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读今年第四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中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时,觉得它层次丰富清楚,结构严谨,根盘密结而不纷乱。但细细品味,觉得它的气势过于稳重,从内涵上看更接近于日本的盆景作品,而缺少一些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飘逸与高渺。细一分析,其原因是盆树主干枝冠与副干枝冠相互连接,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如示意图1),加之用的是相对来说较为厚重且深的圆形小沿盆,从而更易让人产生上述感觉。  相似文献   

2.
1992年第8期《中国花卉盆景》封二上胡乐国的盆景《英姿秀丽》中五针松的枝条处理,值得研究。我的意见是:最下边的一枝,无比有更佳!实在是不如砍去为好! 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有此一枝,构图均衡,层次清楚,粗看是成功的。但看多了,总觉有些别扭!细细分析起来,此松是立姿,重要态势是高耸,是挺拔!而这最下一枝的态势却是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侧下。这样一来,分散了观众对作品主题的注意力,结果使得作品主题:松树的挺拔、伟岸不能更好地突出来。如果我们将这一枝砍去,那么,松树的挺拔,伟岸的气势及松树的高风亮节全突出来了。砍去一枝后的《英姿》(建议不要秀丽二字)可以说是封二的四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4年第一期《盆景世界》发表徐岚先生《百岁从容》榕树盆景的造型创作经验,读后觉得作品的意境是好的,思想内涵也丰富。但从随文发表的盆景照片上看,未达到创作所要求的目的。我们从造型技艺上提出几点意见,供徐岚先生参考。一、整个盆景画面的杂枝、杂根太多,主次不突出,层次不分明,显得杂乱。可以想象,长出叶子后,会看不见枝托、主干和桩  相似文献   

4.
超逸而雄奇     
这里介绍厦门盆协会员参加市“迎回归、盼统一”盆展的两幅作品照图。郑先生的雀梅盆景结构严谨,造型雄奇飘逸,气势宏大洒脱,古朴而茂盛,遒劲而飞动。如果不是实物拍照,可能误为丹青佳作。看那盆面临水的主干,顿挫、刚劲而苍古,毅然朝“湖面”俯冲而去。树梢的两个层次,一个小而稀,一个大而密,与茂盛的树冠相映成趣。夹在中间的一层“小而  相似文献   

5.
左边这幅作品苍老而自然成趣,作者为这盆大型盆景所提的《苍然》景名,可谓画龙点睛。这是盆立式的黑松盆景,它没有迎客松那样的大飘枝,主干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貌似平平。但就是这种树材,在创作时更  相似文献   

6.
在盆景枝片的造型中,主干上同一位置萌生的多枝,由于纷繁错杂,不便于片子的出枝造型,也易于造成整体上冗杂对称的弊端,便常为各流派所不取。制作时,许多人都将之疏删成单枝造片。现实中,主干的同位多枝是客观存在的。在盆景中,主干的同一生长点上的复芽也常一次萌发多根枝条(称之一点多枝)也是正常的。虽然盆景并非自然的复印,但对于多枝(主要是双枝)善加利用,却可以弥补树冠上某个方位的空虚,凭添层次的多变,尤其在自然型或自然规则型桩景中点缀以用,可求得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韶关、广州盆景联展在韶关举行。岭南盆景名家、广州盆景协会副会长陆学明师傅,曾对一盆韶关盆景作剪枝表演,深受欢迎。这盆盆景,植龄有10年以上,已基本成型。但在这样一盆盆景面前,陆师傅毫不手软,大刀阔斧,剪去近三分之一的枝条,共四刀,真可谓“艺高人胆大”。现根据当时的速写稿整理绘出剪枝前后的图景,作一番分析探讨。先从最低的一刀谈起。这一刀,不难理解,因此枝托位太低,加上枝条不够粗壮,与上一托枝很不协调。这类盆景,属挺拔企树型,起托不能太低,太低  相似文献   

8.
涂白术简述     
耐翁先生在《盆栽技艺》中提出:盆景的剪裁表面上是“剪枝”,而实质上却是“留枝”。这对克服某些初学者拿起枝剪就把看不入眼的枝干统统剪去的不良习惯,确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盆基本定型比较成功的悬崖式榕树盆景,尤其是末端树冠长势比较茂盛,有一定难度。从根部看,盘旋的虬根强健有力,使榕树现出老态龙钟历尽苍桑之美。整个茎部经受风吹日晒雨打,茎干倔强自然地下伸,给人以力的美感。侧枝分布基本合理,有层次。整个造型给观赏者的形象是根旺、叶茂、蓬勃旺盛、层次分明、气势轩昂,是一盆典型的悬崖式盆景。不足的是,根部上层有二叉枝(第一侧枝)逆向  相似文献   

10.
<正>眼前这盆福建茶,端的气势非凡。树根道劲,飘枝舒展,绿叶似锦,尤其是茎干粗壮,盘曲而上,呈刚强不屈之状,仿佛有"欲上九天揽月"之势,命名为《壮志凌云》,可谓合情合景。《壮志凌云》在给人审美满足的同时,更以其深刻的意蕴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试想,这株福建茶之所以能有蓬勃向上的旺盛气势,是因为它的根紧紧地握住并扎进绿地,汲取自然的甘露与营  相似文献   

