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智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4):203-207
对湖州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昂普(RMP)分析模式,对湖州市乡村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湖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乡村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各个地区探索康养旅游开发。秦岭西安段区位优势明显、康养资源丰富,具备康养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在全面统计和分析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市场、产业、环境等角度指出了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挖掘特色文化、创新产品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开发建议,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燕存 《乡村科技》2023,(15):53-56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兴起的乡村研学旅行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其发展壮大势必会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劲。以山东省烟台市昭泰面塑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目前我国乡村研学旅行在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方发力、提升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品质,完善旅游设施、提升乡村研学旅行地的接待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补齐服务短板,加强乡村研学旅行产品营销宣传、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升级,能促进乡村文体旅游健康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复合型产业,乡村文体旅游可结合乡村度假文化、赛事文化、商务文化、探险文化、研学文化、养生文化等特色,实现多路径发展。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消费特点变化,开发资源融合发展模式,提高乡村民众积极性,耦合生态链和产业链,多维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研学游是振兴乡村的新动力,是旅游扶贫的新路径之一;同时乡村研学游是中小学乡土研学实践的最佳选择。襄阳城郊乡村研学游起步晚但发展快,市场虽然繁荣但是出于无序开发状态,因此建议一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挖掘整合村落自身旅游、文化、生态优势资源,对接襄阳中小学研学教育市场,将乡村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示范点,策划设计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研学旅游线路,精心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品牌。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社区是快速城市扩张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研究,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西安南郊两类典型的旅游社区进行差异化分析,最终得出西安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建议,为探索和谐的城乡转变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旅游业态创新成为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态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从美食、研学旅行、种植养殖、产业创新、休闲旅游5个方面描述米果果小镇旅游业态的创新现状,全面分析小镇的旅游业态创新的机理,为其他乡村的旅游业态创新提供借鉴,有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秦岭西安段86处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长安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相较于其他旅游形式,康养旅游对生态的要求更高。因此,建议秦岭西安段的不同县区应制定不同的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凸显长安区的中心地位,重点做好品牌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探索建立康养旅游集散地;其他县市区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探索主题化、特色性康养旅游发展策略。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与修缮。  相似文献   

10.
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助推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辐射带动性强、受益面最广的旅游方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力图对乡村地区进行精准脱贫、定点脱贫和限时脱贫的大环境下﹐应用特色文创空间开展游学研学,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脱贫致富,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产品具有较强的集体性、组织性、计划性、实践性等特征,可以助推中小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广大中小学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的大趋势下,市场推出了众多的研学旅行产品。其中广大乡村地区因其资源种类的丰富性、多样性,成为了研学旅行产品的最佳载体。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研学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重中之重,需以各类乡村资源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挖掘各类乡村资源的价值,设计适销对口的产品;将教育专业纳入专家队伍中,充分融入各类教学方案、手段及评估措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都市近郊地带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活跃区.都市近郊地带由于受到城市经济的拖动和都市文化的影响,使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参与要素多元共生、城市推动性大、旅游需求多元并具有城市休闲空间功能等特点,还具有消费低、经营成本低、产业融合空间大和产业带动性大等比较优势.在这些特点和优势研究基础上,探讨都市近郊地带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获得有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发展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14.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惠州旅游迅速发展,惠州也因此被纳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行列。惠州学院后山及其周围区域拥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野生植物旅游资源、休闲-研学旅游资源和校园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为惠州全域旅游添砖加瓦。分析了惠州学院后山旅游市场、旅游功能分区,最后进行了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70-272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首次将研学旅行视作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研学旅游实现了把旅游和教育结合起来。相比城市地区,研学旅游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推行进程相对缓慢。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和限制条件,最后分别从完善政府政策、更新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发挥学校和教师作用、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苏州旅游业发展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到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就必须大力促进以吴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大发展,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按市场化运作手段对苏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促进苏州乡村旅游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商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旅途,反映着旅游目的地特殊的文化渊源。该文以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对乡村旅游商品研发的文化内涵做稀释、例释、解码和编制,提出“产-学-研-销”的综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体验经济转向和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乡村旅游体验方式、拓增体验维度、优化体验流程、提升体验效果成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乡村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维度为视角,结合典型案例,重构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感官体验价值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为依托乡村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和乡土人文等视觉资源,自然音律和人文音律构成的听觉资源,清新空气和乡村气息的嗅觉资源,绿色食品和多样饮食的味觉资源,自然、农事和工艺体验等触觉资源,遵循市场的乡村休闲、乡村研学、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等诉求,开发旅游六要素多感官体验产品支撑体系和载体,鼓励利益相关者的体验价值共创行为,推动乡村旅游体验情境创新设计,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品质化和深度化消费体验需求。因此,提出乡村旅游多感官体验的游览、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和交通等产品开发,以及管理者、开发者和体验者三方利益相关者体验价值共创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麻桃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77-8980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其多维价值入手,结合河阳村的丰富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系统地提出了河阳村乡村旅游开发的构想及具体举措,希冀能为河阳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抓手。河南省嵩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没有健全的基础设施、环保力度不够等问题,需采取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坚持生态立县等措施,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