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改良通常指为弥补家畜的某些缺陷并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性状而进行的杂交。改良杂交可以大致分为简单杂交、三品种杂交以及引入杂交,其中简单杂交和引入杂交亦分别称为两品种杂交和导入杂交。杂交改良能够提高地方品种的生产力,促进畜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在奶牛杂交群体中将品种组成和杂合度作为协变量的遗传评估理论,为奶牛杂交模式选择和杂交群体遗传评估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奶业现状,本研究模拟了在低产荷斯坦牛群引入法系蒙贝利亚牛、德系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采用随机交配和三品种轮回杂交模式、群体世代重叠17年的繁育过程.群体杂合度在第7年后趋于平衡,轮回杂交模式的群体杂合度高于随机交配.经过杂交,原中低产荷斯坦牛群体在产奶性能、生长性能方面都有进展,轮回杂交提高幅度相对略高.此外,利用品种效应和杂合度效应剖分杂种优势,采用单性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模拟群体进行遗传评估,效果基本一致,都可以很好地用于杂交群体的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对荷斯坦牛中低产群体进行杂交,可实现生产性能和效益的提高,回归模型可用于多元群体的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3.
三、保种和管理家畜遗传资源以发展中国家最为丰富,有许多非常特殊的遗传特点。例如非洲耐抗某种疾病和适应应激环境的地方家畜品种,如果与其它品种杂交后很可能创造出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的杂种或新品种。在美、澳的热带地区引进瘤牛后,通过杂交育种已育成抗热新品种,如白仑格斯牛(Brangus)。  相似文献   

4.
在改进乌克兰草原白猪品种时,采用了品种内培育和品种间培育这两种主要的方法。实践表明,在采用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培育方法时,猪杂种优势的表现首先取决于品种、品系和个体生物学特性结合是否恰当。此外,用来杂交的家畜,由于遗传上的异种性强,对杂交效果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提出了要把品系的重要性状结合起来的要求。乌克兰草原白猪品种中的品系是由高产猪群组成,它们不仅和系组有亲缘关系,而且类  相似文献   

5.
“抗旱王”(DROUGHTMASTER)肉用牛,是澳大利亚培育成的肉牛品种,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由好几个品种杂交培育而成,主要是用婆罗门牛与短角牛进行杂交,目的在于结合这两品种的优良性状,以培育出适应热带干热气候的新品种。抗旱王的毛色为红棕或棕褐色,分无角与有角两种,有瘤(肩)峰,颈下,腹下垂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0.01;P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0.05;P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荷斯坦奶牛近交系数不断增高带来的适应性下降、繁殖力低和利用年限少等问题,试验以引进的三个品种乳肉兼用牛(即纯种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和弗莱威赫牛)为父本,与中国荷斯坦牛进行杂交,研究杂交一代在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方面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牛的妊娠期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弗莱威赫杂交一代的胎次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对305 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奶牛间总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繁殖性状和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繁殖性状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9.
江汉水牛是湖北省优良地方水牛品种,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水牛品种(尼里瑞菲水牛)对其进行了改良。试验选用40头试验牛(尼里瑞菲水牛与江汉水牛的杂交后代母牛),测定其出生时、3月龄和6月龄体重以及体高、体长、胸围、腹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及每日泌乳量、泌乳天数和泌乳期总产奶量等产奶性能,并进行乳成分和奶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杂交水牛不但乳脂率、乳蛋白率较高,其乳中体细胞数也远远低于优质乳40万/m L的要求,保持了江汉水牛抗逆性强的特点,健康状况良好,且杂交后代水牛体尺性状尤其是体高和管围性状尚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对江汉水牛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复壮,是进一步改良江汉水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朊蛋白基因(PRNP)不仅与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密切相关,还与反刍家畜的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家畜PRNP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同时,这些遗传变异位点在这些物种中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牛、绵羊和山羊PRNP基因多态性与BSE、瘙痒病显著相关;牛、绵羊和山羊PRNP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有密切相关性。为此,本文从反刍家畜PRNP基因结构比较、反刍家畜PRNP基因多态性研究、反刍家畜PRNP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反刍家畜PRNP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家畜优良个体及品种的高效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中最重要的一类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是血中含量最高、作用最强的结合蛋白。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家畜的泌乳性能、产绒(毛)性状、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等生产性状。作者综述了牛、羊IGFB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繁殖和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牛群结构的优化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饲料等条件、生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目前比较适合我地黄牛品种改良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德国黄牛、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牛。利用这些品种牛做父本,与本地母牛及良种杂交母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种轮回杂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从而获得生活力强和生产性能高的牛群。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采用品系繁育和品系杂交,培育具有高产性能的商用品系或杂交种近20年来,在养鸡业中利用杂种优势有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品种间杂交效果不很稳定,往往会遇到中间遗传规象,尤其是把一些负相关的性状,如鸡的产蛋率与体重,产蛋率与生长速度,产蛋率与性成熟结合在一块  相似文献   

