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引进的两个太阳菇菌株出菇试验,从中分离出适宜栽培的菌株Asf1和Asf2,在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太阳菇的二次发酵栽培技术。太阳菇在形态上与姬松茸存在差别,其精粉提取率比姬松茸稍高,氨基酸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姬松茸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姬松茸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制度菌丝、覆土、出菇阶段的管理等技术阐述,总结姬松茸双季栽培高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地姬松茸引种,适度栽培至推广已历经几年时间,姬松茸种植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在栽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现就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保湿和通风问题姬松茸是喜高湿菌类,因此对栽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一般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5%以上;同时姬松茸又是好氧菌,出菇期对CO2非常敏感,要求CO2浓度在30ppm以下,故需要保持菇房良好的通风透气即勤通风、增加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然而通风良好对保温不利,这就要求对菇床勤喷水(一天最少要喷水2次以上),同时对菇房地面进行浇水,菇…  相似文献   

4.
包金亮 《食用菌》2004,26(4):31-32
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技术是袋栽技术的一大突破。传统畦式栽培,杂菌感染率高,产量不稳定,且受季节限制:常规小袋栽培,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特大袋姬松茸栽培新技术,是采用7kg装的方形袋,室内发菌棚内出菇的二场制方式。每个菌袋是一个独立的生长区域,即便发生杂菌或出现异常,可单独处理。不必顾虑杂菌的传染。其出菇快,菇潮齐集,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5.
司海静 《食用菌》2016,(2):56-57
正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笔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栽培季节北方冬季长,自然季节适合出菇只有当年8月初至10月初,及次年的4月初至5月末。因此在栽培季节上,一般7月初建堆,7月末播种,8月初-10月初出菇。或者3月初建堆,3月末播种,4月初至5月末出菇。如过早栽培因温度过高,病虫害严重,过晚栽培则有效出菇期短,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的室内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等地。姬松茸肉质鲜美可口,具有杏仁香味,发展前景较好。但姬松茸因其特有的生态习性而人工栽培的产量低且不稳定,近年来,我们通过栽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在室内床栽姬松茸的技术,现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10~35℃,最适22~26℃;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温度16~26℃,最适18~21℃;子实体生长15~33℃,最适20~25℃;春秋两季均栽培,各地应以当地的气温安排栽培期。2 塑料棚搭建 菇房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的地方建造。坐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又可提高冬季室温,避免春秋季节干热的南风直接吹到菇房。用毛竹支架的塑料大棚菇  相似文献   

7.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味道鲜美可口。目前,生产上的栽培品种,子实体菌盖均为浅褐色至褐色。1996年,从本所姬松茸栽培大棚菇床上发现一朵白色姬松茸,经组织分离获得纯种并进行多次出菇试验,子  相似文献   

8.
徐明高 《食用菌》2004,26(3):28-28
我县姬松茸栽培地区海拔都在550m以上,早春和晚秋气温一般低于18℃,不利于菌丝生长发育,而夏季无酷暑,在栽培方式上作一些改进,能够顺利越夏,每年栽培1次,从6~11月份均可出菇,最高产量14kg/m^2,经县科委验收平均单产5.6kg/m^2,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县的姬松茸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姬松茸是一种集“天然、营养、保健”为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国际市场以盐渍菇为主,国内市场以鲜菇为主,因此提高姬松茸盐渍菇的加工质量和鲜菇的保鲜期、货架期,就能提高效益。姬松茸盐渍加工能够调节生产的淡旺季,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我们经过研究,总结出一套姬松茸采后盐渍加工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烟秆屑培养基栽培姬松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森 《食用菌》2011,33(2):27-28
利用烟秆屑和五节芒组成3组配方,3个重复栽培姬松茸试验,结果表明,烟秆屑可以利用来栽培姬松茸,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发酵效果良好;烟秆屑中的烟碱成分在发酵过程中有利于调节培养料pH值;姬松茸菌丝在加烟秆屑培养基配方中生长旺盛、原基扭结点多、成菇率高;可以提高产量20.70%~38.28%,姬松茸尼古丁含量达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1.
芦苇粉熟料袋栽姬松茸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少风 《食用菌》2004,26(1):26-26
姬松茸(Agarisus blazel)又称巴西蘑菇、小松菇,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我市1994年推广发酵料栽培姬松茸以来。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生产格局。究其原因,除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外,主要是许多菇农缺乏生产经验,培养料发酵技术掌握不到位,成功率和产量都极不稳定。1998年,我们在福建省农科院黄大斌等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姬松茸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进路 《食用菌》2016,(3):51-52
姬松茸又称巴西蘑菇或柏拉氏蘑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不但菇体脆嫩滑爽,具杏仁味,鲜美可口,而且含营养物质十分丰富. 近年来,姬松茸社会需求量逐年增长,价格稳中有升.但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受到国内外市场影响,市场行情不好,价格低迷,造成广大菇农亏损,栽培面积逐年减少.笔者利用现有双孢蘑菇菇房改栽姬松茸,两者生活习性、栽培工艺基本相似,同时有利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现将姬松茸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出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姬松茸生产中经过长期观察 ,发现姬松茸菌丝穿透土层的能力极强 ,而且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在始菇期 ,往往是畦床周围的土层中先于床面出菇 ,并且形成的菇蕾肥硕 ,长出的菇体肥壮 ,质量上乘 ,明显优于床面长出的菇。根据这一现象 ,笔者设计了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出菇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产量与质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法 ,现将此法简介如下。深沟窄厢栽培出菇法的前期工作 ,如培养料配制、堆料发酵、翻堆、进料、播种、覆土、大棚搭建等工序与常规栽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厢沟要深 ,厢面较窄 ,沟深 35~ 4 0cm ,厢面宽 50c…  相似文献   

