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子粒容重低于普通玉米,含水量高于普通玉米;在子粒大小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则是高蛋白玉米最大,普通玉米次之,高油玉米最小。  相似文献   

2.
由内蒙古农科院作物所引进并保存的235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参加了全国小麦资源主要品质特性的统一鉴定,从中筛选出蛋白质含量18.00%以上的高蛋白材料79份,赖氨酸含量0.50%以上的高赖氨酸材料129份,沉淀值40ml以上的标准45份,硬床测定值在15s以下的材料31份,兼具3各优异性状的材料35份,4项指标均优的材料1份。  相似文献   

3.
7S球蛋白亚基含量变异大豆种质的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日本引进的5份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Enrei (正常型)、日A-5 (&;#61537;&;#61602;-亚基缺失型)和SF-1 (β-亚基极少型)为高蛋白质和高油含量材料;日A-5与SF-1为高蛋白材料;SF-1为高油材料。日A-5与SF-1的综合农艺性状好,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部分玉米品种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吉林省400多份玉米品种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吉林省的高蛋白、高脂肪品种较多,高淀粉品种较少,筛选出一批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寻找最佳的播种时期,满足黑龙江垦区生产高蛋白大豆的需要,利用3个黑龙江省东部主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进行8个播期栽培试验,探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成熟期无影响,而对生育期有影响,大豆生育期因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农艺性状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提早或延迟播期使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小;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产量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播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低,但各播期间差异不明显。在黑龙江东部地区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是5月8日至5月14日。  相似文献   

6.
黑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4份黑玉米种质资源和6份本所自选品系进行了农艺性鉴定,从中选出4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又有代表性的黑玉米材料进行品质分析,并对黑玉米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我国229份玉米杂交种的分析资料,研究了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同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高蛋白优质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以前对国内外2万份小麦遗传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测定并筛选出一批高蛋白品种。1990年以后对已筛选出的高蛋白品种每年在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多点繁种,连续7年做了高蛋白品种的重复筛选,最终筛选出蛋白质平均含量超过(或等于)公认的高蛋白对照品种阿特拉斯的66的12份品种。这些品种的高蛋白特征总体上已排除了环境因素的作用,是由其遗传基因形成的,这一情况通过杂交进行基因转移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几个籽粒高蛋白大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千粒重穗长株高主穗粒数成穗数产量穗下节长分蘖穗粒数分蘖数。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张玉良 《麦类作物》1999,19(5):37-40
为了对从全国两万多份冬小麦品种资源中优选出的蛋白质最高的13份小麦品种的遗传育种价值做进一步分析,在本试验中将这13份高蛋白小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将13份高蛋白小麦与4份生产用普遍小麦进行不完全双列交。  相似文献   

12.
高纬寒地原产地高蛋白质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质大豆市场需求为引线,北部高纬寒地大豆生产已经由高油生产向高蛋白生产转型,总结其生产中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要点,推动高蛋白大豆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麦高蛋白种质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签定,从中选出40份进行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部垦区主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演化趋势,选用了198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近期比中期增产17.2%,比早期增产23%;高蛋白品种次之,增产7.2%.高产、高蛋白品种近期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比中期均有显著增加,同时高产品种的单株粒重也有显著增加;在高油品种中只有单株荚数近期比中期有显著增加.近期育成的大豆品种的株高比中期降低,主茎节数显著增加.高油型品种近期比早期脂肪含量显著提高0.82%,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高蛋白品种近期比中期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71%.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改良潜力较大,而株高、百粒重、蛋白质、脂肪的改良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iffing Ⅵ 对6个国内温带高油系和4个热带系进行组配,将组配的4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昆明、德宏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热带系YML146、CML166、CML161、CML171是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较优良的种质材料,在高油玉米生产及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是拓宽温带高油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好的种质资源;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为正值的组合多数为温带高油系×热带系和热带系×温带高油系,说明温带高油玉米种质与热带种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该组合模式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主要表现加性遗传效应,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凤菊  戴忠民 《玉米科学》2000,8(Z1):079-080
高油玉米是指子粒中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 %以上的玉米类型 ,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型玉米。普通玉米的含油量 4 %~ 5% ,而高油玉米一般为7%~ 10 % ,最高可达 2 0 %以上[1] 。高油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色氨酸等多元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因而被人们誉为“珍珠米”。1 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最先开始培育高油玉米 ,到本世纪 4 0年代已育成一批含油量 6 3%的高油玉米杂交种 ,但由于农艺性状欠佳 ,生产上没有应用。 70年代末 ,美国费斯特种子公司才开始出售高油玉米杂交种 (含油量 5 5%~ 7 0 % ) [2…  相似文献   

17.
1997—2000年对黑龙江省11份青子叶黑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籽粒品质鉴定评价。筛选出多花、多英,多分枝种质3份,高蛋白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种质2份,高抗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种质3份。  相似文献   

18.
国外优良亚麻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外引进的74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倒伏性等方面的观测和评价,筛选出早熟资源2份,单株纤维产量高的资源6份,单株种子产量高的资源3份,长势好的资源7份,可作为育种材料和经进一步试验后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9.
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25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51%~92.43%,表明各材料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果数因子”、“株高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果粒数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3.85%、25.95%、16.32 %和12.05%,累计贡献率为88.17%;3)系统聚类分析将256份品种资源在欧氏距离D=34.42水平上聚为六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第Ⅳ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黄淮海地区选育且通过审定的高产品种(≥30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品种(≥45%)的蛋白质含量和高脂肪品种(≥22%)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高蛋白品种和高脂肪品种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单株荚>株高>分枝>百粒重;株高>单株荚>分枝>生育期>百粒重;生育期>分枝>株高>百粒重>单株荚数.高产品种产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 0.9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7*);高蛋白品种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品种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