14.
1肉牛品种的选择选择原则: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以生产产品的类型、可利用饲料资源状况和饲养技术水平为出发点。①选择生产性能高的肉用型品种。以生产小牛肉和高档牛肉为目的专业化规模肥育场,应尽量选择国外优良肉牛品种,或其一、二代杂交种,或三元、四元杂交种,或选择我国优良的黄牛品种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不用回交牛和非优良的地方品种。有条件的企业也可组织杂交组合,或自行进行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和肉质比较试验。成年牛肥育和  相似文献   

15.
提高晋南牛肉用性能杂交组合研究(三报)——晋南牛改良效果调查谭年年(山西省平陆县畜牧局,044300)李振京(山西省运城地区家畜家禽改良站,044000)晋南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其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役用性能好、遗...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与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地方黄牛两个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通过亲本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预测不同杂交组合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场的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8个地方黄牛品种190头共组成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牛770K SNP芯片对两个亲本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牛QTL数据库筛选与目的性状对应的QTLs,对全基因组SNP位点进行映射分析得到与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利用两种SNP标记构建状态同源矩阵,计算各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所有亲本群体聚成3类,西门塔尔牛聚成一类,北方黄牛(蒙古牛、西藏牛和柴达木牛)聚成一类,南方黄牛(昭通牛、平武牛、南丹牛、文山牛和凉山牛)聚成一类。西门塔尔牛与北方黄牛在PCA图上的距离较近,说明两者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遗传背景差异较小。在各性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除了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是西门塔尔牛与昭通牛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余性状遗传距离最小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平武牛杂交组合。据此推测,各性状杂种优势较优的可能组合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提高晋南牛肉用性能杂交组合研究”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山西省运城地区家畜改良站“提高晋南牛肉用性能杂交组合研究”项目,是省科委下达的1992—1994年度研究课题。其目的是针对晋南牛生长发育慢,用性能差,经济效益低等主要缺点,研究探讨晋南牛杂交改良最佳方...  相似文献   

18.
<正> “微型家畜”是与大型家畜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在同一畜种内比通常所见的个体显著矮小的家畜品种,如微型猪、微型马和微型牛等.人们对家畜品种的习惯看法,似乎以大为好。因此,为了改良体型较小,生产力较低的“土种家畜”,曾引进各种大型的外来“洋种”与之杂交,这对促进我国地方  相似文献   

19.
有关家畜皮肤形态学指标同经济性状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国外进行的较多,但仅限于绵羊和牛,其它家畜品种尚未见报道。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纵观国外的研究现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皮肤形态学指标与产奶性能的关系1.皮肤厚度和皮张面积皮肤厚度是家畜皮肤形态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许多学者对其同产奶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发现皮肤厚度与产奶性能的紧密连锁关系,从而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多脊椎性状是指动物脊椎数比正常个体增加的现象,是存在于家畜中的有益突变。胸腰椎数的增加可增大家畜的体长,改变相应胴体指标,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多脊椎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这为多脊椎肉用家畜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遗传基础,使多脊椎个体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优良的生产性能成为可能。因此,家畜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可为多脊椎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已在猪、羊和牛3种家畜上发现多脊椎现象。其中,猪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牛和羊多脊椎性状的研究结果则相对有限。作者就家畜中的脊椎数变异情况、多脊椎性状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3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了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空白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