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景南乡忠溪、东塘村,红星街道包山村,鹤溪街道王木坑村,渤海镇梅坑村的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低产林进行劈山抚育、科学伐竹、适当垦复、合理留养等改造措施,竹林的立竹株数、胸径、笋产量、竹材产量都有明显提高。通过改造,能够改善毛竹的生长环境,提高发笋率,同时提高毛竹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毛竹低产林的改造试验,综合评价了改造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改造阶段亩投入成本61.54元,阶段实施亩笋、竹产品直接经济收入459.29元,投入产出比近1∶8,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的试验如果做到坚持科学留养,增加立竹粗度和密度,合理采伐,就能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并且通过改良经营管理方法,能进一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对楠竹低产林进行一系列培育措施,改变林分结构,使竹林立竹度、新竹产量、胸径、枝下高等有明显增长.对楠竹林培育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劈山抚育、松土、施肥、钩梢整枝、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使竹林年年丰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对楠竹低产林进行一系列培育措施,改变林分结构,使竹林立竹度、新竹产量、胸径、枝下高等有明显增长。对楠竹林培育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劈山抚育、松土、施肥、钩梢整枝、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使竹林年年丰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闽北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深翻、不同时间施尿素、施稀土专用肥、施毛竹专用肥及注射毛竹生长素措施,进行闽北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措施对毛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及产笋量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各试验措施对毛竹林产笋量的影响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试验措施对毛竹低产林的改良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大小排序为:施毛竹专用肥> 施稀土专用肥> 8 月施尿素> 4 月施尿素> 深翻> 注射毛竹生长素。  相似文献   

6.
杨裕振 《绿色科技》2015,(3):167-168
分析了低产雷竹林形成的原因,包括生产责任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粗放,林农采笋留笋、挖竹留竹不合理,导至雷竹林荒芜、稀拉、萧条,雷竹出笋率低、产量低。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技术,包括加强生产责任制管理,加强日常生产管理,调整低产雷竹林分结,对低产雷竹林进行合理施肥,深翻、除杂等技术全面改进低产林,为林农创造更高效益,建立高效稳定雷竹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笋、材两用毛竹林是近年来在总结毛竹用材林和笋用林培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毛竹经营类型.有些地方对毛竹林经营粗放,存在只收不管的现象,造成竹林出笋率低,立竹株数增加缓慢,质量下降,林地生产力极低.对现有毛竹低产林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投资少,见效快,能充分发挥竹林自身生产潜力,规模可大可小,方式灵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毛竹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湖南省桃江县进行了为期9年的毛竹低产林单项改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新竹平均增加299株/hm2,平均增量为406.7%;胸径平均增加0.53 cm,平均增量为6.4%。在实施低产林单项改造措施试验项目的同时,还进行了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其出笋数、新竹数及新竹胸径的差别较大,集约化经营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绿竹低产林改造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乡占洋村、溪柄镇黄兰和白沙村绿竹低产林中采用随机方法设置试验小区,进行绿竹低产林改造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对试验结果采用LSD分析,结果表明,低产林改造对绿竹产笋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比CK提高了280.84%~289.85%,但对竹材产量影响不大.经济分析表明,低产林改造后的竹林每年比CK增加纯收入15 948.29~16 282.85元/hm2.  相似文献   

10.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和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抚育和管理粗放、不合理挖笋和砍竹,导致毛竹林荒芜、贫瘠和衰败。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如完善责任制、科技培训、提高科学育竹、深翻及垦复、除草松土、施肥、合理挖笋砍竹等可全面改造低产毛竹林,为林农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产笋夏秋,笋期长,高产优质,鲜食制罐均佳,是优良的笋用丛生竹。在浙南已有两百余年的栽培历史,分布面积广,资源丰富,是该区公认的名特优产品。据1991年的调查统计,全区投产绿竹林面积1540hm2,但由于管理不善、经营粗放、技术落后等原因,其中近1300hm2为年产笋不足2250kg、产值不到6000元的低产林,致使这一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我们于1992年始在以平阳为主的绿竹产区进行低产林改造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历时四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基地概况从竹林结构和经营水平代表…  相似文献   

