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对石竹笋用林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集约经营程度对出笋期产生显著的影响,集约经营型比一般经营型初笋期早3个月左右,而一般经营型比粗放经营型早10 d左右;二是出笋量随着集约经营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经营型出笋量是粗放经营型的2倍,集约经营型出笋量分别是一般经营型和粗放经营型的4.1倍和8.6倍,石竹笋用林实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一个优良食用笋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被人称为“江南第一笋”。雷竹出笋早,早的一月份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三四月份才出笋;雷竹笋期长达70多天,从2月上旬算起,一直到4月中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产量高,一般经营水平的竹园,亩产量1吨左右,而高度集约经营的竹园,最高亩产量记录达3826.6公斤;雷竹笋品质也好,不仅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出肉率高达80%,比毛竹冬笋要高出30%多。因此,雷竹的经济效益很好,每亩竹园,一般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利用现有毛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4.
绿竹是笋用丛生竹,竹笋呈马蹄形(俗称马蹄笋),产笋期是夏秋,故称夏季竹笋。其肉质脆嫩,食味鲜美,是笋类中的佳品。绿竹笋期长,产笋期6至10月,要优质丰产,必须集约经营。如平阳县水亭乡前爿村笋农蔡兴旺2.7亩竹园,1985年亩产笋206公斤,1986年通过集约经营后,产笋量逐年增加,1992年亩产笋745公斤。利用此法栽培能使产笋期提早和延长,产量成倍增长,且笋体肥大、细嫩。  相似文献   

5.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份,采用干漏斗法对浙西南山区3种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林经营强度的增大,各功能种团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明显下降;粗放经营的毛竹林和笋竹两用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较高,毛竹笋用林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在各经营强度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与粗放经营毛竹林相比,集约经营的毛竹笋用林地土壤密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降低。弹尾目、蜱螨目等主要优势类群,个体数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pH值、有机质及全N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份,采用干漏斗法对浙西南山区3种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林经营强度的增大,各功能种团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明显下降;粗放经营的毛竹林和笋竹两用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较高,毛竹笋用林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在各经营强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粗放经营毛竹林相比,集约经营的毛竹笋用林地土壤密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降低。弹尾目、蜱螨目等主要优势类群,个体数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及全N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它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采取一般经营,造林4~5年后,竹笋产量可达1500千克/  相似文献   

9.
绿竹笋俗称马蹄竹笋,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我县绿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年鲜笋产量2万多吨.栽培品种为细叶矮脚早,出笋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笋期长,产量较高,鲜笋亩产量700kg,高的达1000kg.  相似文献   

10.
绿竹笋俗称马蹄竹笋,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我县绿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年鲜笋产量2万多吨.栽培品种为细叶矮脚早,出笋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笋期长,产量较高,鲜笋亩产量700kg,高的达1000kg.  相似文献   

11.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6,自引:25,他引:46  
为雷竹笋用林提早出笋和增加产量而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说明:整个试验地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24.7%,最高试验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78.1%。整个试区的出笋期比对照提早20-35d,最早的试验小区比对照提高55d。由于产笋量增加,出笋期提早,使更大量的鲜笋高价供应春节节日市场,平均产值比对照增加267.3%,纯收入增加321.4%,最好试验小区的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增加495.3%和531.2%。从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2.
雷竹是我国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它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适应性强等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采取一般经营,造林4 ̄5年后,竹笋可达1500公斤/公顷;集约经营,产量可达3750公斤/公顷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选地。雷竹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的低丘、平原、冲积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2)整地。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深30厘米左右,按预定栽植数挖穴。挖穴…  相似文献   

13.
绿竹低产林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福安市绿竹地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在现有的低产林中,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对绿竹低产林进行施肥、扒晒、绿竹竹竿年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绿竹低产林改造对绿竹产笋量影响极显著,对竹材产量影响不显著;绿竹低产林改造后比低改前竹笋产量提高了358.67%~372.67%。绿竹经营保留1~2年生绿竹10丛左右,每年最好施肥2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9月中旬。每年3~4月扒晒20~30 d,有助于提高地温,促进芽目分化、早发育和笋个体的增大,有利提高绿竹单株的产笋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汪雨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50-151,161
根据多年从事笋用毛竹林培育积累的经验,全面介绍了毛竹笋用林的营建、笋期管理、竹笋培育、竹笋采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雷竹笋用林提早出笋和增加产量而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说明:整个试验地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24.7%,最高试验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78.1%。整个试区的出笋期比对照提早20~35d,最早的试验小区比对照提早55d。由于产笋量增加,出笋期提早,使更大量的鲜笋高价供应春节节日市场,平均产值比对照增加267.3%,纯收入增加3321.4%,最好试验小区的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增加495.3%和531.2%。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试区平均在1:4以上,最高试验小区可达1:12。选定的最优方案是在11月底至12月初施入尿素75g/m-2后,即刻覆盖竹叶30cm厚度。  相似文献   

19.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雷竹早的在12月下旬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二、三月份才能出笋。雷竹出笋期长达85~95天,从1月上旬起直到4月中、下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笋产量高,经营水平较  相似文献   

20.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