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育抛秧栽培是一种简约稻作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节本、早发、高产、高效等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技术的作用,应抓好盘旱育秧与大田抛栽管理等技术环节。1盘旱育秧技术1.1育秧准备备盘:每667m2应备的塑料软盘(35×60cm)可按下式计算:每667m2用盘量=667m2抛栽丛数/秧盘孔穴数×0.9。通常早稻需选购428孔的水稻专用育秧盘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广早稻抛秧"减量增盘"技术,笔者对其进行了试验和探索,结果表明,在早稻中采用434孔抛秧盘,运用"减量增盘"技术,每667m2抛秧100盘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且增粒、增重、增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浦北县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少的问题,找出当地水稻抛秧最佳密度,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于2013年对早造进行了不同抛秧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抛2.4万蔸的处理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可在当地早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早稻直播,随着用种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中等肥力的田块,667m2用种量以2~2.5kg为宜,肥力差的田块,用种量也不应超过3kg。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kg/667m2的用种量效果最佳,产量达550kg/667m2.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晚稻抛秧面积不断扩大,但晚稻育秧期间气温较高,抛秧秧苗之间空隙较小,营养条件差,秧龄一长,会产生苗过高,绿叶少,抛后立苗率低等问题.本试验应用不同孔径和孔数的塑盘,采用不同播量,不同抛栽盘数,相同用种量的对比方法,摸索合适的抛秧盘、播种量和抛秧盘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年四造水稻连续免耕抛秧试验,表明:水稻连续免耕抛秧与常规耕作抛秧早期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影响不明显,早稻产量基本持平;晚稻每667m2增产26kg,增5.4%;免耕抛秧比常规耕作抛秧每667m2可增加收入45~81.4元.  相似文献   

9.
晚稻免耕栽培中不同种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早稻收割当天分别喷施农达、克无踪和百草枯催枯稻桩,喷施后第3 d施用基肥并抛秧,抛秧5 d后喷施不同用量(100~200 g/667m2)的丁草胺防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免耕催枯稻桩以使用克无踪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农达;大田杂草防除效果以施用丁草胺200 g/667m2最佳,其次为丁草胺150 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早春低温对抛秧早稻秧苗的伤害程度,提高秧苗素质和早稻产量,同时为实现水稻早播早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研究了基质育秧对抛秧早稻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秧秧苗素质和经济性状均优于泥浆常规育秧,基质育秧的产量为498.5kg/667m2,比泥浆常规育秧增收16.6kg/667m2,增幅3.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抛秧密度和不同投鱼尾数的稻田养鱼试验表明:水稻产量以每667m^2抛秧密度为8000钵的最好,投鱼尾数800尾的最高。投鱼尾数至少在400尾/667m^2水平以上,使鱼粪有机肥对水稻产生影响。鱼产量随尾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以每667m^2投鱼尾数800尾效果最佳。经济效益以每667m^2抛栽8000钵、投鱼800尾的产投比(3.21:1)最好。投鱼比不投鱼(B1)增加产值17.37%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栽培密度和技术,设计了6种不同抛秧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性状指标变化情况为:株高、穴穗数、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减少,667m2穗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够苗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其他性状指标变化不大。667m2抛秧14 000、17 000和20 000粒谷秧的处理4、5、6产量较高,分别为760.3 kg/667m2、718.2 kg/667m2和712.8 kg/667m2,与其余3个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的密度范围为1 4 000~20 000粒谷秧/667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能节省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免耕抛秧平均667m2产425公斤,比常耕抛秧每667m2增产9公斤,增长2.2%,667m2生产成本比常耕抛秧减少27.5-47元,每667m2收益比常耕增加17.85-49.75元.  相似文献   

15.
黄屋屯镇低水位易涝农田,早造依靠先进农业新技术,以采用早熟、高产杂交早稻为基础,推广抛秧栽培技术为核心,适时早播、早抛栽培和早管理,在6月20-25日前成熟收割完毕,平均产量366.86kg/667m2,增产稻谷82.6kg/667m2,增幅达29.1%,避洪率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早稻机插栽培与抛秧、手插栽培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机插栽培秧苗素质明显差于抛秧、手插,生育进程推迟,但667 m2产量仍达到554 kg,与抛秧、手插产量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7.
早稻直播高产关键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11-12
为了简化水稻栽培的农艺程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粮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在新干县的界埠乡和金川镇对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早稻直播与抛秧和早稻直播与移栽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常规稻直播,每公顷产量6.15吨,比抛栽的产量高0.98吨,增产18.96%,杂交稻直播每公顷产量7.6吨,比移栽的高1.25吨,增产19.74%,直播稻比抛栽的每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38.86元,比移栽增收节支206.72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水稻栽培的农艺程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粮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在新干县的界埠乡和金川镇对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早稻直播与抛秧和早稻直播与移栽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常规稻直播,每公顷产量6.15吨,比抛栽的产量高0.98吨,增产18.96%,杂交稻直播每公顷产量7.6吨,比移栽的高1.25吨,增产19.74%,直播稻比抛栽的每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38.86元,比移栽增收节支206.72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实施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表明: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其中无盘旱育抛秧密度以1.9万蔸/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我站根据宁波市农技总站早稻高产示范方和竞赛活动实施要求,在示范方内设立早稻高产攻关田,承试大户为黄如芳,面积为1546.5m2,品种为嘉育280,2005年4月3日播种,4月26日抛栽,7月20日成熟,全生育期103天,于7月24日经市农技总站及区农技服务站实割验收,产量达到616.7kg/667m2。现将该户高产技术小结如下。1选用良种,培育壮秧高产攻关田品种选用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性较强、熟期适中的嘉育280原种。为了保证足苗壮秧,每667m2大田用种量5kg,用秧盘75只,每盘播种量66g,种子用浸种灵乳油浸种72小时,催短芽播种,播种期4月3日。秧田施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