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推动该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遥感数据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三生空间”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的缩减,生态空间的稳定以及生活空间的扩张。2)2000-202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过程,各期质量指数分别为0.582、0.580、0.583,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转换类型主要是耕地、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之间的转化。3)影响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核心因子是耕地面积占比,关键因子是坡度、地形起伏度和降雨量,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呈双因子和非线性增强的关系特征。4)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还应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力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发现到目前为止, 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 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 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廊道景观及其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廓道景观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及干旱区廓道景观在维持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中,干旱区廓道景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景观分类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在中小尺度空间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优化系统结构、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设计、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建立稳定高效农业生态系统、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甘宁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特性。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研究的客观基础及其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景观类型划分,对各级各类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做出了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借助航片,编制景观生态图(1∶1万),并选取基本参数、空间特征指数,从景观的二维水平方面定时研究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平原区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以旱地、水浇地、草地为主,居民工矿用地、林地、园地、水域占地为辅的典型农牧景观,斑块表现出显著的非随机格局。人类影响强烈的班块,一般形状规则,边界整齐,廊道连通性好而较规则;反之,形状狭窄,边界复杂而不规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化德县的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特征以及生态经济发展条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县的生态经济结构进行重调研究,划分出生态经济类型区,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博斯腾湖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态风险评价是一个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发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基础。本研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尝试对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促进南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确立主要生态风险源主要为:洪涝、干旱、水体矿化度和富营养化这四大类生态风险。利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基于景观的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决策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较其他...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在不同空间尺度下 ,分析了半干旱岱海西岸地区景观空间异质性 ,认为该地区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为明显的非随机格局 ;景观格局的异质性一般随尺度的加大而减小 ,景观要素间的差异在不同尺度水平表现不同 ;并且通过对景观要素出现频率直接加以比较 ,确定出不同样线之间差异性的大小。从宏观上为该地区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景观功能。对其进行科学划分,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地貌单元、生态要素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能量循环运行与景观优化关注单元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策勒西部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特征及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荒漠-绿洲过渡带属于典型的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这交错带上植被的生长与分布受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埋深、水质)制约,显示出地下水重要的生态调控作用。通过对过渡带的观测井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变化联系紧密,埋深最高一般发生在1~3月,埋深最低一般发生7~9月,最大变幅在0.23~2.25m之间;地下水中对矿化度起主要作用的阳离子是(Na++K+),Mg2+次之,Ca2+最小,阴离子是C l-、SO42-,HCO3-次之,CO32-在其中的比重最小,几乎为零;矿化度小于5g/L,植被生长不会受到抑制,植被生长与分布主要取决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景观生态研究的方法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干旱区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功能、变化以及尺度、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需要理论与方法的支撑。生态景观制图的类型划分、表达方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过程,综合性地体现了景观生态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对于生态景观信息认知、信息识别、信息挖掘与信息分析具有重要提升作用。通过获取遥感信息源,应用图象图形学以及遥感图象模式识别与解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特定尺度和精度条件下的景观分类,编制生态景观图;并通过相应的GIS软件,实现景观专题要素特征属性的量化统计,求算景观生态指数值;并以塔里木河干流及英巴扎典型区为例,应用NOAA/AVHRR以及CBERS-1/CCD等信息源,结合区域自然、社会和人文、历史等特征,系统分析其数量特征、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提出干旱区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以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与生态建设的研究。认为区域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特征的协调程度对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人们对生态与经济利益追求的倾向影响城市景观的演化方向与规模 ,城市景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榆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洲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新疆绿洲为例 ,详细讨论了绿洲景观内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成因 ,并针对这些问题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对绿洲景观生态规划进行了讨论 ,结果认为 ;对于绿洲景观而言 ,只要从加强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实现灌排配套 ;调整优化绿洲农业结构 ;完善和加强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绿洲 -荒漠交错带建设 ,即可实现绿洲环境的可持续性 ,进而为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年Landsat TM及2005年CBERS-2/CCD影像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综合各种属性数据和统计资料,在GIS软件平台上,进行模式识别、专题分类、图谱表达,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鄯善绿洲景观要素类型变化信息图谱,并创立属性数据库,从地学图谱的角度来分析干旱区绿洲景观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变化,进行景观要素量化指标的统计,分析复杂的生态景观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东北西部沙尘暴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北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生态脆弱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大范围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扩展,湿地萎缩。文中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并重点就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持续增产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论述,认为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和发展半旱地农业是农田稳定持续增产的突破口,而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发展草地畜牧业则是半干旱地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力同步提升的关键。此论述以期对指导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干旱区绿洲的典型区域-张掖市高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域2000和2010年生态风险分布图,并对区域生态风险结构分布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风险强度为0.1-0.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水域、建设用地与耕地集中的人工绿洲区;生态风险强度为0.3-0.4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工绿洲外围的过渡带;以盐碱地、戈壁及沙地景观为主的各种荒漠景观类型所在区域的生态风险强度在0.4-0.6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