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大力推行客户导向型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和营配调贯通为支撑,以专业协同联动为保障,加快构建客户诉求响应迅速、需求传导顺畅高效、营配调控融会贯通、业务支撑配套联动、风险管控实时高效的"大服务"体系,实现由"业务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的服务模式转变,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1技术支撑,营配业务高效协同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满足用电客户  相似文献   

2.
正国网四川电力全面强化智能营销体系建设,推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营销管控模式智能化转型。2020年8月3日,智能营销全业务管控试点工作在成都、德阳、绵阳、南充供电公司启动。该公司通过前期业务调研,依托智能营销全业务管控平台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管控机构,形成了"省、市、县、所、人"五级管控机制,建立智能营销全业务管控架构。智能营销体系提出智能营销全业务管控理念,打造营销系统的"调度中心"和"监控中心",对营销经营动态、业务实况、业务指标、营销八大专业业务质量开展全业务、全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宇  孙优 《农村电气化》2014,(10):32-33
<正>为了做好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内部对标工作,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按照"业绩对标+管理对标"基本框架,以核心资源和主要经营活动管控为重点,通过分析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全面评估各业务系统支撑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信息通信应用水平管控。所以建立一套信息通信同业对标提升管理系统,实现对同业对标、数据整理、指标展示、智能分析、指标预警、一键式报表的综合管理,来满足公司同业对标和业绩考核  相似文献   

4.
<正>国网江苏扬州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紧密结合扬州电网运行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安全平稳地推进地、县调控管理体系调整,规范电网运行方式,加强停电计划管理,完善"大运行"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调控业务执行更加流畅,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1制定工作方案,健全保障组织该公司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制定了《扬州  相似文献   

5.
<正>黄冈供电公司以"全能型"供电所创建为基础,建设"六合一"(组织、信息、指挥、执行、支撑、考核)基层供电服务新体系,适应"互联网+"新型智能营销新业态,以体系化服务平台代替个人单打独斗式服务模式,建立起以后台支持前端的"客户导向型"服务机制,实现供电服务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的快速提升,探索了一条基层服务新路径,为全省"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积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营销服务的新形势下,营销专业点多面广的特点更加突出,营销各专业之间协同度低、指标繁多,全业务过程管控难度大大增加。稽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各专业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导致营销稽查难度增大。为有效提升营销全业务过程管控能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富阳公司探索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营销精益化稽查管控模式。通过制定和完善营销稽查业务管控办法,以问题为导向,以营销专业各类系统和平台为抓手,依托稽查监控中心和供电所二级监控室,建立覆盖到基层班组稽查网络人员的营销稽查三级监控体系。以稽查监控体系为基础,通过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的方式常态化、精益化开展综合稽查,创新稽查形式、拓展稽查思路、巩固稽查成效,实现稽查成效的不断提升,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1基于客户侧大数据分析的"云服务"模式内涵客户侧数据库,是将电网企业现有的数据信息从管理后台推至服务前台,构筑电网与客户数据融合的大平台,实现数据多维融合的强前端数据支撑;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延伸到服务领域中,实现服务模式从管理中心向平台中心的跃变,进而构建以客户侧大数据和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广东电网公司省级运营管控平台正式上线投入运行,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助力"数字南网"建设。省级运营管控平台以"建设数字化智慧型电网企业"为目标,围绕"全景可视,全面监测,督办协同,决策分析"的定位,全面监测分析指标、重点工作任务及关键业务流程,旨在构建协同高效的业务管控体系,健全企业综合信息对外展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企业独家售电的传统模式正在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政府对电网信息公开、服务规范运作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双向互动技术大量应用,客户对服务的互动性、便捷性需求更强烈、要求更高。国网陕西商洛供电公司在加快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过程中,就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感知、完善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加强客户信息安全管控等一系列新课题进行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国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今天,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与命运。供电企业应该从如何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深刻剖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支撑、服务质量、包保责任和投诉预控"四大体系",实现对供电企业服务活动、服务质量、服务监督和风险防控的闭环管理,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最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正国网江苏扬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以支撑平台"四全"(全面覆盖、全面贯通、全面共享、全面支撑)和业务管理"四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智能化)为目标,依托省公司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微应用"体系和营配调一体化成果,协同营配调业务流程,打造"松耦合、轻量化、跨平台"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提升"多场景"下电网设备监控、故障智能研判、工单处理跟踪、业扩全程管控、质量监督溯源等业务"微应用"支  相似文献   

12.
<正>自开展"大营销"体系建设以来,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该公司在体系建设中,处处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营销工作全面向业务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管控实时化、服务协同化转变。"大营销"体系建设,正在为该公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21日,国网江西九江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正式实体化运作,为客户提供7×24 h不间断服务,形成贯穿"信息集中、业务研判、资源调配、运行监测、过程管控"等业务的一体化供电服务指挥链条,对内强化服务管控和资源调配,实施高效运转的联动服务机制,对外主动对接政府热线、能源监管热线、新闻媒体,受理九江供电区域208万电力客户的供电服务工作,切实服务好"最后一公里"。1优化模式,建立规范高效的"大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国网天津城西供电公司认真开展供电服务指挥平台试点建设,制定了供电服务指挥平台实施方案。在机构建设方面,选择以"柔性组织机构"方式,打造符合运营条件的最强配置。在组织模式方面,平台采取矩阵式组织模式,内设运营管控班、快响指挥班、监控预警班和客户服务班。运营管控班负责对外实施运营指挥,对内开展专业分析指导及监督评价;其他3个班组为运营管控班提供信息及业务支撑。在运营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大营销"体系由区域化转变为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业务管理模式。国网河北邯郸供电公司结合新体系的特点和要求,全面优化、规范业务流程,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由营销、规划、建设、检修、调度分工协作及"一口对外"的协调联动管控机制,促进业务过程管控,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和服务水平,推进营销业务现代化进程,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按照国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决策部署,北京市电力公司营销专业加快构建"大营销"体系。为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优化营销组织模式,增强营销运营管控力度,新组建了覆盖公司本部、属地公司两级的营销稽查监控组织体系,公司本部营销部新设稽查信息处,配置2名稽查管理岗位,1 6个基层供电公司营销部分别配置1或2名稽查管理岗位。企业营销体系的整合优化后"如何开展营销稽查监控业务,如何使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和产业的更新迭代,客户用电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电力持续高质量供给,扩展至便捷、愉悦的使用体验和多维度、个性化的互动需求,电力服务需求的新特征对电力营销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移动作业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前端后台信息实时交互,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效率,是支撑数字化升级和加强过程管控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大移动作业在营销服务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支撑营销数字化转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司对配网运行抢修"指挥统一、快速反应、协调顺畅、资源优化、运作高效、规范标准、服务优质"的工作要求,以"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管控、全信息穿透"为主线,建设集调控运行、生产指挥、客户服务、运营监测、安全管控于一体的营配调一体化的供电服务指挥体系,建立营配调一体的配电网状态监测机制和抢修指挥机制,实现高效主动的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供电分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建"两个一流"的战略目标,以深化"两个转变"为主线,以管理提升和作风建设"两大主题"为抓手,持续推进企业管理提升工作。1紧紧围绕"两大主题",实现企业综合管理提升1.1以工作管控为驱动,打造更加高效执行力建立贯穿全局的工作管控体系。一是突出落实执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洪泽区供电公司以报告精神为指引加强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司科技创新力量,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团队组建、党委常态引领服务、创新项目成果孵化、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四维服务支撑保障机制,为公司科研创新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