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印楝是一种速生和耐旱的多功能树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现已在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种栽培并获成功。印楝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萌发力强、根系发达、易繁殖和生物量高等优良性状,且可用于医药、农药、肥料、饲料、燃料、土壤改良、绿化、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等方面,是当前退耕还林中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优良造林树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白永文 《云南林业》2003,24(6):16-16
印楝属楝科常绿乔木,是一种速生耐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是近年引种的一种可制造生物杀虫剂原料的树种。其种子含油量高,故不耐贮存,极易丧失生活力,如育苗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大量空袋。现介绍一种出圃率可达90%的印楝实生袋苗培育技术:1苗圃地选择印楝喜热耐旱,苗圃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及交通方便的地方。苗圃地确定后,于份根据需苗量开始装营养袋备用。营养袋规格一般为18cm×20cm,厚度达6丝以上。装袋前,把土壤中的石子及其他杂质拣净,并在袋土中均匀拌入3%~的普钙或10%的农家肥。将苗床做成高床,床宽1m,长度视地势而定;将…  相似文献   

3.
印楝(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甸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种,国内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栽培的资料极少。由国内资深的印楝引种栽培专家、云南印楝协会会长、中国林业科研究院资源昆…  相似文献   

4.
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属热带常绿乔木,其树形高大优美、生长迅速,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干旱地区树种。印楝全身是宝,且用途广泛,获得了“多用途树种”、“洁净的树”、“二十一世纪的树”、“天然药库”等美称,被认为可能是所有植物中最具希望的树种,并且最终有益于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树。介绍印楝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叙述印楝在我国的引种现状,论述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开发现状,提出展望发展印楝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印楝 富民强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楝是一种常绿乔木,胸径可达30~80厘米,树高可达20~30米。作为一种耐旱的树种,印楝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方比其他的速生树种要长得好。印楝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它在气温高达49℃的环境中能够较好地生长,也能够经受得住0℃的低温气候。它可以在海拔1 500米的地带生存。在山高、坡陡、土瘦、干旱的荒山荒地种植印楝,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印楝的经济价值较高,根、皮可治疗疟疾、糖尿病、胃病、溃疡等病;叶可作防腐、杀菌、驱虫、镇痛、免疫调节剂,可治疗眼病、皮肤病;子种可作通便、润肤、子宫刺激收敛剂;花用于滋…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会理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系长江中上游脆弱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印楝是该区引进的优良生态经济树种,其经济开发价值取决于印楝素含量。通过初步调查分析表明:会理县前期引种之印楝,印楝素含量平均达到0.3666%,高于0.3%的经济开发含量,整体品质较好。会理初步选择了10株印楝素含量在0.4123%~0.4918%的优良单株,为今后良种选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提出"农药型印楝"的概念和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结果]无性系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随优树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同一无性系各分株间的印楝素B变异(5.26%37.55%)较印楝素A变异(6.06%15.80%)和印楝素AB变异(2.95%16.14%)大,印楝素B和印楝素AB几乎呈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而印楝素A则既有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又有超母遗传倾向;无性系间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性状具有异质性(P0.01)。无性系印楝素A重复力(0.78)、印楝素B重复力(0.81)和印楝素AB重复力(0.83)均较高,表明无性系间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和一般环境效应造成的,受特殊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按农药型印楝标准,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三个无性系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是"农药型印楝亲本"。[结论]重复力估算法适用于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优树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强,无性系能保持优树农药品质的优良特性;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还可作为农药型印楝亲本,其余优树无性系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8.
印楝引种栽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印楝的引种栽培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印楝起源、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不仅对造林困难地段——干热河谷有着特殊的适应性,也是制备无公害农药和植物药的优良原材料,在区域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制备印楝素的植物印度楝,是一种防治干热地区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利用价值最高的植物。在我国,云南省是最适宜种植印度楝的地区,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造林成活1 666.67 hm2。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而且通过种植印度楝还将有助于生态环境恶劣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广西主要栽培经济树种之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6.7万hm2。介绍广西油茶产业建设概况,分析油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木树种引种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培育红木资源是国家重大林业发展战略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中国国家标准中红木的分类及其来源树种, 评介了中国原产的红木树种和对国外红木树种的引种栽培, 重点评述了中国对红木树种苗木繁育、栽培技术和生理生态的研究, 提出了加强红木资源培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种于昆明树木园的北美乔柏、北美香柏、美国扁柏等3个树种,以及美国扁柏的银色扁柏、金色扁柏、垂枝兰花扁柏、塔形扁柏、凯旋扁柏等5个变异类型的苗期及种植21年林木生长状况的分析比较,发现上述各引种树种及变型林木的生长整体正常,在引种地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强,利用价值较高的状态,可作为昆明地区优美的绿化造林树种及用材林树种,且值得在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评判法的彩叶树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详细调查黑龙江省野生及近年引种栽培成功的彩叶树种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的途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共有彩叶树种88种,根据综合评价值可分为3个优劣等级:优秀33种,良好40种,一般15种。建议优秀彩叶树种在黑龙江省城市园林工程上可大力推广应用。此研究既填补了黑龙江省彩叶树种的评价空白,又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彩叶树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进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一小叶榄仁的引种栽培研究,通过时其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生长情况、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的全面总结,认为小叶榄仁可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云南省广大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靠山种畜场建立的3种草牧场立体开发模式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樟子松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沙棘是固沙林、灌木饲料林的主要树种,绥李、黄太平、樱桃是草牧场区的主要经济树种;确定了樟子松移植大苗造林的最佳时间、移植桶规格和苗木规格。草牧场樟子松疏林立体开发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草场防护林体系网带疏块、乔灌草药复合模式,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上比较稳定高效的综合体系;经济林开发利用模式产值是农田的8倍。比普通经济纯林提高34.8%。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乔木树种2000余种,而乔木中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1000余种,但缺少真正用于大面积造林的树种,阔叶树种用于造林的比较少,针阔混交林就更少。维持森林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是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1986年,太子山林管局引进浙江楠开展试验性栽培,经过30年的初试,生长状态良好。为此,从2015年开始,太子山林管局连续引种栽培繁育浙江楠、桢楠、紫楠266.67多公顷,进行多品种栽培,探索出成熟的繁育栽培技术,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华北等低纬度地区自然分布的园林树种,如国槐、白蜡、垂柳等,引入到沈阳地区栽植已经有十几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这些低纬度树种在高纬度地区栽植后,特殊年份经常发生春季大量死亡的现象。通过光合速率测定、树干径流测定和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树种大量死亡的原因是树种的生理特征与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柏木属引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木属为常绿乔木。现已定名有24种。分布在北半球。美洲从俄勒冈到墨西哥,欧亚大陆从地中海地区到中国喜马拉雅山地。中国原产有5种。江苏从1930年以来已栽培有8个种和10多个不同种源。墨西哥柏危地马拉种源生长最快,但树冠大,干型较弯曲。墨西哥柏肯尼亚①,②,③3个种源生长快,树冠紧凑,干型通直。绿子柏和垂柏比墨西哥柏耐寒性强。本文同时介绍了柏木属的种子和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