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雏鸡与成鸡有很大差别,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其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吸收能力弱,免疫机能尚不健全,胆小怕受惊.因此,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雏鸡与成鸡有很大差别,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其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吸收能力弱,免疫机能尚不健全,胆小怕受惊。因此,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 《农技服务》2009,26(7):75-75
从雏鸡选择、卫生消毒、育雏环境要求、饮水与开食、正确断喙、雏鸡的饲养方面介绍了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饲养种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和今后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随着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更新以往的育雏观念.充分挖掘育雏期的潜力.确保雏鸡良好的早期发育和较高的体重均匀度。这就需要为种雏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保证雏鸡能很好的采食、饮水和取暖。  相似文献   

5.
怎样做好雏鸡的初饮和开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刚买来的雏鸡,有些养鸡户往往局限于重视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昼夜光照和饲养密度等有关的育雏条件,却忽视了接雏后的初饮和开食工作,有的急于投食,有的当时不敢给雏鸡饮水,殊不知这样将会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因此,雏鸡出壳24小时以后,就要及时做好初饮和开食工作.  相似文献   

6.
沈慧 《新农村》2013,(6):30-31
雏鸡是指0~6周龄的小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土鸡养殖过程中极为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饲养土鸡能否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经济效益是否显著,很大程度上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有关。雏鸡与成年鸡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生理特点,个体小,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等。因此,土鸡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育雏期的科学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麻鸡雏鸡的培育是其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育雏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发育及鸡群的成活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育雏工作,掌握育雏技术。1、温度由于麻鸡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弱,保温御寒能力差,因而,0~1周龄的雏鸡育雏舍内温度应在33~35℃。每隔1周减2℃,要确保温度平  相似文献   

8.
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育雏期的饲养是极其重要的。雏鸡在育雏期(0-4周)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引起死亡,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这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雏鸡死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养鸡成败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饲养者要了解出壳雏鸡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雏鸡的第一次饮水被称为“初饮”,第一次吃食则称为“开食”。初饮与开食是育雏早期饲喂的关键问题,做好这两点,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与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1 饲养 1.1 饮水.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第1次饮水为初饮,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初饮,这样有促进肠管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雏鸡阶段的饲养是后备鸡饲养管理的重点。雏鸡生长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与抵抗力都较低,因此,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出健康、生产性能高的鸡群,是养殖户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雏鸡培育与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争劲  魏永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24-324,333
介绍了雏鸡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育雏前准备、雏鸡与育雏方式选择、饮水饲喂、密度控制、鸡舍调控和卫生防疫等方面内容,以为雏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在6日龄以前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育雏期是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这是因为首先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雏鸡一般到3周龄体温调节机能才发育齐全。具有御寒能力.因此,育雏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其次,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差雏鸡胃肠容积小,所以要提供营养齐全。易消化的日粮,少喂勤添不断供水.再次,个体小,自卫能力差。较过敏.易受惊。  相似文献   

14.
<正>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蛋雏鸡的育成率和蛋鸡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1~3]。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了蛋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蛋雏鸡的育成率可达95%以上。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刚出壳的雏鸡生理代谢旺盛。生长速度较快.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消化机能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必须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灭病等项工作.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雏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和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雏鸡饲养的前期这个特点更明显,因此在养鸡生产过程中,必须抓好雏鸡的前期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的经济效益。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管理工作1.育雏设备准备(1)育雏舍。要求既能保温又能通风。为便于防疫,离其  相似文献   

18.
<正>一避免初饮管理不当正确的做法是:在蛋雏鸡进入育雏室之前2小时,将饮水器内装入1/3的水放入室内,保证雏鸡进入育雏室时饮水温度达到25℃左右,可在水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抗生素和3%的葡萄糖。蛋雏鸡饮水1~2小时以后开食,每天添料6次,换水3次,晚10点时加凉开水以减轻雏鸡肾脏负担。  相似文献   

19.
通常所说的育雏期是指0~7周龄的雏鸡所经历的时期。此阶段小鸡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稍不注意饲养和管理,极易造成发育不良或患病伤  相似文献   

20.
1草雏鸡的饲养1.1适时饮水和开食。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饮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电解质多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缴,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度)。雏鸡开食,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1.2控制好鸡舍内的小气候。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其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度~31度;2~3周龄为30度~25度;4周龄后25度~20度。如舍内温度达不到,应适时进行加温。舍内相对湿度为55%~65%为宜。雏鸡出壳后第一周内,每天要20~23小时的光照;第二周以后,每天光照可减至13小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