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南京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偏态性,Ⅰ级幼苗数量较少,Ⅱ级幼苗贮备不足,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静态生命表中,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Ⅸ龄级的死亡率最大,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依次递减。(3)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中龄、大树所占比例较多,而幼树及老龄个体数量都较少,存活曲线呈现衰退型种群的变化特征。(4)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Cassie指标(C_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表明麻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 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扩散系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Morisita指数等研究分布格局,采用Greig-Smith方法分析空间格局,对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Mason)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松种群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种群,但幼苗、幼树较少;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Ⅰ型,胸径小于2.5 cm的幼苗成活率较低,幼树存活率开始增大,中龄期种群存活率最高,成龄树期存活率开始下降,至老龄期死亡率达到最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型;种群格局规模介于100~400 m2。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基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坡垒固定动态监测样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和存活曲线,分析2015年和2021年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通过Ripley’s L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总体呈倒“J”型,个体数随龄级增大而减小。2015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在第Ⅵ龄级减小,第Ⅶ龄级增加,之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2021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第Ⅴ龄级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Ⅲ型。生存分析表明,2021年种群的生存率相较于2015年稍有提高。狭叶坡垒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综上所述,群落中的狭叶坡垒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II级濒危植物胡桃楸在烟台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庙顶区域呈狭域分布格局,目前尚无具体保护措施,面临资源丢失风险。本研究利用典型样方法,统计该保护区内目标物种数量、胸径等数据,以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期望寿命、存活曲线以及死亡率曲线等,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以探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域胡桃楸自然繁殖较为正常,低龄级(Ⅰ和Ⅱ级)个体占59.3%,而高龄级(Ⅵ和Ⅶ级)则占6.7%;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部分样方呈现龄级缺失现象。(2)种群总体死亡率随着龄级增加大致表现为上升趋势,在第Ⅵ龄级出现高峰期(死亡率达63.8%);期望寿命随着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3)该种群存活曲线基本符合DeeveyⅢ型,影响胡桃楸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山体下部)以及环境筛选和种内竞争(山体中上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珍稀植物红椿天然种群濒危机制,在黄荆山红椿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2个20 m×20 m样方进行调查,划分了红椿龄级结构,分析了种群龄级数量动态指数,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12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种群;2T1种群第5龄级dx达到峰值,消失率Kx最大;T2种群dx峰值在第6龄级,消失率Kx最大;2个种群Ex最大值均在第1龄级,随龄级递增逐渐下降;3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各龄级具有相同的死亡率。红椿种群的龄级结构特征与其强阳性特征和竞争密切相关人为"正向干扰"可以促进红椿天然群落的更新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编制了阿拉善荒漠区敖隆敖包及乌兰腺吉蒙古扁桃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由此求得蒙古扁桃种群大小级结构图、存活曲线及死亡率曲线,从而对两地蒙古扁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地蒙古扁桃种群幼龄和老龄级个体较少,中龄级个体较多。总体上,敖隆敖包蒙古扁桃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而乌兰腺吉种群趋向衰退型。两地存活曲线处于DeeveyⅡ和DeeveyⅡ2。两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分布。分析表明,草畜平衡在蒙古扁桃种群稳定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典型樟子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樟子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拟合并分析种群存活曲线,利用数量化的方法研究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樟子松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种群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樟子松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 III型(凹曲线),消失率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点格局O-Ring统计法,分析安徽省琅琊山青檀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檀种群趋于小龄化,种群结构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中Ⅰ龄级个体在r<25m的尺度上呈集群分布;Ⅱ龄级个体呈随机分布,随龄级增大,逐渐趋于均匀分布;不同龄级间青檀个体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只有Ⅰ龄级和Ⅱ龄级个体在r>8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其余各龄级间均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