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种子产量、种子库及幼苗更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vulgaris)群落的种子产量、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的球果丰富,约为3093. 83粒/m2,种子产量为9118. 5粒/m2,优良种子达2954. 4粒/m2。5种立地条件间的土壤种子库差异大、质量低,种子优良度最高的也仅为3. 7%。土壤种子集中分布于0 ~5cm土层内,并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优良种子数由0~5cm的30. 52粒/m2减少到5~10cm的1. 3粒/m2。5 种立地中当年幼苗数的平均值仅为7. 98株/m2,最高的(A类立地)为14. 7株/m2,仅占表土优良种的30%左右,最低的(D类立地)已经丧失了更新能力。臭柏群落内种子更新苗少,而且种子更新集中在少数滩地小生境中。种子库小、质量差、更新环境的丧失是限制臭柏群落天然更新与拓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中国天然臭柏(Juniperus sabina Ant.)生长特征的地理差异,在中国臭柏天然分布区选择14个样点开展了臭柏株高、地径、叶枝比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臭柏的平均株高为65.11±7.12cm,平均地径为2.10±0.19cm,平均叶枝比为1.09±0.10;2)不同地区之间天然臭柏生长指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毛乌素沙地片区天然臭柏平均株高最高,新疆阿勒泰片区天然臭柏的平均地径最粗,祁连山片区天然臭柏的平均叶枝比最大;3)海拔为影响天然臭柏生长指标变化的主要地理因子,海拔与天然臭柏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平均叶枝比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臭柏天然分布区经纬度与平均株高、叶枝比间的关系不明显,但纬度与平均地径间有较明显的正相关,表明臭柏具有广阔的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3.
光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中,为了物种的延续,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光抑制防御机制。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是毛乌素沙地唯一的天然常绿针叶灌木,在沙漠强光环境下完成更新,其热耗散等光抑制防御机制必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简要综述植物光抑制现象,以及强光下植物主要的光抑制防御机制,对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展望。总体而言,有关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的研究尚属初步探索阶段,臭柏应对光抑制的生理机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从分子层面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抵御光抑制的机制,可揭示臭柏是如何通过光抑制防御机制来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4.
光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中,为了物种的延续,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光抑制防御机制。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是毛乌素沙地唯一的天然常绿针叶灌木,在沙漠强光环境下完成更新,其热耗散等光抑制防御机制必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简要综述植物光抑制现象,以及强光下植物主要的光抑制防御机制,对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展望。总体而言,有关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的研究尚属初步探索阶段,臭柏应对光抑制的生理机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从分子层面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抵御光抑制的机制,可揭示臭柏是如何通过光抑制防御机制来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细根生产动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北试实验地选取了七块样地,并依据建群植被外貌特征划分为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三类。用根钻对各样地一个生长季内的根系进行了五次取样,同时测量土壤水分、枝条生长长度、温湿度等一些气象因子。对活细根分级并称干重,发现臭柏、油蒿不同径级细根的季节动态不同,不同土层内相同径级的细根生产动态也不相同:①臭柏与油蒿D≤2 mm的细根生物量在4~5月份都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随后增长格局各不相同。②臭柏灌丛中,1 mm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灌丛地的土壤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灌丛地土壤特性调查结果表明 :臭柏灌丛地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等养分资源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在臭柏灌丛地(覆盖度 70 %~ 85 % ) 0~ 5 cm的土层 ,聚集了较多的中细粒子 ( 0 .2 5~ 0 .0 2 cm) ,平均含量为68.9% ,比油蒿覆盖区 (覆盖度 40 %~ 5 5 % )高 9% ,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 ,其含量降低。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等养分含量的分布 ,存在明显的“沃岛”现象。在 0~ 1 0 0 cm的土层范围内 ,臭柏灌丛地 60 %以上的土样含水率为 1 %~ 2 % ,变异系数高达 1 1 3%。土层深度 <2 0 cm时 ,臭柏灌丛土壤含水率由灌丛内向灌丛外逐渐减少 ,当土层 >2 0 cm时 ,则正好相反。70 %的土样速效磷含量 <2 mg/kg,除速效磷之外 ,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等在臭柏灌丛下 0~ 2 0 cm的土层内相对富集。