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张振华 《科学养鱼》2002,(11):42-42
大黄鱼鱼种培育阶段(体长2.5~10厘米),在海区水温25~27℃、水流不畅、培育密度大的情况下极易寄生瓣体虫,亦称瓣体虫病。当鱼种被该虫大量寄生后便引起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这两年笔者对该病进行了多次研究,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病原石斑瓣体虫(Petalosomaepinephelis)是原生动物中纤毛纲的一种,为腹面平坦的椭圆形或卵形,大小(43~81)微米×(29~55)微米。腹面有一圆形胞口和漏斗状口管,有一椭圆形大核和一圆球形小核,大核之后有一花朵状折光瓣体。腹面左右侧各有12~14条纤毛线…  相似文献   

2.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Leglise),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μm×9.2-21μm,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体内中部稍后有1个伸缩泡和大小核各1个。该虫由二分裂繁殖,生活水温0-25℃,适宜盐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虾拟阿脑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我们在进行日本对虾越冬实验中发现了部分试验箱的越冬虾感染了蟹栖拟阿脑虫病,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carcini)为原生动物的一种,属于鞭纤目,嗜污科(Philasteridae),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虫体大小平均46.9微米×14.0微米,最宽在身体后1/3处,全身披有均匀的纤毛,身体后端正中有一条较长的尾毛。一、发病情况及病因分析患病虾外观没有特殊症状,有些虾的鳃部变黑,但镜检发现为粘附的污物及有机碎屑。病虾被感染后摄食降低,并且运动能力减弱,但并未马上死亡,…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安徽省宿州市三八渔场一口垂钓塘中的草鱼发生舌怀虫病,鱼体的皮肤、鳃和口腔内附着大量纤毛状的东西,让垂钓者望而生畏。我们通过几天的治疗,虫体逐渐消失,鱼病得到治愈。一、症状和流行季节舌杯虫病是由舌杯虫侵入鱼鳃或皮肤而引起的。舌杯虫最常见的是筒形舌杯虫,虫体充分伸展时,象喇叭样成高脚杯形。该虫前端的口围盘有三层纤毛组成的缘膜,身体周围有一条围绕虫体的纤毛带,后端有一吸盘状结构称为茸毛,借此把身体粘附在鱼体上。舌杯虫附着在鱼的皮肤和鳃上,平时摄取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寄主组织没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octopus vulgaris cuvier)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6.
人工感染的刺激隐核虫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玮 《水产学报》2005,29(5):635-642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鲹(Trachiru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肪体等细胞器,有的阶段具有粘液囊、伸缩泡、食物泡、共生细菌等。粘液囊在大小、形态和分布上与多子小瓜虫的不同。文中分析了刺激隐核虫在形态上与多子小瓜虫的诸多差异,认为刺激隐核虫的分类更适合归于原口类(Promotome),而不是膜口类(Ophryoglenina)。  相似文献   

7.
1.病原 飘游鱼波豆虫,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淡水鱼类体外寄生虫,它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 虫体侧面观呈梨形或卵形,长5.3-11.5微米,宽3.1-8.6微米,腹面观为3.1-4.6微米。侧面观略似汤匙,背部隆起,腹面凹陷,并有一条纵的口沟,口沟的前端有一个生毛体,从生毛体上长出两根或4根鞭毛。有两根鞭毛的个体,鞭毛大致等长;有4根鞭  相似文献   

8.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13,(10):43-43
1病原 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的聚缩虫、钟虫和单缩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边缘各有一行纤毛,口沟末端进入细胞内,即为胞口。体内有1个带状大核,大核旁边有1个球形小核。  相似文献   

9.
<正>病原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主要纤毛类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隶属于纤毛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亦能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尤以鱼苗、鱼种、  相似文献   

10.
乌鳢苗小瓜虫病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龙  艾涛 《淡水渔业》1999,29(12):28-29
小瓜虫(Ichthyophtihirius)属于纤毛纲,膜口亚目(Hymenestemat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关于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报导较多,但能快速治愈的方法不多。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如下疗效明显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试验于1999年6月15日~7月10日在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室进行,该温室地处新疆五家渠上渔场。1-2 试验病鱼来源该温室几个水泥池中培育的不同规格的乌鳢苗,当鱼苗陆续达到4~7cm规格阶段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小瓜虫病,轻…  相似文献   

