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杂交棉不同密度移栽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探索杂交棉在奎屯地区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今后大面积种植育苗移栽杂交棉提供技术依据,2009年,一二九团科技办开展了杂交棉不同密度育苗移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影响杂交棉优质丰产的因素,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并初步制定出了杂交棉优质丰产高效管理体系。该体系从杂交棉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奎屯垦区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杂交棉供种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新疆奎屯农七师2006年在团场杂交棉制种面积达到40hm^2。初步掌握了杂交棉制种技术要点,同时摸索出适宜新疆奎屯现行制度的制种最佳组织形式。应加以示范推广应用,并不断探讨杂交棉制种生产技术细节,力求达到制种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奎屯垦区杂交棉的生产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鲁棉研24号及其直播稀植栽培技术,并就其滴灌水肥高效管理技术做了详细说明,以期为北疆棉区的杂交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系杂交棉中棉所83在江苏盐城示范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苏棉24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于1996年以苏棉15号(91-1186)与泗棉3号选系配组选育的杂交棉,经4年所级比较,于2000年育成.2001-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并进行多点鉴定及示范,该品种丰产性好、熟期早、抗枯萎病及品质较优.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正>1在种植品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1品种"多乱杂"的现象较为严重2000年以来,由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引进推广和棉农的种植需求,加之种子市场的开放,我县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成为种子企业推销杂交棉种的主要市场外省众多杂交棉品种也一起蜂涌而来,种子品种数量剧增,目前全县种植的棉花品种60余个,农民不知道该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38号提高系是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新陆早38号姊妹系中筛选出的早熟棉花新品种(系),具有结铃性强、高产、优质、易采摘、抗逆性强等优点.201 1年在奎屯地区开始多点试验示范;2012年在奎屯地区示范推广种植1 020 hm2,籽棉单产达6 390 kg/hm2,表现出良好的结铃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5—2012年南疆中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组合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急速下降的过程。杂交棉参加区试组合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变幅较大。陆陆杂交棉组合平均皮棉产量略高于常规陆地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略低于常规陆地棉,但均不显著。陆陆杂交棉审定品种在单株结铃、单铃重方面显著高于常规陆地棉,但每公顷铃数较常规陆地棉低3.0万个,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陆海杂交种在单株铃数、纤维品质、抗病性等总体优于陆陆杂交种和常规棉,但在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低于常规陆地棉27.0%、11.3%、7.0%。在目前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并不明显,继续开展高密度强优势杂交棉育种及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杂交棉品种发展较快,为减少盲目推广带来的风险,现将目前我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杂交棉品种集中展示,鉴定其在本地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为我区杂交棉主栽品种的确定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北疆气候生态特点,结合杂交棉不同品种特性,通过对农八师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2个杂交棉品种进行密度试验,以确定杂交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为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杂交育种技术仍是目前棉花育种采用的主要手段。河北省自20世纪30年代开展杂交育种以来,截止到2017年,共育成63个杂交棉品种,其中河北省审定杂交棉品种50个,占河北省审定所有棉花品种的24.9%。对河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分析表明,产量得到了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纤维品质中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是阻碍棉花品级提高的主要原因;枯萎病抗性问题基本解决,但黄萎病抗性急需提高。同时还分析了河北省杂交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杂交棉培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疆气候生态特点,结合杂交棉不同品种特性,通过我区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杂交棉品种不同密度处理的小区试验,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为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合丰202.是以转基因高抗棉铃虫的高产稳产新品系145系为母本、以冀棉20纯系206为父本.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的特性。2006年参加冀中南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冀中南中熟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5.
湘杂棉5号是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湖南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是一个既桃大又结铃性强的经典品种。2001—2003年在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子、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14.79%和11.3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2007年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推广种植,综合表现突出,深受广大棉农的喜爱。其突出表现有如下4点。  相似文献   

16.
新疆奎屯垦区2007年从山东引进示范种植杂交棉鲁棉研24号,3年来共引进种植面积为2130hm2,主要种植方式有大棚温室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稀植,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一系列高产经验及丰产栽培措施,充分利用新疆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7.
苏棉23号是人工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3年平均较对照增产6.91%。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1260.75kg/hm^2,增产明显。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张哲  张莉 《种子世界》2011,(4):22-23
2010年通过对参试的杂交棉品种(系)在我区的种植对比,观察其早熟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点,为我区选用优良的杂交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早熟杂交棉"石杂2"是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引进的超鸡脚叶材料NT-2为父本,自育抗病、早熟、高产新品系JM-2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的鸡脚标记杂交棉新品系.该品种2007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杂交棉区试,并作为农八师杂交棉重点示范推广品种,2008年,石河子垦区13个农牧团场总计制种667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