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麦18号(原名温9629)是温县农科所以豫麦21号为母本、豫麦4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低秆、大穗、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病耐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合黄淮冬麦区中、高产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2.
国审小麦平安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安6号是南阳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弱春性中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稳产、抗病、广适的突出优点.平安6号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荷泽地区等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黄淮冬麦区进行小麦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2、周麦18、泛麦5号、矮抗58、众麦一号产量高,综合抗逆性强,抗倒性突出,稳产性好,根系活力强,抗干热风,熟相好,适宜推广。弱春性品种新麦208、周麦23、金丰3号表现突出,可作为晚茬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主推品种国审周麦16号——属矮秆、大穗、超高产。中筋类型,优质面条小麦。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可达10500kg/hm^2以上、省区试最高产量10692kg/hm^2。高水肥管理,早中茬播种。国审周麦18号——超高产、综抗5种病害、耐旱、抗千热风、大面积稳产、高产,区试最高产量10236kg/hm^2。3年国家和省级试验,产量连获8个第1,为国内试验品种首例。中晚茬均可播种,优质水饺、面条小麦。  相似文献   

5.
为了鉴定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变化规律,总结其品种适宜区域,为各地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2012年在河南省布点示范,对济麦4号进行多年多点鉴定,并对其品种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麦4号属于半冬性高产稳产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综合抗逆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济麦4号适宜推广区域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豫西、豫西北地区,豫东北、中东部等适宜强筋麦种植区域为其重点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6.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2005年以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新麦11号为母本,用小麦品种淮阴9628为父本进行组配,2006年以新麦11号/淮阴9628的F1代为母本,与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二次杂交,然后将复交后代按照系谱法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好、落黄好,适合在河南省(除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外)早中茬地种植,于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的高产栽培技术,2010~2011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在稻茬晚播情况下,以基本苗25万苗/667 m~2、施氮量17.5 kg/667 m~ 2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小麦秋播要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积极发展优质麦订单农业,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小麦生产的整体抗灾能力,力争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一、科学选定麦播品种应选用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感纹枯病轻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进行了9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扬辐麦4号"、"华麦6号"可作为淮南麦区稻茬麦扩大种植面积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高产、早熟、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周麦11号(豫麦51号)周麦11号在1996,1997年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中产量均居第1位。试验单位和小麦专家普遍认为,周麦11号在春性品种中表现出多方面优势:①高产早熟。1997年在中国农科院安阳棉花研究所晚播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淮北黏土地地区晚播稻茬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主栽品种之一连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行距、密度配置对连麦8号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连麦8号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逐渐增高,其中当播种密度为600万/hm2、行距为15 cm时以及播种密度为525万/hm2、行距为15 cm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对于淮北地区晚播稻茬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配以相对较窄行距与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3.
1品种选择 选择对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优质小麦栽培的关键,667平方米产量在400~500千克以上的小麦应选择综合性好,抗病较强的、适应早茬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周麦16、周麦9号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穗多、株高适中、抗倒、旗叶上冲、穗位整齐等;适于中晚茬种植的春性品种为豫麦70、豫麦18、新麦11、偃展4110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生长势强、成穗率高、灌浆快、落黄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平安3号是以(兰考8679×豫麦18号)F1为母本,祥8820为父本复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参加河南省区试,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适应黄淮南部冬麦区中早茬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一、品种来源:该品种是利用有性杂交然后回交,经连年定向选育而成。二、所用材料:是用本场小麦育种室与其他单位合作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寒、适种范围广、早熟的新品种,唯一缺点是茎秆弹性稍差,用了易倒伏的豫麦43作母本。父本是利用高产、稳产、茎秆坚韧、抗倒、但偏晚熟的新麦9号,与豫麦43杂交,F1与新麦9号回交,后经连年选育F4代在系圃958系中选出稳定的株行,从而弥补了豫麦43茎秆弹性差、易倒伏,新麦9号偏晚熟的缺点,使其高产、抗病、抗倒、广适等优点更加稳定突出。三、特征特性及抗病情况:该品种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匍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年小区定位试验,在免少耕种麦稻茬套施碳铵,小麦产量提高14.1%。实践证明采用稻茬套施碳铵是促进小麦早苗早发,形成壮苗,提高成穗率,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施肥技术改革。  相似文献   

17.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豫麦34号是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一个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被农业部鉴定评为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1996年经全国小麦专家组验收后指出:豫麦34号突出地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矛盾,并在优质小麦育种方面有重大突破。1998年7月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GS豫麦34号,同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推广项目。1 特征特性 弱春性、多穗、大粒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千粒重45~48g,株高80c…  相似文献   

19.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豫麦18号晚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麦18号(原矮早781)1990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已成为我省小麦第六次更新换代的当家品种之一,在高水肥地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秆矮抗倒,耐病高产,适应性强,籽粒灌浆快,还具有晚播早熟的优点,所以在稻茬、棉茬等晚播麦区也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