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重庆主城区段长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主城区段长江寸滩和望龙门断面沉积物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为研究手段,对1996-2010年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重金属浓度(除Pb外)年际间差异显著;15年平均生态风险为中等,首要污染元素为Cd和Hg,应考虑对其进行优先控制;15年间两断面生态风险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2005年,该年为极强生态风险.“十一五”期间生态风险显著降低的原因有总量减排等环境政策的实施,上游地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的建设与投用,此外,三峡水库蓄水引起水力条件改变,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向上覆水再释放,致使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3.
南湾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南湾水库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Hg、Cd、Pb、As、Cu)的含量,并根据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湾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导致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采样点Hg、As、Cd、Cu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3~0.31mg/kg、10.01~19.45mg/kg、0.26~0.60mg/kg、24.17~39.67mg/kg和10.20~19.66mg/kg。西双河和马家畈有中度Hg污染;马家畈、潭石咀和夏家冲有中度As污染;西双河有中度Cd污染;西双河、马家畈、潭石咀和大庙有中度Cu污染。南湾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属轻微级别。 相似文献
4.
以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河道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综合及单项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以温瑞平原土壤沉积物为背景值,研究区域有23个采样点的Cd污染指数超出了极强生态风险阈值,1个采样点的Cu污染指数超出极强生态风险阈值,1个采样点的Pb污染指数达到了强生态风险,Zn、Cr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重金属污染中心位于研究区西南方向的工业园区,电镀及皮革产业所带来的点源污染可能是其主要污染来源。Cd是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河道底泥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物,需加强对Cd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6.
《江西农业学报》2022,(9)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明确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Cr、Zn、Cd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Cu、Pb、Cr、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29.98、108.91、155.30、1.40 mg/kg,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Cd>Zn>Cu>Cr>Pb,在多数采样点Pb元素表现为清洁,Cu、Cr、Zn元素为轻度污染,而Cd元素为污染强度最大。丹江流域沉积物中的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Cu>Pb>Cr>Zn,在所有采样点中Cu、Pb、Cr、Zn元素均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Cd元素属于极强生态危害程度。丹江流域沉积物和水体要特别注重Cd元素的污染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
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取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Hg和As重金属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上呈现对照区2>鱼礁区2>鱼礁区1>对照区1这一近岸高、远岸低的变化趋势。生态风险分析显示:Hg和Pb的单个污染系数较大,其中Hg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在秋季(11月)处于中等程度(Ⅱ),其他5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污染程度和较低生态危害;总体污染程度低,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温州南部海域13个沉积物站位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Zn、Cu、As、Pb、Cr、Hg,各监测点位综合污染指数在1.82~2.05,平均值为1.93,总体污染程度为低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u、Zn、As、Pb、Hg、Cr.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u、As、Pb、Zn、Cr,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21.938~28.157,平均24.912,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广州市番禺区榄核河沉积物中5种典型重金属(Cu、Zn、Pb、Ni、Cr)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榄核河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远远高于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由大到小顺序为CuNiPbZnCr,总体表现为强或很强,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呈现多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重金属在草海沉积物中富集污染状况,以7种毒性重金属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位对草海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采样测试,分析重金属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为Zn>Cr>Pb>Cu>As>Cd>Hg,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湖心向边缘逐渐减少的趋势,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Cd>Hg>Zn>Pb>As>Cu>Cr,在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高贡献下,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多数达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典型湖泊山口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指数、有机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TN含量均值分别为3968 mg·kg~(-1)和5780mg·kg~(-1),TP含量均值分别为1557 mg·kg~(-1)和1787 mg·kg~(-1),丰水期沉积物中TN、TP含量低于枯水期。丰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20.76,说明沉积物中污染物主要来自外源性颗粒态有机物的输入;枯水期沉积物C/N均值为8.91,说明水体中藻类、水生动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山口湖沉积物氮污染处于Ⅳ级水平,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丰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上游湖叉入湖口,枯水期沉积物TN、TP含量较高的区域位于山口湖主河道及下游。不同水期沉积物中Cd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Cu、Ni、As、Zn基本未受到污染或污染水平相对较低,枯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高生态风险,丰水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很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水相-颗粒相分配规律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于2014年8~9月对倾倒区海域水样和沉积物样进行了采集,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中Cd、Hg和As的浓度分别为0.07±0.03、0.07±0.07和2.30±0.51μg/L,低于或接近海水一类标准值。表层沉积物中,Cd、Hg和As的浓度依次为0.18±0.09、0.05±0.03和8.02±2.14mg/kg。