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湖市供电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省、市公司要求,以深化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完善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组织机构、职能划分和岗位安排,做到夯实配网基础数据、扎实推进营配调贯通、不断强化信息共享融合,为持续拓展"两系统一平台"深化应用打下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各专业业务流程和协同机制,在配网故障研判、配电设备实时监测等方面推进配网智能分析与辅助决  相似文献   

2.
配网抢修工作依然停留在依赖用户电话报修的"被动模式",主动性和及时性达不到客户满意程度。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探索实践"主动抢修、主动服务"的工作方法,本文研究基于主动抢修理念的配网运行分析及决策应用流程,建立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创新实践诊断式运行维护、主动式设备抢修、工单驱动式闭环管理,以流程化协同作战和网格化服务监督,构建一体化的配网运行监测、控制、分析、决策的指挥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1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概述基于GIS的营配信息集成应用体系结构以GIS平台、信息集成平台、准实时数据平台等作为底层的信息基础,在此之上通过集成整合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线损"四分"(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营销及客户系统、配网生产系统、配网工程系统、配网规划系统、  相似文献   

4.
依托现有的配网监控分析系统等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建立健全覆盖电网各电压等级的电压监测网络。实现对电网电压质量的实时监测,并对电压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提出针对性的"低电压"治理建议,深入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大型灌区智慧灌溉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型灌区信息共享能力差、用水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灌区实时信息采集布点优化技术、实时信息监测技术、实时灌溉预报模型、渠系动态配水模型、互联网技术、闸门监测控制技术,构建基于B/S架构的大型灌区通用化智慧灌溉系统。系统包括实时信息监测子系统、信息通讯子系统、历史及实时数据管理子系统、实时灌溉预报及渠系动态配水子系统、闸门监测控制子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共6大功能模块。系统在2017年应用于赣抚平原灌区,实现了灌区用水信息全面实时监测、配水优化管理及闸门监测控制,较传统管理模式节水15.3%,提高了灌区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以来,国网山东临朐县供电公司,以提高农网电压合格率为出发点,以提升居民用电质量为落脚点,走好"三步棋"全力推进农网低电压治理,效果良好。1走好"实时检测、跟踪分析"棋充分利用智能配网监控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取实时数据监测实时电压,每日对过负荷台区进行统计分析和跟踪考核,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调整配电变压器挡位、调整三相负荷平衡、改造超供电半径和老化供电线路、电容补偿等措施,全面提高电压合格率。2走好"质量管理、技术管控"棋加强供电电压质量管理,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接地电阻经常出现异常,严重影响接地网的稳定运行,为此提出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及监测研究。首先分析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及监测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接地网降阻改造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更换接地网接地材料,二是在接地材料上进行防腐工艺处理;最后通过安装接地电阻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接地网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电网公司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于电网领域列入智能配网13项顶层战略计划,选择国网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单位推广。目前,秦皇岛供电公司北斗配电终端监测平台9条线路100套北斗卫星系统终端投入使用,北斗卫星通信和智能配电网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故障、人员、车辆位置实时监控,提高故障的判别准确度,配网故障定位时间由小时级别提高至分钟级别,极大提高了配网抢修  相似文献   

9.
依托现有的配网监控分析等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建立健全覆盖电网各电压等级的电压监测网络。实现对电网电压质量的实时监测,并对电压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提出针对性的"低电压"治理建议,深入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杭州市临安区供电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省、市公司要求,以"数字化"供电服务指挥管理提升专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调控(供服)分中心联动机制,不断强化信息共享融合,持续拓展配电自动化应用。通过建立健全故障抢修指挥协同机制,在配网故障研判、配电设备实时监测等方面推进配网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逐步提升配网故障研判精准度。  相似文献   

11.
《农电管理》2013,(12):5-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开发应用供电所实时监控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该系统依托已有的智能公变采集系统、衣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临测系统、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系统,建立了供电所实时崎控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应用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对于处在高风险运行状态的配网供电设备都没有十分有效的监控手段,都是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用电客户的实时用电参数进行采集、汇总、分析,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配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实现了实时负荷、线损分析和营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对保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用户侧"低电压"点多面广、影响巨大且难以提前监测与定位的现实,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信息化条件(尤其是营配调贯通)下的监测与定位解决方案,利用智能电能表的测量功能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对用户侧电压的监测,填补了各个部门对用户侧电压实施监测的空白,为及时发现配网供电质量"短板",从而为安排配网改造项目、改善居民供电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从职能定位上来说,它是杭州供电公司的六大功能中心,即配网运行指挥中心、诉求快速响应中心、供电质量管理中心、服务质量监管中心、营配信息监测中心和配网技术指导中心。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主要围绕六大功能中心定位开展"六全"业务。1主要做法1.1配网运行全过程指挥开展配网监控,对配网线路设备运行异常信息进行实时监视、汇总、分析和处置。加强指挥协调,在  相似文献   

15.
对地区供电企业配网调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按照"N"、"1+N"、"1"等三个阶段模式稳步推进配网调度集约化建设,并根据配网调度集约化建设程度,考虑系统建设成本和投资效益,提出了配网技术支撑系统功能需求和分阶段建设规划,以满足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配网规模增大,设备数量增多,配网调控和运维人员高峰时业务承载力不足、现场等待时间长、调控移动应用开发不足、内网移动终端便利性不够、配网信息支撑不足以及参与业务流转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以提高调控信息的实时感知、提升调控运行安全可靠为目标,统筹调度管理系统、网络下令指挥平台和“i配调”3大应用系统,建立配网调度指挥至现场运维支撑的2级网络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基于多线式智慧移动指挥的配网调度管理体系,旨在从调度操作智能化、带电作业平台化、设备检修网络化、定值管理可视化、故障传递多元化和调控信息共享化6大方面,实现配网调控业务联系由传统“内网+电话”到“移动+可视”交互的转变,解决配网调度管理突出问题,提高配网调控业务处理效率和协作能力,提升配网运行管控精益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配电自动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可依靠自动化系统内通信手段对配网系统进行全面监管,结合配网系统运行数据明确系统实时运行状态。为更好的促进配网系统自动化发展,电力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将工作重点的放置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训上,结合仿真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更为优质的配网培训。仿真技术在配网培训中的应用背景为满足社会电力需求量,配网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新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碳”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大量新能源并网接入会对农村低压配网结构的稳定性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也会给农村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压力。低压配网拓扑监测与分析是配电网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实时监测分析能够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须要动态跟踪识别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状态等,为设备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字支撑。基于此,通过研究低压配电网拓扑监测及参数辨识关键技术,实现低压配电网精确建模;研究新型低压配电网拓扑分析算法,实现低压配电网拓扑变化自动识别;研制物理层设备样机,完成示范系统开发,实现包含物理层设备及服务器系统的低压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新疆塔城供电公司利用泛在电力物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优化系统信息,在充分认识到塔城配网盲调运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了基于调度、营销系统数据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工作。通过配网调度图形和用采配变数据的融合,利用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变台区数据和停电智能感知分析系统数  相似文献   

20.
配网重要用户的管理需解决配网风险校核、供电可靠性分析等问题,以避免配网重要用户中断供电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损失或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全过程管控的配网重要用户调度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实时预警、多态管控、分析自愈"为核心,实现配网重要用户供电规划态、正常态、调整态全过程管控,提升配网重要用户调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