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2.
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浙江省政协主席) 4月1日,在绍兴茶文化节开幕式祝贺时说:今天我们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就是要展示中华茶叶古国的悠久历史风韵,促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造福广大茶农、促进茶产业、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已被众多学者专家所共识。但多少年来贵州茶产业因总量少无名牌未被引起重视,贵州茶在茶界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而贵州高原有好茶,特别是高山风格的口感和香味胜过同内许多名茶正品,贵州特有的茶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则有一定优势,其中历史文化凝重的民族民间茶文化的鲜明特色,是千万年沉积的民族文化之魂,是贵州高原茶文化之精髓,极大地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张娜 《湖北植保》2023,(5):69-71
茶产业是普安县的主导产业,为了更好地推动拥有地域性的特色茶叶品种—四球茶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普安县四球茶产业发展历程,从资源、地理环境、品牌等3个方面对四球茶的发展优势进行了耙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对策,为助力普安县四球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前有茶的记载。世界认识中国是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种商品开始的,中国是茶的母国毫无疑问。中国的茶传到亚洲,再传到世界,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饮茶,茶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事和茶文化有几个高峰,在唐朝的时候,陆羽写了《茶经》,这是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余双 《上海茶叶》2007,(1):29-30
去年北京出版了一本日本茶的书,作者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她是中国人曾去过日本几年,回国后就写了这本书,她不是茶叶专业,书中讲日本茶文化早于中国。几个月后,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登了2篇文章,编辑和2个作者予以驳斥,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我看过许多历史和现代资料,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应2005年上海(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的邀请,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天福教授于4月12日飞抵上海,当晚出席了在上海大戏院举行的茶文化节的开幕式晚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会长黄汉庆代表组委会对张老来沪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随后几天,张老不辞辛苦,参加了文化节的一系列茶事活动。张老对上海市连续举办十二届茶文化节表示由衷的高兴和赞赏,对上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及茶叶界同仁坚持不懈地宣传茶文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上海茶叶》2007,(1):15-15
大力发展茶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确立了城市立县、旅游兴县、茶业富县、工业强县的新思路、新举措。2004年9月雅安举办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名山县同时就举行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建成名山县茶祖吴理真广场;2006年建成世界茶文化博物馆,还举办茶马司、礼品茶、川藏茶马古道论坛。近年来,名山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和名优茶产量、产值大发展。2001年全县茶园面积57434亩,产量6894吨,产值9310万元。其中名优茶11.27吨5298万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16%和和56%;2005年茶园面积增至230634亩,较2001年分别增长301%、150%和274%。2005年名茶产量4489吨,产值22449万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26%和64%,较2001年名茶产量、产值分别增长298%和323%。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大学和龙润集团2005年11月宣布,双方创办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暨云南普洱茶研究院。云南农大校长朱有勇认为,双方联合创办二院能发挥高校教育、科研的资源优势,利用知名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整合普洱茶产业,构建集产、学、研一体的云南新型茶产业的领军团体,促进云南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建成一所农、工、商、贸、文、理为一体的新型学院。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表示双方联办二院,可培养高素质的茶叶专业、销售队伍和市场策划人才,使普洱茶这个传统产品在今天茶叶市场经济形势下更上一个新台阶,带动整个云南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镌刻“茶叶飘香申城坐拥八分天下”的牌坊气势轩昂,令行人驻足观注。每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都将市场作为活动地之一,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的旅游团队也将市场作为观光购物点。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的分会场,以“茶文化”来熏陶茶叶的经营者、消费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把销售茶叶与弘扬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活动,成为上海市又一旅游观光地。  相似文献   

11.
“茶为国饮”的初步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特别是6月10日和7月20日农业部办公厅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对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191号提案(刘枫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关于确定茶为国饮的建议)”的答复(复函)以来,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信息和新闻报道中频频见诸报端。这是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进军号角,也是在我国历史新时期,重视“茶为国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首次召开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标志的话,上海现代茶文化已经持续发展了20年。经上海茶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年的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皆睹,特别是在海派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社区茶艺、职业培训和吴觉农纪念馆等五大品牌,更突显以茶艺为主体的海派茶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茶叶》2009,(2):32-32,F0002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于4月14日下午在曹安路1978号百佛园联合举行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会——链接世博,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是2009第16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杭州的文明史,如果从跨湖桥文化算起,已经有8千年时间,杭州建城也有2226年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城市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杭州的优势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茶饼病、茶网蝽、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是制约陕南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理化诱杀、生物药剂组合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集成了适合陕南茶叶生产的“以健康生态为本,免疫诱抗、理化诱控与生物药剂为主,绿色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辅”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依托茶企业、茶叶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16.
25%辛甲氰乳油防治茶尺蠖防效好陈雪芬肖强姚惠明(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杭州310008)25%辛甲氰乳油是陕西秦东农药总厂的产品,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于1996年在杭州进行了茶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防治效果显著。1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设25%辛甲氰乳油1000、...  相似文献   

17.
<正>武当山茶叶是武当山的特色农产品,素有"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美誉,属于鄂西北秦巴山区重点开发高香型绿茶基地和有机茶优势区域范围。当前,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是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为了保证茶园安全生产,茶叶品质稳定提升,确保广大消费者喝到"放心茶",武当山特区强化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合理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着力构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有利地保护了茶  相似文献   

18.
5.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越来越密切,旅游借茶文化的丰厚底蕴、田园风光吸引游客,而茶叶借旅游这个平台宣传茶叶几千年的文化,促进茶叶的发展。因此,两者一拍即合,茶文化旅游成了旅游部门的重要项目,也成了各种茶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这次“中国名茶”评选是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交会的一个重要推介活动,是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发展名茶生产、促进茶经济、集中展示我国众多名茶品质,搭建的最好平台。组委会事先作了周密安排,特请上海市茶叶学会,推荐长期从事茶业、精力充沛,熟悉名特、优茶,有丰富经验的4位老专家组成评委,名茶评选原规划100个样品,实际到样为97个样品。评选地点设在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的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审评室。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现有茶叶市场3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和广友茶城位于张庄路段,盖世物流茶叶批发市场位于盖世物流园区,总营业面积15.36万平方米,进驻茶商、茶农、茶厂经营业户1500多家,年交易量120多万担,销售量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8%以上,印交易额达1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全国六人茶类的十几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的茶叶以及茶具、茶包装和茶文化用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