与国内外研究相比,长江口海域重金属浓度处于相对较低污染的水平。Cd、Hg和As的颗粒相-水相分配系数logKp与pH、无机氮和COD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pH、无机氮和COD值升高,Cd、Hg和As趋于从颗粒相中向水相中迁移。PO3-4对与Cd的分配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表明PO3-4浓度的增加能够促进水相中Cd吸附或吸收到颗粒相中。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分别为14.59±7.12、7.94±3.49和5.34±1.43,表现为CdHgAs,且均处于轻微污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沉积物是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源和汇,为探究东洞庭湖最新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采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核心区、城陵矶港口区、航道区、城镇居民区、旅游区、农场和芦苇场7个功能区6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As等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其污染程度和人体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As、Cd、Cr、Co、Cu、Mn、Ni、Pb、Sr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3、6.49、70.39、19.66、27.91、933.26、42.36、41.48、93.83 mg·kg-1和164.91 mg·kg-1。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偏重度污染程度等级(Igeo=3.39),其余均为轻度污染(0<Igeo<1);富集因子法评价结果表明,Cd为中度富集(EF=2.78),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富集(EF<1);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的风险程度为极高风险(Eir=662.13),其余重金属均为低风险(Eir<10);从不同功能区来看,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湿地保护核心区>芦苇场>航道区>旅游区>农场>城镇居民区>城陵矶港口区,表明重金属更易于在植物根际土壤中沉积与滞留。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成人的非致癌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HI<1),而As、Cd、Pb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在沿东洞庭湖东岸的航道区超过了可接受水平。综合来看,与已报道的国内其他浅水湖泊相比,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处于较高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水平。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水体中Hg、Pb超过标准值,沉积物中Cd样品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铝元素的关系显示:Cu、Zn、Hg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好,表明该地区的Cu、Zn、Hg有人为污染成分;Cr和铝元素的相关性较好,说明Cr主要是陆地碎屑成分。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江苏海岸带的生态风险程度以启东最低,其他地区较高,其中灌云沿海最高。粒度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与粘粒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砂粒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3年5月、8月、11月3次对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Pb、Cd、Cu、Zn、As、H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5,为低污染;重金属含量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单因子风险指数40),各调查站位重金属也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综合风险指数95)。研究表明,拟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从沉积物重金属指标判断,适宜大长山海洋牧场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6月,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设置5个样点,采集30个样品,通过五步连续提取法对Pb、Cd、Cu、和Cr重金属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香溪河流域沉积物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利用基于形态学研究的次生相和原生相比值法对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大小为PbCdCuCr,聚类分析将样点分为三类,其中贾家店(XX04)为一类,三岔沟(XX01)、水库干流与香溪河交汇处(XXCJ)为一类,峡口(XX06)、平邑口(XX08)为一类;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可交换态与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样点XX04与XX06上Cd的污染最为严重,大部分都在中度污染以上。综合评价得出,Cd是香溪河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大洋水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3、6、9月对其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 7种重金属和碳、氮、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含量分别为19.50、86.19、0.41、2.44、126.7、3.46、0.36 mg/kg,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7.30%、0.27%和0.099%,各种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无空间差异;大洋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两种背景值评价方法间无差异或仅相差一个等级;以金衢盆地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大洋水库沉积物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Cd=10.53),7种重金属处于低污染到较高污染程度之间,其中Hg污染程度最高,Cr和As污染程度较低;大洋水库沉积物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81.63,具有中等生态危害;各种重金属离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Pb、As、Cu、Zn、Cr,其中Hg具有中等到较高的生态风险,Cd为中等风险,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研究表明,该水库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较严重的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针对白洋淀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的生态风险,采集了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样品共58个,分析了Cu、Zn、Pb和Cd共4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市区湖泊群内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周边生态湖泊和长江安庆段;与区域对应的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比较,市区湖泊群中各类重金属普遍高于背景值,而其他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则与背景值相近,表明市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表明安庆市区湖泊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d污染达到了中度污染程度。总的看来,所有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CdPbZnCu。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市区湖泊群和菜子湖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状态,其他水体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状态,各水体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依次为市区湖泊群、菜子湖、长江安庆段、嬉子湖、石门湖、白荡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以Cd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