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肥与化肥配施改土增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前作玉米施肥对后作大豆产量及子粒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 ,但土壤结构有变劣的趋势 ,有机农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 ,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 ,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前作玉米施农肥对后作大豆提高产量及改善子粒外观品质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明单施化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有直接作用,但同时土壤结构会有变劣的趋势,结合有机农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0年肥料定位试验,阐明了玉米连作连续施用农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和农肥均能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但农肥的效果更为明显。长期施用化肥土壤肥力稍有下降,而大量施用农肥则能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试验结果还表明:玉来不是耗养作物而是养地作物,适于连作。  相似文献   

4.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用2种土壤改良剂,改善陕北旱区土壤物理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测定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土壤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鲜重、子粒NPK含量、产量。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相对单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高分子土壤改良剂,更有利于促进子粒N和P的吸收,提高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5.
黑土开垦种植后,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较差。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呈增加趋势,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玉米与大豆,牧草,绿肥等轮作,间作也有利于物理性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大豆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宜昌低山、丘陵区进行了大豆配方施肥试验,系统分析了9种不同施肥配方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子粒外观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施用N、P、K复合肥 硼肥 钼肥的配方无论是播前施,还是叶面喷洒均有明显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产量的效果。其次是施用油菜子饼肥也能明显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适合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施肥方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使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平衡。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本试验中,以1/3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连作条件下,施肥各处理作物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有机肥优于化肥,化肥优于秸秆还田.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施有机肥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显著.在小麦、玉米、大豆作物中,小麦连作条件下,施肥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常规施肥、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粉碎还田结合化肥施用4种典型的粮田土壤管理技术模式对粮田土壤培肥的效果、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粮田培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部分化肥玉米季较常规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11.9%,小麦季提高14.44%,与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两种技术模式相比产量略有提高或基本持平,但无显著差异。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提升土壤有机质5.56%和9.60%。因此在京郊粮田土壤管理上推荐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技术模式,并且在玉米秸秆还田填加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水平对高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高油玉米HE-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高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高油玉米产量提高和子粒营养品质改善具有明显作用,且氯、磷、钾肥配合施用优于单施氮肥,表现为提高子粒产量,增加子粒油分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孙江静 《云南农业》2011,(12):34-35
盈江作物施肥普遍存在单施、偏施氮肥问题;导致化肥当季利用率降低,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和地力下降;导致化肥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法,可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常规施肥及空白处理对玉米主要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碘锌硒多元素营养剂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肥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科学施用微肥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土壤环境。由于多年普遍忽视农肥,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恶化,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见,在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营养的前  相似文献   

14.
农田施肥管理能显著影响土壤结构及其团聚体形成。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双季玉米-冬闲)周年生产力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对照相比,化肥NPK配施和有机施肥(M和NPK+M)均能显著提高双季玉米的周年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与对照相比,单施N肥虽然能增加玉米产量,但不能提高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对照和单施N肥处理周年玉米产量均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有机肥处理均呈上升趋势,NPK处理则保持相对稳定。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2 000μm)的形成,降低了微团聚体(53~250μm)在土壤中的比重,但施用化肥无显著影响。此外,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仅施化肥无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农业用地品质,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液体厩肥替代化肥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液体厩肥45~90 t·hm-2,可减少25%~50%化肥用量,玉米增产2.76%~6.04%;其中减10%化肥+液体厩肥30 t·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1 278.51 kg·hm-2,氮肥利用率为32.57%。综上,液体厩肥和化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还能提高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可作为东北北部春玉米增产和养分平衡的合理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盆栽试验表明:有机肥(圈肥和豆饼)与无机肥(三料复合肥)配施及单施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施肥不仅能提高麦油两作的产量,同时对提高产品的品质亦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优于有机肥或化肥。  相似文献   

17.
豌豆是豆科豌豆属作物。豌豆茬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不仅可以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还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改善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品质。种植豌豆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态,是轮作的好茬口。同时由于豌豆与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相比成熟的时期较早,能与其它作物错开收获时间,便于劳动力的安排。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与大白菜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辣椒季和大白菜季的产量,2/3化肥氮+1/3有机肥氮处理产量高,分别为辣椒7 808 kg/hm~2,大白菜65.18 t/hm~2;施肥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耕种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且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施肥后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均提高,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的EC、矿质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推荐2/3化肥氮+1/3有机肥氮施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肥与化肥不同模式配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效果的分析,筛选出农肥与化肥配施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黑龙江省是大豆生产的主产区,然而随着化肥的施用,肥料用量越来越大,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土地质量,从而使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在大豆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用种肥、基肥,能够改善土壤某些理化性状,合理的施肥技术能够优化作物生理特性,提高大豆品质。因此,施肥对大豆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