在 0~ 1 0 0 cm的土层内 ,有机质的变异系数为 96.3% ,全氮为 1 0 1 .4% ,碱解氮为 80 .6% ,速效钾为 88.4%。臭柏灌丛地土壤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是生物和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的分解速率在2005年4~10月,2006年4~10月间进行了为期2年的动态研究,并同步测定样地的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绝对湿度、土壤含水率等影响因子。建立了细根重量保持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揭示了群落内部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臭柏和油蒿细根分解系数相差较大(P(0.05),细根分解系数在臭柏群落与臭柏灌丛间差异不显著,臭柏分解系数为油蒿分解系数的44.44%。在对细根分解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探讨沙区生态系统中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对细根分解速率的影响,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对于揭示沙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种群为研究对象,按水分、地形等立地条件变化,将臭柏种群划分为滩地、沙丘底部、沙丘坡面和沙丘顶部4种生境类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运用WinDENDRO~(TM)年轮分析系统确定种群个体年龄,建立幼龄个体和成过熟个体的地径与年龄的回归方程,用以推算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年龄。结果表明:滩地和沙丘底部生境下的臭柏种群10年以下幼龄植株占94%以上,其年龄结构图表现为金字塔型,属扩展种群;沙丘坡面生境下的臭柏种群以21~30年中龄植株为主,年龄结构表现为圆锥型,属稳定种群;沙丘顶部生境下的臭柏种群以51~60年成熟或老龄植株为主,年龄结构表现为倒金字塔型,属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天然臭柏种群的风媒传粉特点,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花粉飞散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的散粉期约为13d,花粉飞散密度变化规律、分布特点受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散粉期内花粉密度出现双峰型,散粉期花粉密度时变化与气象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粉散发与温度、相对湿度有关,与风速作用不显著;不同方位的花粉密度受主风频率影响,主风方向花粉密度占58.07%。花粉密度与座果率密切相关,雌球花周围的花粉密度为81.59粒/cm2.d~436.94粒/cm2.d,座果率为0~31.25%。方差分析表明,日间花粉密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昼夜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花粉密度时变化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臭柏花粉垂直高度间、不同地类花粉密度差异不显著,方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选择不同栽植密度(0.2、0.6株/m2和0.8株/m2)的沙柳人工灌丛,对沙柳生长特征及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沙柳的生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沙柳株高、平均冠幅直径、地上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栽植密度沙柳灌丛土壤水分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沙柳灌丛土壤含水量随着栽植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栽植密度0.6株/m2(T2)达到最大值。在毛乌素沙地生境条件下,与水资源容量相适应的沙柳栽植密度约为0.6株/m2,在该栽植密度下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上能满足沙柳的生理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三种下垫面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对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影响,采用称重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院内臭柏群落、油蒿群落和裸地三种下垫面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可以改变试验点的温湿度,裸露沙地凝结量小于有植物区;臭柏群落形成吸湿凝结水最多,油蒿次之,裸地最少;同一下垫面中的凝结水量,地表以上20cm处的>10cm处>地表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 ,研究了影响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臭柏 ( Sabinavulgaris)年轮宽度变化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生长季的降水能够促进沙丘顶部臭柏的径向生长 ,但生长季的高温对匍匐生长的沙丘顶部臭柏有抑制作用。 1 0月份开始进入休眠期后 ,气温过高会影响下一年度臭柏的生长。以各个变量的因子负荷量为依据 ,对各个气候变量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变量比降水变量的效果显著 ,其中对年平均气温影响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降水量和秋季降水量的影响 ;冬季平均气温和生长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但春季高温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沙区主要饲料灌木林树种毛条,柠条、沙柳,花棒为对象,着重分析其质量,产量等经济性状,将为沙区灌木饲料林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沙棘和乌柳)的沙丘和自然固定沙丘(沙蒿为优势种)作为研究样地,探讨不同固沙植物影响下的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