12.
毛竹低产林改造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平区巨口乡员垱洲半山自然村的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低产林实施带状垦复、施肥等改造措施,林分各项生长指标均得到提高,与对照毛竹林比较,改造林分高、胸径和竹产量3项指标均达0.01水平显著差异,其增益分别为49.5%,55.0%,192.8%。通过改造,能够改善毛竹的生长环境,提高发笋率,促进竹笋萌发成长为新竹,同时可以提高毛竹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井冈山市长坪林场生产实际,简要介绍毛竹低产林改造主要技术措施,主要有劈山斩杂、深翻改土,竹腔施肥、全竹号字,封山育竹、防治病虫,正确挖笋、合理采伐等,旨在为使毛竹由低产林逐步改造成稳产高产的丰产竹林。  相似文献   

14.
竹笋是竹林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竹笋的地下分布规律,将可为笋用竹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5亩毛竹丰产笋用林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出笋株数随土层从上至下呈少—多—少logistic曲线分布,其产量与出笋株数呈正相关;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幂函数分布。随出笋时间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竹笋产量主要分布在20~40cm间。因此培育竹笋要做到:增多株数为主,以大个体为辅,浅挖冬笋,深挖春笋,盛末之交养竹,初期、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带状深翻垦覆、施肥、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楠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平均胸径增长率、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率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差异水平。(1)出笋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出笋率比对照增加41.56%;(2)成竹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成竹率比对照增加79.36%;(3)新竹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与A处理差异显著;A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C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新竹率来看,B处理最高,平均达到32.89%,比对照增加133.26%;(4)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增加54.11%;(5)竹林结构:经过改造,A、B、C处理的竹林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Ⅰ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提高,Ⅳ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明显增加,均匀度、整齐度有明显改善。(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B、C处理改造后的纯收入均较改造前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137.73%、443.97%、125.64%。从成本利润率分析,B处理成本利润率比改造前增加56.91%,其它处理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笋用林有关文献的数量、地区和主题分布等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中国笋用林有关文献分布具较强的地域性及聚散性特征。笋用林经营管理研究占文献量的 36 7% ,竹林丰产定向配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研究占 1 9 0 % ,造林育种与笋加工方面的比例分别为 1 6 8%和 1 5 6 %。浙江在笋用林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7.
湖州市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经营方式对4类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毛竹材用林、笋用林、早竹林和杂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6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杂竹林和材用林优于早竹林和笋用林。其中笋用林的容重最大(1.40 t.m-3),总孔隙度最小(46.97%)。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杂竹林最高,依次为杂竹林>材用林>早竹林>笋用林,全磷含量依次为杂竹林>早竹林>材用林>笋用林。4类竹林土壤全K、水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广西毛竹资源分布主要在桂北地区的江河源头,总面积20.51万hm2,共有毛竹蓄积量45491万株,平均每公顷立竹量2218株,存在低产竹林多、分布不均匀、竹龄结构不合理、立竹量少、年生长量少、利用率低等问题,而造成毛竹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掠夺性经营所致。提出了现代毛竹高效经营的关键技术:1砍伐杂灌、灭菌防虫、增施笋期肥;2追施生长肥;3追施孕笋肥和冬肥;4林地垦覆;5科学砍伐;6科学采笋。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挖掘鞭笋对春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1年开始开展毛竹笋用林生产鞭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保持良好的立竹结构、增施肥料、清除老弱鞭等措施,挖掘鞭笋不会对春笋产量和出笋时间造成影响,影响出笋时间的主要因子是出笋前1个月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合理挖掘鞭笋可使毛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集约经营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毛竹材用林和笋用林两类经营方式林分,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分别调查材用林和笋用林各6块标准地,于2008年3-6月,运用定位采样分析表土层(0~5 cm)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两类经理方式毛竹林土壤总孔隙度趋于一致,材用林表土层0~5 cm内贮水量176.94~248.44 t/hm2,笋用林164.95~210.76t/hm2;材用毛竹林毛管孔隙度体积百分率45.72%~56.75%,笋用林39.14%~49.19%;材用林毛管持水量22.86~28.38 mm,笋用林19.57~24.60 mm;材用林最小持水量17.69~24.84 mm,笋用林16.50~21.08mm;材用林排水能力5.53~13.46 mm,笋用林6.61~12.43 mm;材用林合理灌溉定额5.31~7.45 mm,笋用林4.95~6.32 mm.方差分析表明,两类经理方式毛竹林表土层0~5 cm的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最佳含水率下限、合理灌溉定额达5%水平显著差异,而土层贮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经营毛竹林时为稳定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需要对经营方式予以注意,比较而言,材用毛竹林土壤毛管持水性能和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笋用毛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