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陈志祥 《花卉》2010,(1):33-33
(一)晒。山石盆景内配置的花草植株幼小、细嫩,土薄贮水少,经不起暴晒,只能见适当的阳光。因此,平时要遮荫,尤其是盛夏必须在荫棚下养护,否则,花木生长不良、萎缩、土表的苔藓干枯。同时,盆景上的摆件失色,  相似文献   

2.
苔藓植物的繁殖及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唐敏 《花木盆景》2000,(7):29-29
树木盆景中铺种苔藓,使景象显得古朴自然,增加老态,更富自然野趣。对山石盆景而言,它不仅可掩盖山石斧凿的痕迹,且可增加山石的真实感,使其青山绿水,柔润可爱,生机勃勃,富有山林气息。铺种苔藓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保持土质疏松,防止土壤硬化板结。特别可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正制作树石盆景的用材主要包括:植物、石头、盆、摆件、土壤和水。其中,植物(包括树木、小植物及苔藓)和石头是创作加工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作品表现、欣赏的主体;盆在树石盆景中不光是载体,有时也是景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主题的烘托;摆件虽不是在每件作品中都会出现的,但很多时候为表现主题,需要配件来点题和突出生活气息。另外,土壤和水也是树石盆景制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正制作树石盆景的用材主要包括:植物、石头、盆、摆件、土壤和水。其中,植物(包括树木、小植物及苔藓)和石头是创作加工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作品表现、欣赏的主体;盆在树石盆景中不光是载体,有时也是景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主题的烘托;摆件虽不是在每件作品中都会出现的,但很多时候为表现主题,需要配件来点题和突出生活气息。另外,土壤和水也是树石盆景制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广西桃早熟品种“四月红”不同基质的扦插生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桃"四月红"为试材,河沙 苔藓、纯河沙、纯火土、火土 苔藓、黄泥土、黄泥土 苔藓为基质,开展扦插试验,以筛选出"四月红"扦插繁殖的最佳扦插基质.结果显示:以河沙 苔藓为基质的生根率、根数量,根长和根粗4方面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基质的;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几种类型基质的扦插效果为河沙 苔藓>纯河沙>黄泥土>纯火土>黄泥土 苔藓>火土 苔藓.由此可见,河沙 苔藓是"四月红"桃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素仁"盆景与"素仁格"盆景的关系,探讨素仁格盆景在精神内涵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结合素仁格盆景艺术特征,分析素仁格与文人树的关系,提出"素仁"盆景归属于"文人树"盆景的观点;分析"素仁"盆景当前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推动"素仁"盆景及岭南盆景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金秋齐相聚,国风扬万里,9月28日——10月3日,第四届"中国风"盆景展在如皋国际园艺城盛大举行。由盆景乐园网站发起创办、花木盆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网络盆景展、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展、世界盆景创作大会、"中国风"盆景展等系列展览品牌秉持平等共享、自由交流的精神,面向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平台沟通盆艺之道,集结精粹之作,在业内影响深远。本届"中国风"展览是全国网络盆景展、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展双展合一的第二届展览,由盆景乐园网站和花木盆景杂志  相似文献   

8.
<正>"破石栽树"法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李云龙首创的山水盆景技法,运用此法,给山水盆景中的树木创造了生长的空间,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光"石盆景,让山水盆景真正"活"了起来。2017年5月27日,山东省盆景联盟成立大会暨山东省首届盆景展在临沂市正直汽车主题公园隆重召开,李云龙大师应邀制作表演,现将制作过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主办单位:广东省盆景协会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嘉盛园艺由广东省盆景协会、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在台湾彰化溪洲公园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于2016年11月7日圆满落幕。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在两岸盆景交流史上开创了先河,圆了海峡两岸盆景人的梦想。为了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台等地盆景艺术交流和发展,活跃粤、台两地的盆景市场,进一步增加两岸盆景人的友谊,继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台湾彰化举办一周年后,由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主委王振声先生发起并出资,联合广东省盆景协会共同主办第二届粤台南风盆景展。  相似文献   