11.
光裸星虫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发育形态学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光裸星虫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光裸星虫胚胎及幼体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海球幼体、匍匐幼体等主要阶段,卵裂、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均在卵膜内发育;海球幼体出膜时,卵膜脱落,不发育为表皮。(2)水温为30~31.5℃条件下,卵子受精30 min后开始卵裂,2 h后形成原肠胚,4 h后发育为担轮幼虫,24 h后出膜成为海球幼体,8~9 d后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3)光裸星虫为典型的螺旋式完全卵裂。担轮幼虫可做旋转式游动,胚体表面密布纤毛,其中,体前端具有一束较长的顶纤毛;纤毛通过卵膜孔中央伸出体外,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类型。胚体形成眼点、肾管等器官。(4)海球幼体游动迅速,摄食浮游植物。口前纤毛环较短,头部具有眼点和神经节;口后纤毛环较长,纤毛类型也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随发育进行,体壁肌肉束不断增强,形成方格状纹理;胃部逐渐前移,肠道不断延长,发生螺旋,在躯干部前段形成肛门。(5)匍匐幼体在底质表面爬行,吞食砂砾;体表具有角质层,体壁肌肉发达;身体前端形成片状突起,将发育成触手;吻部具有规则排列的乳突;身体末端中央外凸形成球形尾器;收吻肌、腹神经索、固肠肌等器官或组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及其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又叫白点病Whitespotedisease),是淡水养殖生产中极为常见的鱼病之一。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膜口目凹口科,寄生在淡水鱼体上的是多子小瓜虫,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350~800um×300~500um,肉眼可见;虫体很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上。小瓜虫寄生处常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13.
暗纹东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养殖新品种,其生物学特性较常规养殖鱼类复杂、特殊,易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疾病发生率高,特别是温室养殖中斜管虫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诊治方法,供同行参考。一、病原体鲤斜管虫(Chilodonellacyprini),属管口目、斜管科,虫体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端较薄,后端较厚;腹面观呈卵形,左边较直,右边稍弯,将死或已死的个体则变成近圆形。活体大小为40um~60um×25um~47um,腹面纤毛左边9条,右…  相似文献   

14.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5.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 一、病原 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毫米×(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  相似文献   

16.
<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又叫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刺激隐核虫无特定宿主,几乎危害所有海水养殖鱼类,包括大黄鱼、大菱鲆、黑鲷、红笛鲷、石斑鱼、卵形鲳鲹等。近几年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主要海水鱼类养殖地区刺激隐核虫暴发频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主要流行特点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于海水鱼体  相似文献   

17.
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别名桃花鱼等。特征为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  相似文献   

18.
蟹栖拟阿脑虫既可在池底残饵中、沙蚕体表和水源生活,也可在蟹血淋巴液中寄生。它主要侵害抱卵蟹,从蟹创伤侵入,是严重危害越冬亲蟹的一种疾病,发病、死亡率可达98%。一、病症及防治措施1郾病原:蟹栖拟阿脑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  相似文献   

19.
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了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共5158bp,开放阅读框(ORF)1920bp,编码639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576bp,3′端非编码区2662bp,GeneBank登陆号为KP067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三角帆蚌HcCUBDC蛋白含有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个CUB结构域,但未能比对上已知的蛋白。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cCUBDC基因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后端缘膜、中央膜、鳃、斧足、肝胰腺、肠和肾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都是肝胰腺表达量最低。在紫色蚌中,后端缘膜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前端缘膜;在白色蚌中,前端和后端缘膜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HcCUBDC基因在紫色蚌后端缘膜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蚌,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外套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CUBDC基因主要在缘膜外上皮细胞中表达。研究表明,HcCUBDC基因在三角帆蚌内壳色形成中发挥作用,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珍珠颜色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4,(5):60-61
(续上期) (二)车轮虫病 1.病原 车轮虫病的病原为车轮虫.车轮虫隶属于纤毛纲、缘毛目、游动亚目、壶形科、车轮虫亚科.常见的有显著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东方车轮虫等,这些都是大型车轮虫,虫体的直径在54~101微米;还有一些小型车轮虫,如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等,这些虫体的直径在20~47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