉得有较为复杂之点。 建设林业,发展林业,必须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道路,也就是“生态林业”的道路。林业不仅是植树造林培育用材林  相似文献   

2.
一、渭北应走生态林业的道路发展林业,建设林业,必须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道路,也就是“生态林业”的道路,象渭北这个半干旱黄土区,更应如此。为什么渭北应走建设生态林业的道路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国土环境的需要。第一,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6%,年侵蚀量达1949.51万吨,平均每年流失土壤约为1360万吨。水土流失的结果,使土壤结构遭到破  相似文献   

3.
生态林业——森林覆盖率达72.73%,获“国家森林城市”民生林业——依靠生态建设致富亮点多和谐林业——依法治林护林效果显著效益林业——林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10多年来,贺州市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谐林业”和“效益林业”为抓手,演绎出生态文明建设优美动听的“四重奏”。  相似文献   

4.
今天,人类正在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的危机,而这些危机都与森林发生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寻求最优化选择方面,农业上创造了“生态农业”的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林业工作者借鉴“生态农业”的理论,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林业”的设想。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一定的进展。由于生态林业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认识各不相同,故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列举几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林业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创造最佳环境的林业。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林业发展道路?要把林业放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大系统中观察。林业宏观研究经过十年理论探索,提出以发展林业综合生产力为中心的“七论”思路。“生态林业”还是“经济林业”成为争论的核心。林业改革怎样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6.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正确认识、处理“商品林业”和“生态林业”辩证统一关系。商品林业建设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仍很重要。加强商品林业建设在我省既有必要而且可行。其措施和对策是:确立“商品林业”意识,建立和健全林业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加大投入,加速科技推广,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10月16日,全国首处以林业英雄命名的生态林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成。林业英雄余锦柱、孙建博,林业英雄马永顺女儿马春华共同为“林业英雄林”揭幕。由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中国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林业英雄林”建设活动正式启动,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将承建湖南省唯一的“林业英雄林”。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走过60多年艰辛历程,经历了“森工林业”、“速生丰产林业”到“生态林业”的跨跃。取得了巨大成就,功不可没。目前,讨论现代林业很重要,关系到我国现代的林业定位、职能、制度以及效率与效益。应该说,中国现代的林业需要“现代林业”理论和方法论作导航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态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是根据“生态林业”原则而组织的森林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态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因此生态林业的思体发展目标实质就是林业的持续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博采众长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持续发展原则的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木村利用”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不良影响而提出来的。它以“生态利用”原则代替传统的“木村利用”.探索如何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事础上,最大限…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较高。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修复模式、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恢复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重点关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问题,适度发展相关林产业,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林业”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的问题,我在1983年8月的一次报告会上提出的,强调了在林业经营方而开展生态林业比农业生产开展“生态农业”有它旧优越性,并提到国营林场应积极开展这项工作。辽宁省西丰县冰砬山国营林场已有这个萌芽,提出应该在此基础上把生态林业的试验搞起来,并拟了一个《生态林业经济效益的研究》的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森林覆盖率及林业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林业发展已走向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然而具体到某些县、市来看,林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依然存在,林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及林业经费紧张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建立新的林业意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商品林业意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林业在发展中探索出一套商品林业、生态林业“分工”经营的模式,特别是集约经营人工林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而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作者就考察所得体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已开始从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转入到放眼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在这个时期,“生态林业”应运而生。一、生态林业的实践和效益什么是生态林业?目前林学专家们认为,生态林业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实施林业综合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提高林业生产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林业。发展生态林业,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建立起一种以林为主的林、农、牧、副、渔相结合的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  相似文献   

15.
学习、借鉴、创新──中国林业发展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我国几十年林业发展的曲折道路基础上,在学习借鉴外国林业发展与经营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我国林业发展要以现代林业理论为依据.以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林业”为基本经营制度,以人人参与的“社会林业”为资源动员方式或组织形式来建设我国林业的理论模式,以便使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型林业在陕南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实施对策罗琦(陕西省林业厅长防办)1生态经济型林业是陕南摆脱贫困、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1.1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内涵生态经济型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是“生态林业”的分支,它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总体的有机部...  相似文献   

17.
林业统计工作是林 业管 理机 关 和林 业企 业对 本单 位进 行科学 管理 ,监督 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运行的一项重 要手段 ,也 是管 理者 制定 经营 策略和工 作计划 的主 要依 据。当前 ,林业基 层企业 的统计工 作任 务最繁重 、条件最艰 苦、力量 最薄弱 ,统 计质 量等方面存在问 题也 最 多。因此 ,认真 研究解决林业 基层企 业统 计工作 中存 在的问题,对加强林 业统 计 工作 ,提 高林业 统 计质量 是十 分必要的 。 一 、林 业基 层企 业 统 计 工 作 中 存在 的 问 题 一 是统 计 工作 人手 少 、任 务重 。目 前 ,林 业 基 层企 业 统…  相似文献   

18.
民营林业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林”和“民营林业”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国林业的特色。在国内应推广使用“民营林”和“民营林业”的提法 ,而不用“私有林”和“私有林业”的提法 ;在对外交流时 ,可用“私营林”和“私营林业”的提法。这样即可体现我国林业的实际 ,又不会引起外国同行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林联和印度林学会联合召开的国际农用林业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有16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对有关农用林业的10个主题进行了讨论。中国林科院竺肇华副研究员和南林大熊文俞教授在会上分别作了“中国农用林业发展概况”和“中国沼泽地区的农用林业系统”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 从会议看出,发展农用林业(我国有农林间作、混农林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立体林业、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等多种名称),已成为一种先进的耕作和土地利用制度,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点治理区域,改革“一大二公”的营林体制,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全社会办林业、解放林业生产力、加快全省造林绿化步伐、完成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林业顺应潮流,雏形凸现,意义深远山西省民营林业主要是私有林,其中包括个人所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和租赁等形式。据初步调查,全省私有林面积40.17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2.2%。其中,生态林17.2万公顷,占42.9%;经济林22.93万公顷,占57.1%。总结全省民营林业建设经验,重新确定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