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该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的结构、类型和模式,并确定适合该区发展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为该区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态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粮食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原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在营造农田防护林中采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将会为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天津武清区多年来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上的方法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季永华 《农家致富》2006,(22):36-36
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林农复合经营技术、林牧复合经营技术、林果复合经营技术、林渔复合经营技术:其相关配套技术我们分3期刊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和发展Hartman木材与生态舒适性产出评价模型,研究将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纳入森林经营收益核算体系中进而建立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的预测和评价模型,选择了华北平原常用的林—粮间作的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演示建立的综合收益预测模型的工作原理,为林农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经营收益的预测结果,辅助经营决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结合祁门绿博园现代林业示范区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竹林经营、多种经营、科技带动等复合经营实践,阐述现代林农复合经营的内涵、特点及经营原则,总结皖南林农复合经营主要模式,提出绿博园今后要结合当地林业与社会经济情况开展定量研究,探索一套当地可学习、可复制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助推林业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6.
我国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树林农复合经营技术和林分经营管理技术两方面,对我国近几年杨树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已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在土壤水分、养分、抚育间伐和最佳轮伐期等管理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还存在着林分经营目标不明确、经营和病虫害控制仍较粗放等问题,在此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渭北黄土高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北地区不同类型林农复合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表明,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时间和物种资源,不仅对渭北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有较好的生态改良作用,而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林农复合系统既是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生产体系,其生产要素的组合安排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该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林农复合系统中的几种常见模式(林-粮、林-菌、林-菜、林-禽牧、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经营特点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林农复合产业化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9.
林农复合经营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综合效益,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适宜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地区并未得到广泛推广。针对黄淮海部分地区———江苏丰县辛庄村具有代表性的采取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公司和合作社进行走访调查,并对当地部分未参加林农复合经营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其基本生产情况和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意愿。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表明影响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劳动力禀赋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促进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政策扶持和推动;鼓励先进合作社带头,推广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复合经营宣传教育,转变农户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农业、林业等复合型经营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南京八卦洲林业生态试验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杰  林涛  翟文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31-16632
该研究分析了3种经营摸式:林—农经营模式、林农生态旅游模式和经营—观光体验模式。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构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土地产出率,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产品、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与环境相和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试验地通过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发林地农业。从本质上说,就是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把林、农、牧、副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从经济上看,这种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有利于以短养长,持续发展。从生态上看,林农复合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间上合理套种农作物和经济植物,能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现有森林资源总面积已达到230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高达1000万立方米,但随着杨树逐年生长进入郁闭期,林地农作物效益愈来愈低,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农增收,目前是林农思考与探讨主要问题。对此,笔者近年来对发展高效林农复合经营进行探讨与实践,总结发展高效农业复合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中段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与林农复合生态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中段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与该区农业结构的关系,重点研究了该区林农复合生态体系的结构功能、在改善系统微环境和系统外生态环境方面的特殊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提出了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发展以林农为主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是适合该区生态环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修昆  李丹  鄂丽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7-5938
以辽宁昆仑科贸有限公司的林间沙壤土地套种农作物实践为依据,分析了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和前景,简要概述了林农复合经营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间地农作物效益进行了仔细地分析,最后提出建议,为其他从事林业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籽粒苋资源及其在林农复合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有苋属植物13种,籽粒苋是以籽实利用为主的一类苋植物种和品种的总称。籽粒苋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抗逆性强和栽培季节限制小等特点,在林农复合经营中发挥着维持配置要素间物质能量下沉传递的功能,因此成为林农复合经营设计中的优良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扬州市江都区林业复合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林业生产中林牧、林农、林渔、林苗、林业花木、林业旅游、林间种菌菇的复合经营体系的模式和经济效益,并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提出拟应发展的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沿海防护林的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乌桕-高粱和榉树-高粱2种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其环境特征和农作物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乌桕-高粱复合经营系统树木的树高、胸径生长率和林木成活率均大于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2)乌桕-高粱复合经营系统较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更利于降低林地光照度;前者调节空气湿度功能强,空气湿度为58. 13%,高于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3)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度的增加迅速升高,在乌桕林-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23. 15μmol/(m·s),比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高22. 64%; 2种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叶片气孔导度变化趋势相近,差异不显著;乌桕-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比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低3. 10%;乌桕-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日均蒸腾速率较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中高粱低3. 44%。(4)影响高粱叶片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次是以空气温度为主的环境因子。在苏北沿海盐渍土上,乌桕-高粱复合经营系统较榉树-高粱复合经营系统更适合高粱生长,且改善环境功能更强。  相似文献   

19.
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林农间种、窄株宽行、低坝高拦发展水产等技术建立的林农渔复合生态系统,不利于钉螺孳生,灭螺防病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树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当地选取合理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北沿海平原杨树-农、水杉-农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和株行距的不同,选择8种复合模式,分析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中,随季节变化林分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林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光截获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2011-04-11,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先升高后下降,透光率变化趋势与LAI恰好相反。在小麦开花期,对照田小麦LAI达到最大值,为5.72,光截获量在开花灌浆期达最大,与对照比值最大达0.808;在大豆结荚期LAI达到最大值,为1.37,在结荚期,大豆光截获量达到最大值,其中对照为1 472.550mol/m2。在小麦孕穗期,不同样地小麦生物量为1.066~2.458kg/m2,差异不明显,随着小麦灌浆、成熟,各样地小麦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明显,其中成熟期在2.265~5.305kg/m2;大豆成熟期,各样地大豆生物量差异比结荚期显著,不同模式生物量在229.705~419.085g/m2。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都达到极显著相关,C(15a,3m×12m,杨-麦复合)、D(15a,3m×16m,杨-麦复合)模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较低,B(5a,3m×16m,杨-麦复合),G(5a,3m×16m,水杉-麦)产量分别为2 864.30,2 937.67kg/hm2,高于对照(2 813.95kg/hm2)。不同模式大豆产量差异显著,G(5a,3 m×16 m,水杉-大豆)的产量为1 664.73kg/hm2,与对照最接近,在各个构成因子中,有效粒数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最大,为0.994。【结论】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树冠遮阴会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小麦减产较少,大豆影响较大,且较大林龄、较小株行距的林分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