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蔬菜》1991,(1):33-33,40
黄瓜黑星病(Clandosporinm Cucumerinum Eu 8Ⅰ Arth)是黄瓜上一种危险性病害。1988年以来在保护地黄瓜上发病较为普遍,传播迅速。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病瓜率达90%以上,产量损失70%以上。给黄瓜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1989年黑星病列为河南省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2.
徐蛾 《北方园艺》1994,(6):24-24
保护地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徐娥黄瓜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目前丹东地区黄瓜上的一大危险性病害,以保护地发病最为严重。据丹东地区1992—1993年调查50多座节能日光温室及大棚,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产量损失可超过70%,个别棚室甚至...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聚  朱国仁 《蔬菜》1998,(3):20-20
黄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保聚朱国仁由瓜疮痂枝孢霉Cladosporiumcucumerinum引起的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东北三省部分...  相似文献   

4.
黄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造成黄瓜死藤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大棚发病尤甚。1991~1992年调查69座大棚,黄瓜菌核病发病株率1.28%,死藤株率1.05%。掌握黄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黄瓜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1 黄瓜菌核病的症状及发生概况1.1 症状:发病初期,黄瓜茎杆下部3~4节叶腋处呈现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部表面密布白色菌丝层;后期病斑腐烂,病藤折断,露出麻丝状维管束,其上  相似文献   

5.
富民 《吉林蔬菜》2003,(1):35-35
黄瓜蔓枯病在温室,大棚以及露地秋黄瓜均可发生,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冬瓜、南瓜、西葫芦、甜瓜和西瓜等。1 症状识别 该病可发生在茎、蔓各个部位,多在  相似文献   

6.
《吉林蔬菜》2011,(2):68-68
水果黄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各地均有发生,侵染叶片、茎蔓和果实,是黄瓜、水果型黄瓜生产上的常发病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8.
蔓枯病又叫蔓割病,是葫芦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它能危害黄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西葫芦等,以保护地春、秋、冬茬黄瓜和冬春茬西瓜最易发病。常常造成植株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1 蔓枯病的症状识别瓜类植物在成株期,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有时也为害叶柄和果实。茎蔓发病,多在节部出现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展可达几厘米长,病部灰白色至黄褐色,常有乳白色至琥珀色的汁液流出,严重时病部腐烂、折倒,病部以上茎叶萎蔫。发病后期,病部干缩,并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导致蔓枯,但茎的维管束并不变褐色,病部以上茎叶枯死。…  相似文献   

9.
黄瓜黑星病又叫叶霉病、疮痂病,是青冈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大棚的毁灭性病害。经过几年调查,发现青冈县大棚黄瓜发病严重,一般病果率达20%~30%,严重的达90%以上,减产20%~30%。现将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又名王瓜、胡瓜,因其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松原市黄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黄瓜病害发生也比较严重,如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使经济效益降低。近2a,在松原地区园艺植物病害调查中,黄瓜黑星病又悄然兴起,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伟 《蔬菜》2015,(2):8-9
为了了解噻唑锌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20%噻唑锌悬浮剂与常规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相隔7 d喷施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2次,对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黄瓜生产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防治黄瓜靶斑病的轮换产品。  相似文献   

12.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疤斑病,俗称黄点子病。近年来,该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棚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田间黄瓜叶片的发病率在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造成毁棚。由于该病易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往往造成防治不及时、不对症,另外很多化学农药对该病防效较差,因此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生产上突出问题之一。1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识别与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13.
黄瓜栽培中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研究其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据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保证黄瓜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剂混配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加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开展几种药剂混配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从对黄瓜靶斑病的最终防治效果来看,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防效最好,为94.02%;其次为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二者防效都在90%以上。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建议用以上3种配方防治黄瓜靶斑病,以上全为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黄瓜黑星病又叫疮痂病,分布广,危害大,是近年来塑料大棚和温室黄瓜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检疫对象,应及早预防。我们经过多年反复调查,总结出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SSR标记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黄瓜抗黑星病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3):13-17
为了获得抗黑星病黄瓜种质,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抗源,利用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SWCTT02D对102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种质间抗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存在遗传变异性,明确了102份种质抗黑星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3份种质存在抗病标记(2.94%),1份种质为杂合型(0.98%),98份种质不存在抗病标记(96.08%);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有高度抗病种质4份(3.92%),高度感病种质98份(96.08%)。SSR分子检测结果与苗期人工接种基本一致,有2份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不符。‘南9436’(华南型)接种为感病,标记为抗病;‘K92’(华南型)接种为抗病,标记为感病,符合率达98.04%。抗病材料选择应以人工接种结果为依据,因此初步鉴定出4份抗黑星病种质,分别为日本类型‘Q6’和‘NINIA’、华南型‘南9427’和‘K92’,病情指数均为0。该研究为华北型黄瓜抗黑星病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技术与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红粉病是近年来温室蔬菜生产中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曾对黄瓜红粉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做过调查,近几年发现保护地栽培中番茄、辣椒、茄子、甜瓜等蔬菜上也有红粉病的发生,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需引起菜农朋友及植保工作者高度重视。如2012年笔者在寿光洛城、孙集、古城等地调查,番茄、黄瓜、甜瓜等棚室均有发病,病棚率在5%~13%,病株率25%~89%。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大棚蔬菜红粉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  相似文献   

18.
黄瓜蔓枯病,又称蔓割病、黄瓜黑腐病。据调查黄瓜不同种植区均有发生,常年一般造成减产10%~15%,严重田快减产30%以上。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甜瓜、西瓜、丝瓜、冬瓜等。随着瓜类作物连作种植年限的延长,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黄瓜生产中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引起各级植保部门及菜农的高度重视。1症状特点该病多在黄瓜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瓜蔓、叶,瓜条也可受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秋季河北省多地露地黄瓜发生一种新病害,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用药,没有防治效果。经鉴定,确定病原茵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瓜棒孢菌,并且试验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文章详细介绍黄瓜靶斑病的症状特点,其症状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的区别,病原茵的形态特征,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力 《北方园艺》2002,(2):24-24
黄瓜植株生长弱时,很容易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继而导致灰霉病和霜霉病的大发生,造成黄瓜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