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实施免疫耳标、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猪瘟的免疫密度,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暴发流行。虽然临床上典型猪瘟已很少发现,但非典型猪瘟却时有发生,猪瘟的防制任务越来越艰巨。随着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猪瘟防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里就猪瘟的防制,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免疫程序的制定是防制家禽传染病的重要工作,国内讨论很多,特介绍欧、澳九国的鸡病防制免疫程序,供养鸡工作者及兽医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从疫苗质量不良、免疫程序不合理、疫理选择使用不当、药物对疫苗的影响、免疫缺陷、免疫麻痹、免疫抑制、免疫应答不完全、抗原变异、强毒污染养殖环境、社会因素、饲料污染等方面较为详尽分析了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从把好引种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完善卫生消毒制度、因地制定免疫程序、正确选择(运输、使用)疫苗、添加免疫活性调节剂和佐剂六个方面,提出了避免免疫失败的综合控制策略及主要防制措施,以期为鸡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鸡的传染性疾病,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鸡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给诊断和防制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对郑州、开封、新乡市以及濮阳、鹤壁、焦作县的蛋、肉种鸡场和商品肉鸡场,共838 个场户 1 656 600 只鸡进行调查,按5% 采取血清样品测定抗体,分析免疫失败原因、制定免疫程序,通过免疫后攻毒试验、田间试验、区域试验,跟踪监测抗体变化,在免疫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当地鸡传染疾病免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免疫防制程序(见表1、表2)经过推广使用,群众反映效果良好,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根据10 多年的工作经验,还为鸡传染性疾病防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值得 同行参考。1) 鸡的疫病防制,科学地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忽视综合性防制。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机体抵抗力,要重视隔离消毒,防止疫病传入和内部相互感染。不要经常或乱用抗菌药物,以防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2) 任何科学性的免疫程序都是相对的,在使用过程中最好根据抗体监测和新发生疫病情况适当合理地进行修改。不能一成不变,一劳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疫病防制在养禽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疫苗接种是禽病综合防制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控制某些重要禽病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做以概述,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疫病防制在养禽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疫苗接种是禽病综合防制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控制某些重要禽病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做以概述,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鸡新城疫(ND)是一个世界性疾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仍采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控制本病。由于疫苗种类,免疫方法以及鸡群健康水平不同,效果往往差异很大。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免疫后仍然爆发ND的现象,即所谓“免疫失败”。作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实验结果,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试对ND流行现状,免疫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制对策,愿与同行商榷。1 ND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8.
邢兰君 《中国家禽》2004,26(19):27-28
在生产实践中,对于马立克氏病常用如下防制方法: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增加免疫剂量;在疫苗中添加免疫促进素;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早期感染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预防马立克氏病,应用上述常规防制方法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对雏鸡进行了二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9.
李尚波 《养猪》2005,(4):61-62
四猪瘟的免疫防制猪瘟(Hog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0.
猪瘟(HC)属于国家法定的家畜一类传染病,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多年来,由于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该病已得到明显控制。但一个时期以来,少数地区对防制该病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想麻痹,措施松懈,使HC在个别地区又有抬头,给畜牧业生产形成新的威协,必须引起各地农户和兽医人员的高度重视。兹将对防制HC中几个同题的看法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疫苗的种类、保存、使用、接种途径、免疫的日龄、剂量、次数、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动物机体状况、环境因素等等。应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时期来制订免疫程序。兹分  相似文献   

11.
疫苗接种是综合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许多养猪户在接种猪瘟疫苗后仍发生疑似猪瘟症状的病例,分析其原因归纳为:疫苗、猪群的状况、免疫方法、饲料品质及药物等四个方面。在农村养猪生产中采用正确选择保存运输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克服母源抗体的影响、正确使用疫苗、进行免疫监测、不饲喂霉变饲料、合理使用药物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防制猪瘟免疫失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猪瘟(HC)流行有地区性零星散发为主,正规免疫的猪群常发,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高发,规模猪场猪瘟发病严重和通过生猪调购传播猪瘟的比例上升等特点;从临床上分析,猪瘟发病多的原因有存在一定的亚临床感染,流行毒株病毒变异,母源抗体干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干扰及其他原因等。应对猪瘟发病的新特点,防制上应采取加强猪瘟诊断淘汰隐性感染猪,利用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免疫剂量维持群体均匀、稳定的抗体水平,实行定期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以及研制新疫苗、疫苗保护剂和增效剂,猪瘟检测新技术和抗病育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制猪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有些猪场虽然接种了各种各样的疫苗,但还是不断暴发传染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调查分析结果,探讨引起猪场免疫失败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que)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的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禽流感的防制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性防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疫苗的预防免疫,有效地控制了国外禽流感疫情的传入和在国内的传播与蔓延。本文就当前我国禽流感的概况、流行特点、疫苗研制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简要表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事土鸡养殖的饲养户(场)数量越来越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饲养户(场)饲养水平不高,对疫病危害认识不足,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有部分土鸡放养规模养殖场(户)在疫苗免疫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给养鸡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就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在我国由来已久,危害严重,根除困难,影响贸易,被业内人士称为"经济政治病",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采取以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疫苗的免疫效果直接关系到防制工作的好坏.2006年秋我们对全省9个市(州、地)共18个县(市、区)猪、牛O型口蹄疫免疫情况进行了集中监测,初步分析了全省口蹄疫免疫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1968年由于宿县(现宿州市埇桥区)从新疆买马带入马传贫,1968-1988年,淮河以北的21个县(市、区)先后认定有本病,疫情确诊后,即采取了普查、检疫、免疫注射、扑杀等综合性防制措施,1989年以后,全省未再出现临床病畜和阳性畜。经农业部考核验收,1995年全省达到部颁稳定控制区标准,2007年达到部颁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选母抗HI价在16~32以上的2~10日龄雏鸡,肌注鸡新城疫Ⅱ系苗800个免疫量首免,34d后监测其HI价,达16~32以上的为100%.此时用中等毒力新城疫Mukteswar株I系苗2000个免疫量加强免疫后,监测其不同免疫持续期HI价,结果3、6、10、16个月均100%达16~32以上.又给13及16个月免疫鸡攻NDV强毒(100个MLD),结果13个月免疫鸡4/4保护,16个月免疫鸡2/2保护,对照鸡3/3死亡,同时又用13个月免疫鸡与强毒攻毒对照鸡同居接触感染,结果2/2同居接触不感染.在全区扩大试验,以Ⅱ系苗800个免疫量首免,I系苗2000免疫量加强免疫,92.3万只免疫鸡中未发现ND及非典型新城疫,随机抽取其中102只监测HI价,达16~32以上者占93.1%.由此认为,Ⅱ系苗800个免疫量首免,Ⅰ系苗2000个免疫量加强免疫,可使整个生产鸡群全程(16个月以上)保持高滴度抗体,能防制非典型新城疫及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