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北京市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完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北京市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方式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北京模式”进行改进,设计了由原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并由政府予以扶持的“小改进”方案和实行三级巨灾风险保障的“北京新模式”。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与政府购买再保险方式和“小改进”方案相比较,“北京新模式”既能实现保险公司持续经营,又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运作效率,是一种较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29-134
民间工艺从商品属性角度可以分成“实用的”民间工艺(如草编)和“不实用的”两类,“企业+农户”模式可以解决“实用的”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中大规模生产的效率低下和营销渠道不畅问题。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模式可知:如果生产者组成某种联盟(如合作社);或其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或选择信誉较好抑或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时,企业的履约率会提高。通过实证分析绥化草编专业村目前存在的家庭小作坊、企业和“企业+农户”三种主要草编工艺生产组织模式后可以得出:“企业+农户”模式是效率最高且风险最小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从完善组织模式、政府对企业的扶植、行业声誉维护及品牌建设方面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遭受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和扩散推广。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灾前概况和灾后损失,提出了恢复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基本思路,重点阐述了“专家+项目+农户”、“专家+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园区”、“专家服务团”、“专家大院”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休闲农业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水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86-290
休闲农业的设计与运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需求理论,满足人们由生理、安全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休闲产品与休闲体验。本文提出用“功能涵盖性”的原则界定“休闲农业”概念,并在分析休闲农业的多功能特性与产业本质的基础上,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需求理论,从管理者、经营者两个方面提出了休闲农业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50-154
面对油脂企业原料短缺、农民有豆惜售的局面,传统的“企业挂牌收购、农民送粮”购销模式对油脂行业已呈现出不适应。“企业+农户”模式通过改变油脂行业的产业链结构,使商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联动,从源头消除价格风险可望解决上述难题。利用博弈模型分析油脂行业中推广“企业+农户”模式可行性后,结果表明:订单合同中违约金额的设定是制约“企业+农户”模式推广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高订单合同执行率、建立企业和农户的声誉监督机制、重视政府和合作社的作用和运用期货工具等建议来促进油脂行业“企业+农户”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古於中地区的土著先民,在辨识、采集、利用“药”的过程中,积累了对“槚或苦荼”的药用价值的认识,又因“槚”能缓解熬盐环境对人产生的痛楚,增加了对“槚”的需求。二者相得益彰,奠定了后世“槚”由药饮衍变为茶饮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北是全国农村“四清”运动的发源地。河北农村“四清”运动经历了以清经济为主的“小四清”和以清政治为主的“大四清”两个阶段。河北独创阶段的“小四清”中产生的保定“四清”经验成为中央杭州会议制定全国开展“四清”运动“前十条”的主要根据之一;“大四清”中出现的“桃园经验”、小站夺权斗争“经验”,对全国“四清”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促使了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产果品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农产品经营实践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出产的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果品供应链所涉及生产、经营和消费等环节的相关节点主体进行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对果业发展间接资料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北京出产果品在市场供求对接实践中,业已存在和未来可供选择的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其中包括“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核心主体拉动模式”和“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节点协同模式”。同时,针对不同模式又简要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适应条件。目的是为参与北京产果品供应链管理的各方面相关主体提供管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依靠动员科学家推动科普事业,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创新科普活动,针对科普工作和活动经常出现“权威性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对科普“失真”,“失声”,“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阳东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原则、总体目标、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与方向、农业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对策等。认为全县应采用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农业三区三心一中心”格局,即建立三大特色农业功能区、三个农业经济次中心和一个农业物流与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两横两纵”农业经济走廊(或发展轴线)。同时指出,在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方面,全县应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采取“三水一菜一牧一林一加一游一流”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水产、水果、水稻、蔬菜、畜牧业、林业、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和物流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的空间分区与培育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发观光休闲农业对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的资源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基础上,划分其圈层结构和重点旅游区,并提出保障成功开发的培育路径。研究表明:虽然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具备大力开发多元化观光休闲农业的良好条件;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应划分为主城区周边观光休闲农业带、东部平原观光休闲农业带、中部丘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和西部山区观光休闲农业带4个圈层,市区周边、平山、赵州桥-梨园周边、嶂石岩周边、五岳寨-横山湖周边、苍岩山周边和抱犊寨周边8个重点旅游区;石家庄市应从政府、研究者、经营管理者和农民4个层面进行观光休闲农业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岗集镇为例,对现代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探讨。岗集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是一个以花卉苗木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观光示范园,它将苗木的生产、经营和景观的营造相互结合,以此带动农业、林业、旅游等其他各类附属产业的共同发展。笔者详细的介绍了岗集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规划的背景、思路和内容,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安徽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成为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建立休闲农业理论体系是休闲农业实践的客观要求。在考察国内一些休闲农业景点的基础上,探析休闲农业发展过程,阐述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模式。认为中国休闲农业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探讨了休闲农业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开发的发展模式。针对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服务质量、产品设计等角度,建设性地提出实现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章兵  殷巧  汪天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78-282
为了建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评价系统,了解各景观元素在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中的作用,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萨蒂(Satty)制定的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统运算结果表明,项目层中自然景观的权重远大于人文景观和生产景观,因素层中农业景观权重最大,其重要性高于同项目层下园林植物景观,在指标层中,农业景观总体意象权重最大,其次是物种的多样性,农事体验、农事活动、民风民俗展示、园林建筑总体风格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该研究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设计与营造、等级评定及分级管理和分级指导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5.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产物,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多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园在中国悄然兴起,并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发展潜力。从济南市九鼎山生态农庄这一实际案例出发,针对九鼎山生态农庄的现状,提出规划理念和思路,将历史、生态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总体布局和结构规划之中。重点研究了九鼎山生态农庄的主要景区设计,并对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做出思索,为今后开发建设观光农业园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平县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一个县域尺度内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对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在区域内现有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游憩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景区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念,因地制宜设置传统农业种养殖、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传统文化活动等项目,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胜地,为东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economy,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raditional temple sightseeing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needs of tourists, temple cultural site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visitors' experienc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temple cultures in the Mount Tai and problems in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mple cultures in the Mount Tai were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浅析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了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对规划的背景、示范区现状、规划意义、规划目标、示范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规划的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淮南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和产业转型的机遇,综合示范区现有农业资源禀赋、产品定位、空间分布、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不同功能区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因地制宜,针对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的规划,形成六区一带的总体格局,将蔬菜、粮食、循环养殖、加工物流、观光农业等产业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采煤塌陷区产业转型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的规划思路,促进潘集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绵阳市仙海旅游度假区为例,在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初步概括的基础上,对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的产业规划原则、功能定位和具体的农业产业项目案例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仙海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想和重点发展与培育1个支柱产业、2个主导产业、3个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文章对探索都市型现代观光农业的规划方法和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