14.
任志敏 《食用菌》2014,(5):43-44
<正>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姬松茸栽培一般在菇房中或荫棚内。笔者从2011年尝试姬松茸在与春玉米等高秆作物套种。菇粮套种是一项重要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是一种农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融合的经济循环模式。该技术以春玉米中后期荫郁环境为姬松茸提供良好生长发育场地,采用熟料制袋技术,提前制作姬松茸菌袋,待春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发育期,把姬松茸菌丝发育成熟的菌袋转移到春  相似文献   

15.
张金凑 《食用菌》1999,21(1):31-32
姬松茸别名小松菇、巴西蘑菇、ABM菇,是近年引种栽培成功的一种食、药兼用珍稀菌类。现将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体生长15~33℃,最适20~27℃;子实体生长16~30℃,最适18~26℃;春秋两季均能栽培,各地应以当地的气温安排栽培期。低海拔地区可在3月份播种,高海拔地区在4~5月播种,下种后适温18~26℃发菌40~50天即能出菇采收。  相似文献   

16.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是一种美味的食药用菇,具有防癌、降血脂和改善动脉硬化症等功效,目前受到极大关注.姬松茸的固体栽培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栽培条件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深层培养就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在数天之内生产出大量的菌丝体,产量高.成本低.姬松茸菌丝体含有丰富的多糖和氨基酸,用它制成饮料,不仅风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7.
王兰珍 《食用菌》2009,31(3):45-45
近年来,顺昌县大力推广以野生芦苇、牛粪为主料栽培姬松茸,在菇棚搭建、培养料堆制、二次发酵、播种等环节形成成熟、规范的操作技术,但在田间管理技术未能根据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气候特点等诸因素灵活管理,姬松茸鲜菇单产不稳定。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和探讨,现将其技术关键介绍如下。1培育健壮菌丝在顺昌栽培姬松茸,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每层厚度18-20cm。选用菌龄40—45d,菌丝强壮,刚出现浓白菌丝并带一点黄水的麦粒菌种,用量为200瓶/100m^2.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云 《北方园艺》2007,(12):247-248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叫巴西蘑菇,别名小松菇、柏氏蘑菇,子实体脆嫩爽口,香气浓郁,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凝血、降血脂、安神等功效,是一种美味兼药用的食用菌。1992年福建省农科院由国外引进姬松茸菌株,经过驯化栽培成功,并在省内外逐步推广栽培,目前我国栽培姬松茸的省份有近10个,福建、云南、河南等省是主产区,以福建产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松茸栽培技术湖北省当阳市中心食用菌研究所444100柳会珍姬松茸原产于美国、巴西等地,故名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人工栽培始于日本,我国于1992年从日本引进该菌株在福建、广西、湖北等地广泛试栽,均获成功。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具有杏仁香味,集...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北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气候制约北方地区 ,姬松茸栽培一直受到限制。笔者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引种 ,针对国内外姬松茸栽培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资源及气候特点 ,系统研究了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管理技术 ,进行了适应性驯化栽培和出菇试验 ,初步获得成功。1 生物学特性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 10~37℃ ,适温 2 5~ 2 7℃。最适 pH6 .5~ 7.5 ,以料水比 1.0~ 1.4为宜 ,最适碳源为蔗糖 ,其浓度为 7% ,硫酸铵为最适宜的氮源 ,其浓度为 0 .3%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 2 0~ 2 6℃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 ,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少量的散射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