11.
照片(2005,2,10摄)是笔者培育的大悬崖宝巾花盆景(刊《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1期43页)"脱衣换锦"树照。此时,该桩的干枝走势一目了然,剪不剪右边第三托,各枝托如何矫形已成竹在胸。此文仅谈为何娇形和如何矫形两个问题。一、为何要矫形。第一托过于拥束成团;第二托(向左伸)过长,几乎与顶梢一样长;右第二托(站在树梢面对桩头)过于向右后长,紧靠盆壁;顶冠不上翘。  相似文献   

12.
刘传刚先生: 我从《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5月号彩页上读到你创作的水早式盆景《雪压冬林》。从照片上看,这确实是一盆不可多得的盆景佳作。整个作品,无论从置树、配石、水旱比例乃至林下绿化,都有其独到之处。树木栽植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密而不杂;  相似文献   

13.
我在制作盆景实践中,发现选用花叶常春藤制作盆景,既方便,又容易,成型快,效果好,是一般业余爱好制作盆景者选用很好的材料。首先,选择二、三年生,长度在45公分左右的花叶常春藤的树苗,有一枝明显的主干,长势比较健壮,无病虫害,最好有几个杈枝,高低不齐,便利因势造型,可分层次。上盆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是它的生长期,易成  相似文献   

14.
木棉格盆景,是木棉型盆景的俗称,是岭南盆景主要艺术型式之一;造型雄伟挺拔,参天擎日,备受群众欢迎。木棉格盆景,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格”式,如主干挺拔,平行出枝,树冠叠托,层次分明,下大上小,基部膨大,根爪四出等等。它的问世,有过喜人的阶段。但陈陈相因,墨守成规,缺少新意,侧枝软弱,出枝呆板,过分强调“层云叠托”,失去了老龄树那种久经风雨磨砺,百折不挠的神韵,已成为时下木棉格盆景的通病。只顾造型,不重视立意,又为木棉格盆景作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15.
读了第8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一文后,很想说几句,与恒辉先生商榷,并与盆景界同仁共同探讨。一、恒辉先生说杨先生的榕树盆景“气势过于稳重,从内涵上看更接近日本的盆景作品,而缺少一些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飘逸与  相似文献   

16.
杂木盆景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这是松柏盆景及其它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杨积德的这几件作品,以寒景裸姿的形象出现,展露出杂木盆景的内在精华,它们或遒根强劲,或干古嶙峋,或虬枝峥嵘,无一不体现出自然树木的风姿神韵,让欣赏者清晰地看到:树势、树姿的定向定位,枝态细部的处理,鹿角枝、鸡爪枝的运用搭配;树的向上态势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疏密,动静,刚柔及整体构图的匀称协调以及景深的艺术处理等等,使你一目了然,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你面前。盆景作品能以这种形式出现,并不是随便什么盆景都适合。这样的作品让你能认识到作者的养护培育创作盆景功底的深浅,这样的景象既别致而又富有韵味。笔者认为它给欣赏者的感受,一点不亚于其它季节所展示出的图景,甚至更具魅力及吸引力。有这样的“身子骨”想必让其穿上“盛装”同样不俗。  相似文献   

17.
悬崖式在盆景艺术中较为常见,大悬崖比小悬崖少一些.难度也较大。它通过曲折向下的主干体现树相的力度.由俯冲的层次表现气势;层次浓密为佳.主干苍桑为上品,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神枝”、“舍利干”,是盆景界的专有名词。神枝是指自然界中一些比较坚硬的树种,受到雷击火烧,风霜雨雪,虫害病毒的侵蚀,脆弱木质腐朽后,残留下坚格部分的枝桠为神枝。其干名为舍利干。神与舍利的魅力对提高树格占有极大的份量,盆景家应天顺人选取有天然的神与舍利的老桩或通过雕琢去模仿这凄劲苍古的艺术韵味,将自然景观浓缩于盆景之中。欣赏神枝、舍利盆景,首先在于它那强烈感人的生死、枯荣、刚阳、残缺悲壮美。死去的白骨化的舍利干,裸筋露骨,表现出一种力的拼搏美,是神、意、韵的综合;屈铁、獠牙、鹰爪般的神枝有着冲天的不凡气势,充满着力的节奏,悍霸的刚阳气  相似文献   

19.
气,有多种含义。我这里主要是指构成物质的神采。一切艺术品都讲“气”。盆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观赏某些盆景作品,总觉得别扭、拘谨,不够味,关键就在于忽视了“气”在盆景中的作用。以笔者之见,所谓盆景的“气”,主要表现在气势和气韵生动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气”是抽象的,但却是客观存在,它是制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20.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彩页中高雄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后,觉得它是一盆庄严、健美的板根榕上品佳作。而贵刊今年第8期29页发表的恒辉先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中提出的看法和二点修改意见,是值得研究的。恒文认为该榕树盆景的气势过于稳重,缺少飘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