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桃穿孔病是桃、李、杏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核果类果树产区都有发生,尤其沿海滨湖地区在多雨、多雾年份发生严重,常引起核果类果树叶片大量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根据病原种类的不同,桃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穿孔病,又叫李黑斑病,我国各桃、李产区均有发生,是桃、李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细菌.在多雨年份或台风暴雨发生频繁地区,本病常引起枯枝、落叶、烂果.主要危害桃、李、杏、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 ,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化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液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非常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 2 5℃时病…  相似文献   

4.
1症状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油桃等核果类果树。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和叶片。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期出现黑色痣状、直径约2~3mm的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  相似文献   

5.
核果类果树(桃、樱桃、李、杏等)在前几年曾因潜叶蛾的大量发生而引起提前落叶,后因灭幼脲3号的推广应用得以控制。但近几年,又有细菌性穿孔病大面积发生,成流行趋势,一年比一年严重,不仅引起落叶,果实也大量感病,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成为让许多果农头疼的病害。我们在山东的潍坊、青岛、龙口等许多果园进行大量的观察、记录、总结,并以各种杀菌剂进行防治试验,最后总结出最佳防冶措施。  相似文献   

6.
引起桃树(包括毛桃、黄桃、蟠桃、油桃、油蟠桃)叶片穿孔的病害主要有三种,即桃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和霉斑穿孔病,其中褐斑穿孔病和霉斑穿孔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这三种病害分布于全国各桃区,危害后均引起桃树叶片早期脱落、枝梢枯死.同时这三种穿孔病还危害杏、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三种穿孔病在桃叶片上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  相似文献   

7.
<正>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该病包括细菌穿孔、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三种。其中以细菌性穿孔最为常见,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桃树感染此病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枝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造成巨大损失。三种穿孔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近年来,该病发生逐年加重,防治不当造成早期落叶,同时危害桃果,失去商品价值,给桃树的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  相似文献   

8.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在我市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形成。不仅削弱树势,造成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2年的结果,造成大量减产。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9.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近年来在招远市发生逐年加重。2007年全市病园率达70%~80%,病果率20%~25%,重者果园达80%以上。作者对桃疮痂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危害症状桃疮痂病的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等核果类果树。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穿孔病是我国落叶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也是全球性的一种病害。近年来。细菌性穿孔病在油榇树上时有发生,受其为害,果面着生不规则的蓝色斑点,果实外观不佳,又抑制了果实的增大和糖分的增高,并引起落叶,严重削弱树势,明显地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造成桃树叶片穿孔的病害常见的大致有5种:即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霉斑穿孔病、炭疽病和黑星病等。这就需要广大果农一定要正确识别病害种类,选择高效药剂,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把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防治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1 各种病害的具体特征及区别5种病害特征、病原、发病条件及区别见表1。表1 桃树穿孔病的特征及区别病害名称病原及种类病菌潜育期病    斑部位形状与大小霉状物发病条件易感品种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uscampestrispv.黄单胞杆菌属细菌25℃时4~5天,20℃时9天,树势强时可达40天…  相似文献   

12.
三种桃树穿孔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发生普遍。穿孔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新梢枯死、果实发病,从而严重削弱树势,降低果品产量及质量。生产中,一些果农不能正确识别穿孔病的类型,经常出现盲目用药现  相似文献   

13.
1桃细菌性穿孔病 1.1识别叶片发病时初为黄白色圆形斑点,直径0.5~1mm:随后逐渐扩展成浅褐色至紫褐色的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外缘有绿色晕圈,2mm左右,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会导致提早落叶。枝梢发病时,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呈现暗绿色,水渍状,  相似文献   

14.
<正>果树流胶病,也称疣皮病。是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尤以桃最为严重。该病不但危害枝干,也危害果实。果树一旦患上此病便开始流胶,造成树皮和木质部腐烂,使树势衰弱,影响果实品质,缩短果树寿命,严重可导致毁园。1症状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果树的主杆和枝条上,基部重于枝条。果实因虫害或创伤也可感染引起流胶。树干发病时有"水泡状"病斑突起,渗出琥珀色胶液,经阳光照射逐渐变为茶褐  相似文献   

15.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树缩叶病是严重为害桃树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生产中 ,对这 2种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摸索出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名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 ,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  相似文献   

16.
1病害 1.1桃细菌性穿孔病1.1.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枝梢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初为黄白色圆形小斑点,直径0.5-1mm。随后逐渐扩展成浅褐色至紫褐色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外缘有绿色晕圈,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会导致提早落叶。枝梢发病时,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呈现暗绿色,水渍状,  相似文献   

17.
葛莉 《河北果树》2014,(4):20-20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枝干受害,枝梢出现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陷病斑,感病严重的植株枝干上有溃疡病斑。叶片受害,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受害,果面出现圆形、暗紫色、边缘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黄白色菌胶,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1.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借风雨  相似文献   

18.
中华寿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中华寿桃经济效益高,但比较容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在沿海滨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烂枝,削弱树势,降低产量、果实品质,影响第2年结果。 防治方法:(1)园地选择中华寿桃栽植在涝洼地和粘重土壤,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严重,因而生产中应选土壤干燥、土质疏松、排水及灌溉便利地块建园。(2)避免与其他核果类果树混栽除中华寿桃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外,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亦能感病,尤其是吉和李的感病性极强,如上述果树混栽于同一园内,往往成为果园中的发…  相似文献   

19.
马琳  理春华  赵新士  王雷  李亚  王坤宇 《河北果树》2011,(3):18+21-18,21
<正>1桃树叶斑病又名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1.1症状危害叶片时,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茶褐色,边缘红褐色。秋末,出现黑色小粒点。8~9月,病斑脱落形成穿孔。1.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类桃叶点霉菌和核果穿孔叶点霉菌。桃叶点霉菌分生孢子器生在  相似文献   

20.
<正>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桃产区都有发生,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1症状该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和果实,以果实受害最重。花受害,常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