10.
制作山石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分松石和硬石两大类。松石又称上水石,这种石料,质地疏松,利于吸水,可以栽树种草,加工方便。硬石石料坚硬,天然纹理美观,形态奇特,不吸水,不能点种植物,雕琢加工也较困难。我国各地石料资源种类繁多,可就地取材,创作出具有地方风格的山石盆景。沙积石又称吸水石,色灰褐、微黄或红棕色,是泥沙与碳酸凝聚而成的表生沙岩。质地疏松,加工造型容易,但易于破损。由于吸水性强,可生长草木和苔藓,是山石盆景和附石盆景的常用材料。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西等地。浮水石是由火山熔岩的泡  相似文献   

11.
正容桂是岭南盆景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盆景事业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盆景作品在各级展览脱颖而出,屡获大奖,使得容桂盆景享誉国内外。2009年,容桂街道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中国盆景名镇"荣誉称号。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又恰逢"中国盆景名镇"获评十周年,容桂将于9月28日—10月5日举办大型会员作品展,展会将展出各类盆景作  相似文献   

12.
正扬派盆景博物馆总工程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说,扬派盆景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代表作。"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是扬派盆景最显著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扬派盆景技艺才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扬派盆景的成就已占据了‘塔尖'部分,但现在也面临着不少尴尬,非物质文化遗产光靠宣传和老艺人的支撑还远远不够,是时候形成系统的"带徒"机制,培养更多大师,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宣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9日上午,广东省盆景协会评审第二批"广东省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省岭南盆景艺术家"现场创作考评在中山古镇绿博园举行,此时距离第一批岭南大师评定已有十年。广东省盆景协会于2005年启动了第一次评选"广东省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省岭南盆景艺术家"工作。十年来,被评为"广东省岭南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1月9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武陵风盆景馆正式开馆。盆景馆主要展出山民创新盆景"武陵风"系列作品,如挂壁组合盆景"武陵风情——农耕四季",组合盆景"武陵风情——童趣四季",微型组合盆景"武陵风情——农耕四季",朽木盆景"武陵舞鹤"等,因盆景在材料选择、文化内涵和创作技法等方面均具有浓郁的武陵山地区文化特色,故被当地盆景界称为"武陵文化盆景"。次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武陵盆景赏石专家委员会2018专家论坛"胜利召开,来自湘、鄂、  相似文献   

15.
正容桂是岭南盆景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盆景事业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盆景作品在各级展览脱颖而出,屡获大奖,使得容桂盆景享誉国内外。2009年,容桂街道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中国盆景名镇"荣誉称号。201 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  相似文献   

16.
《花卉》2018,(24)
通派盆景传统技艺以"两弯半"、"两片一顶"为主要表现手法。进入新时代新一代的通派盆景艺术大师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了"舍利干"、"神枝"技艺使通派盆景过渡更自然、线条更美、彩更丰富。然而近年来通派盆景的普及度远不如苏派、扬派等其他流派盆景,人才断层、后继乏人。大力培养人才、培育盆景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通派盆景传统技艺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因此,盆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盆景作者。但是,盆景作品不同于其它艺术作品,它具有盆栽植物的"生命性"、创作过程的"连续性"、盆景作品的"可改性"三个显著特点,所以对盆景作品著作权的认定就显得比较复杂,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作些探讨。如果盆景作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作品始终属于一个作者,那么其著作权毫无疑问只属于制作者一个人。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盆景是比较高雅的艺术化的商品,多数盆景作品处在交流状态,有的作品在不断地改变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的著作权应该怎样划分、行使和转移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动势盆景的发展之路,贺淦荪先生说:"在完善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又说:"树石组合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盆景艺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是让盆景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树石盆景突破了树木盆景、山石盆景的局限性,组合形式上的多样性,表现情感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2日至5日,由上海植物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花木盆景杂志社、盆景乐园网站主办,上海盆景赏石协会协办的"中国风"第三届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览在上海植物园成功举办。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览是由盆景乐园网站发起举办的微型小品盆景专类展览,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微型小品盆景集中展览,广  相似文献   

20.
正韦群杰,中国盆景艺术大师、BCI国际盆景大师,现任西南林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理事长。其在西南林业大学开设"盆景创作与欣赏"和"赏石根艺创作与欣赏"两门公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云南省第一个把盆景、赏石、根艺搬进大学公共选修课堂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