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技术创新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更生 《茶业通报》2001,23(3):42-44
本文从分析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挑战与机遇 ,结合当地茶叶技术创新的实践 ,提出加大茶叶生产领域技术创新 ,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施名牌战略 ,加速茶叶产业化进程 ,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奕鼎 《茶业通报》2005,27(3):104-106
本文阐述了茶叶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试验验证与对比分析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王文杰 《茶业通报》2006,28(2):78-80
茶叶商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当前茶叶经销规模的小型化,导致了茶叶品牌化程度低,茶叶市场较乱的状况。如何将小型分散的茶叶经销店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创立茶叶的经销品牌,是茶叶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型、分散、相对独立的茶叶经销店联合起来进行销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霍大梅 《种子科技》2024,(6):134-136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贯穿古今,品茶文化促进了一系列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了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其彩 《茶业通报》1991,13(3):41-43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国内广大群众喜饮的廉价饮料。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销售和出口创汇。为了充分利用茶叶产品的经济价值,保证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实行茶叶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坚持制做和使用茶叶标准样。本文就坚持茶叶标准恢复茶叶质量的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茶业通报》2006,28(2):F0002-F0002
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前身为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在安徽祁门建立的“农商部安徽模范茶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2005年时值建所90周年,11月26日由安徽省农科院主持,茶叶研究所主办的建所90周年纪念庆典在祁门隆重举行。前来参加庆典祝贺的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中国茶叶学会、安徽省茶业学会、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北省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江西省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针对茶叶常见叶部病斑图像的形状特点,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茶叶病害识别当中。以茶叶3种常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分类识别研究,对有病害的茶叶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提取,利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类来提高茶叶病害识别率。运用分类识别方法对茶叶病害进行研究,使茶叶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更好的预防以及后期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当地茶叶的销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亚辉 《茶业通报》1998,20(4):16-17
近年来随着绿色食品这一概念的普及,大多数消费者乃至大多数茶叶生产者也都认为绿色茶叶食品就是在不施农药的条件下生长的茶叶,这是一个不完全正确的想法。事实上,绿色化茶叶生产并不排斥农药的使用。如果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不仅茶叶绿色化生产无法实现,就连一般性的茶叶生产都难以进行下去。本文对绿色化茶叶生产中为什么要使用农药以及如何使用农药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回茶叶绿色化生产势在必行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就茶叶而言,绿色茶叶食品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无公害、无污染。这是就绿色茶叶食品对…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全球最普及的日常饮品,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的质量安全对茶叶的发展至关重要。贵州是茶的原产地之一,其独特的环境,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重金属限制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茶叶重金属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黔产茶叶中重金属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了黔产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现状,探讨了土壤-茶叶中重金属中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茶叶》创刊于1972年,创刊名为《茶叶通讯》,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1980年成立《贵州茶叶》编委会,编辑部设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考虑到与湖南省茶科所办的刊物同名,于1983年更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从创刊至今已刊出14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铁军 《茶业通报》1999,21(4):33-34
出口茶叶贸易成交样是茶叶外贸业务活动的基础,是茶叶贸易,生产,检验依据。正确认识出口茶样的重要性,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出口茶样,对指导出口茶叶生产,保证出口茶叶质量,促进茶叶外贸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茶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企业规模小,市场混乱,发展速度缓慢等。认为江苏具有生产茶叶的生态适宜性和强大的区域竞争力,适宜发展茶叶产业,对中国的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江苏茶叶发展,提出了江苏茶叶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茶叶》创刊于1972年,创刊名为《茶叶通讯》,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1980年成立《贵州茶叶》编委会,编辑部设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考虑到与湖南省茶科所办的刊物同名,于1983年更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从创刊至今已刊出14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叶乃至全国茶叶做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茶叶》创刊于1972年,创刊名为《茶叶通讯》,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1980年成立《贵州茶叶》编委会,编辑部设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考虑到与湖南省茶科所办的刊物同名,于1983年更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从创刊至今已刊出14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历史、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方面的信息等,主要栏目有综述专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7,29(2):88-91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千百年来中国茶叶不但独占世界茶市,是世界茶叶消费的唯一来源,而且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贸易中地位特突。研究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实质上就是研究世界古代茶叶贸易。综观中国古代千余年的茶叶外销史,具有五大显著特点:古代中国茶叶外销史源远流长,唐代中期得到发展,十八、十九世纪异军突起;茶叶贸易开展的地区及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茶价呈螺旋式下降;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是各种因素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2,(1):40-40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7.
《茶业通报》2014,(1):48-48
正2014年1月21日,安徽省金寨县副县长张正竹率县农委一行深入油坊店乡调研茶叶产业发展。先后深入黄良、朱堂、面冲三个村茶叶基地,详细了解油坊店乡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现状并召开产茶大村书记主任、茶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认真听取参会人员提出的油坊店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茶叶产业发展意见。张正竹在听取多方发言后指出,茶叶产业是油坊店乡的主导产业,是油坊店乡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茶叶》创刊于1972年,创刊名为《茶叶通讯》,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有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1980年成立《贵州茶叶》编委会,编辑部设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考虑到与湖南省茶科所办的刊物同名,于1983年更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从创刊至今已刊出14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办刊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历史、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方面的信息等,主要栏目有综述专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20.
衡永志 《茶业通报》2009,(4):176-17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需求已向优质、安全方向转变。改善我县茶叶加工厂的环境卫生、加工设备等对提高我县茶叶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笔者根据霍山县茶叶加工厂现有状况,提出了霍山县茶叶清洁化加工厂质量安全建设要求,供茶叶加工厂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