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多头猪群居在一起,这种环境下,猪易发生相互咬斗现象,这是猪的一种恶癖,猪刚分群时较为多见,一般以20-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主要是咬头部和尾部,咬伤后有血液流出,猪对血液产生异嗜,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厉害。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影响增重,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受感染后还会引起死亡。该症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如不设法控制,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多头猪群居在一起,猪间常发生相互咬斗恶癖,一般在猪刚分群时为多见,尤以20~40千克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主要是咬头部和尾部,咬伤后有血液流出,猪对血液产生异嗜,逐渐在多头猪之间相互咬斗且越咬越烈。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体重增加受影响。受伤严重的,如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多头猪群居在一起,相互咬斗现象时有发生。一般以20~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最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严重。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影响增重,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还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4.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 ,多头猪群居在一起 ,相互咬斗现象时有发生 ,一般以 2 0~ 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 ,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厉害。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 ,食欲不佳 ,影响增重 ,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还会引起死亡。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或猪群过大 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到 1m2 ,它们相互接触和冲突的机率大 ,活动受到限制 ,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 ,猪有群序行为 ,对猪进行分群后 ,起初会相互撕咬 ,然后按体质的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 ,就难以建立位次…  相似文献   

5.
猪群咬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本市曲靖镇×村搞疫病调查时,发现该了养猪户柏××两圈育肥猪(计14头,体重在30~60kg),由于相互咬斗,引起尾部部分脱落,有的甚至整个脱落,咬伤部发炎肿胀,有1头死亡.据畜主讲,猪群开始只有几头相互咬斗,逐渐发展到多头相互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的还咬耳.经对该群咬尾病猪作了防治,6d后,病猪情况有所好转,20d以后,再没有发生猪体相互咬尾现象,咬伤猪伤口治愈,现就防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群咬尾症是猪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对外部刺激敏感,常出现不安,食欲减退.猪群开始只有几头相互咬斗,逐渐发展成多头相互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耳.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危害引起猪咬尾的因素很多 ,轻者把尾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肿和跛行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2 原因2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统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 ,常出现互咬现象。如长白猪和新淮猪生活在一起 ,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 ,相互矛盾 ,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个体之间差异大 ,…  相似文献   

8.
吴韬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2):54-55
1 临床症状 猪咬尾症多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病猪起初躁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不振,眼光呈恶毒状,个别猪只相互咬斗,以后逐渐发展为多只咬斗,出现咬尾或咬耳现象。不断的咬斗会造成继发感染并引起骨髓炎、脓肿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被咬猪可因败血症而亡。该病多发于育肥猪,以25~40kg猪发病率较高。母猪咬尾症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  相似文献   

9.
汪应梅 《饲料世界》2003,(12):43-43
规模养猪场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轻者把尾巴咬掉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的时候,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下降。  相似文献   

10.
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很多时候,猪群的咬斗现象都是由不适的环境因素引起的,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间,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胴体质量,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1临床症状 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或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情况,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  相似文献   

12.
《猪业科学》2019,36(12):26-26
<正>猪咬尾在养猪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当猪群咬尾暴发时,会导致每个猪栏中有多个猪受伤,甚至蔓延到整个猪舍。猪咬尾一旦暴发是很难停止的——以下是成功控制猪咬尾现象的方法。尾巴被咬伤的猪,通常只在尾巴变短的晚期才会被人们发现。在这个阶段,很可能猪圈里的大多数其他猪都注意到了血液,并被它颜色和气味吸引住了。这可能会促使猪只互相咬,并产生出新的受害猪。理想情况下,猪被咬尾巴应在其早期尾巴上有血及尾巴长度减少之前就被人们注意到。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咬尾的猪,或者注意到受害者来实现。当猪反复咬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症状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或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情况,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  相似文献   

14.
猪异食癖是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味觉异常而引发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病因综合症,不具传染性。多因饲养密度过大、营养元素不全、疾病或环境应激所致。1猪异食癖的临床症状1.1行为表现发病猪一般较为狂躁,对外界的刺激敏感,举止不安。具体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吮吸肚脐,同时会出现喜食粪便,食尿,拱地,啃木棍,闹圈跳栏等现象。患有异食癖的猪还会出现同伴之间相互咬斗,如果起初只有一两只猪患有异食癖,与同伴之间撕咬,有出血现象,猪群对血液产生异食癖,会导致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16.
1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分析1.1猪的生物习性因素发病时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个体较小母猪,啃咬其它猪的尾巴,并使其受伤或出血,猪嗅觉灵敏,喜欢舔食血液,咬猪对血液产生异嗜癖,一旦猪尾巴被咬伤后,易吸引别的猪来啃咬,从而促进咬尾情况的恶化。咬伤程度从伴有轻度出血症状到反复啃咬引起严重尾伤。猪模仿能力很强,猪群发生咬尾时,如  相似文献   

17.
猪咬尾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任何引起猪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以造成猪互相咬尾的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完,有的还啃咬耳朵。猪被咬伤后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能引起流血不止或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瘫痪,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1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1.1饲养密度或猪群过大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到1m2,它们相互接触和冲突机率大,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猪有群序行为,对猪进行分群后,起初会相互撕咬,然后按体质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位次,造成相互咬斗频繁。1.2应激因素如天气异常变化,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光照过强,猪受到各种惊吓等。1.3饲料营养不平衡使用非全价性饲料或饲料中的营养比例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和食盐的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1.4非自繁自养的猪群居,有异味也发…  相似文献   

19.
猪异嗜癖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多见于早期断奶的猪群,而且一旦发生常难以制止,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1临诊特征有异嗜癖的猪常见舔食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患猪起初表现举止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眼光呈恶毒状。1栏或几栏内的猪起初只有几头互相咬斗,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头互相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新技术》2006,(2):53-53
集约化养猪,常遇到猪咬尾现象,往往一头先咬,全群互咬,严重骚扰猪群,影响生长发育。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甚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由于咬伤易引起感染和瘫痪症,甚至造成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