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汽爆玉米芯酶水解及酶解液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对影响酶解各因素考察表明:在最适酶解条件下,即温度50℃、pH值4.8、底物质量浓度50 g/L、加酶量48 FPU/g、酶解时间60 h,还原糖质量浓度达34.85 g/L.利用均匀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3.91 mL,pH值4.85,接种...  相似文献   

2.
亚硫酸氢盐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硫酸氢钠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的条件,主要考察了亚硫酸氢钠用量、预处理温度和pH值对玉米秸秆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180℃、保温30min时,随着亚硫酸氢钠用量的增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溶出量增大,从而促进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底物的酶水解,当亚硫酸氢钠用量为7%时,酶水解转化率和葡萄糖得率分别为69.40%和62.44%;预处理温度越高,酶水解效率越高,温度190℃、保温30min时底物酶水解转化率达到了81.04%,葡萄糖得率71.91%;预处理pH值升高,酶水解效率相应增大,pH值在4.2~4.7之间时,酶解效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废瓦楞纸纤维素酶解条件及酶解时纤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解条件对废瓦楞纸纤维素酶水解产葡萄糖的影响、酶解时的纤维结晶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的酶解条件下,即温度50℃、pH值4.8、酶剂量80 FPU/g(以底物计)、底物质量浓度100 g/L,水解36 h后,水解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达53.8 g/L,纤维素水解率76.9%。结晶度分析表明,纤维素酶解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主要水解无定形区,结晶度上升;然后同时水解无定型区和结晶区,结晶度基本维持稳定。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酶解时纤维出现层层的"剥皮"、断裂并出现中空,结构完全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选择性控制木聚糖酶水解条件制备低聚木糖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探讨了以两种木聚糖形式--干粉和湿浆为原料造成的酶解结果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目前较适宜的低聚木糖制备工艺为以木聚糖湿浆为底物,底物质量浓度20~40g/L,酶用量1%(体积分数,下同),pH值4.8,温度50℃,酶解时间4 h.造成干粉与湿浆酶解制备低聚糖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种底物自身结构特性的差异导致了底物可及度,以及酶与底物吸附作用的不同.结果显示当以干粉为底物,酶用量10%,酶解时间12 h,低聚木糖得率最高可达40%(质量分数)左右,而以湿浆为底物,达到同样低聚糖得率的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仅需1%和4 h.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用β-葡萄糖苷酶以温度、pH值、酶用量、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响应面法优化设计,DNS法测定其还原糖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当每3mL多糖加入0.02%葡萄糖苷酶0.4mL时多糖浓度为0.3%、温度55℃、pH值5.5、反应时间20min。响应面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降解温度55.9℃、pH值5.58、酶用量0.475mL。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豆渣1%、米糠1%和Tween 800.1%,初始pH值5.5;菌株在发酵温度28℃、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50 r/min的发酵条件下发酵120 h,发酵液酶活为(200±10)U/mL。所产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京尼平苷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2.5、最佳水解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1.35 g/L,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26.45 g/(L.min.mg),酶活半衰期为15 min,50℃时大于60 min;酶的水解活性受Na+、Ca2+的显著激活,受Mg2+、Ba2+、Cu2+、Fe2+、Hg+、Zn2+、Mn2+等离子(10 mmol/L)和葡萄糖、乙醇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在不同温度、用碱量和硫化度条件下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效率的影响。随着预处理用碱量和硫化度的提高木质素的脱除率增加,但同时也加剧了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导致麦草浆得率下降。绿液预处理废液的pH值小于9.5,弱碱介质可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同时避免禾草原料含量较高的硅溶解在黑液中,有利于废液的碱回收利用。预处理后浆料经过由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合而成的混合酶液水解,纤维素酶用量从5 FPU/g增加到10 FPU/g时,总糖得率及转化率显著增加。在酶用量为10 FPU/g条件下经过48 h的酶水解后,温度130℃、用碱量8%、硫化度40%条件下的预处理浆料总糖得率达到最大值43%,总糖转化率为73.1%。  相似文献   

8.
翟学超  王帅 《林业科技》2022,47(1):47-49
选用风味蛋白酶对环颈雉骨蛋白进行水解,在风味蛋白酶的最适温度50℃和pH值7.0条件下,以水解度(DH)和氮回收率为指标,优化出风味蛋白酶最适的水解条件:底物浓度为2 g/100 mL,[E]/[S]为2:100,水解时间4 h.研究表明:在此条件下骨蛋白水解液的水解度和氮收率较为合理,为后续的美拉德反应产生风味物质提...  相似文献   

9.
以木聚糖为底物、木聚糖酶为催化剂,在木聚糖质量浓度为30.0g/L,操作压力16kPa,进料速度400mL/min,时间12h,pH值5.0,温度为48摄氏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超滤膜反应器中木聚糖的酶水解反应。结果表明,木聚糖的酶水解总糖得率为60.10%,未水解木聚糖聚合度为10左右,碱溶对聚合度没有影响,未水解木聚糖重新水解,总糖得率为7.50%。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选择性控制木聚糖酶水解条件制备低聚木糖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探讨了以两种木聚糖形式——干粉和湿浆为原料造成的酶解结果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目前较适宜的低聚木糖制备工艺为:以木聚糖湿浆为底物,底物质量浓度20~40g/L,酶用量1%(体积分数,下同),pH值4、8,温度50℃,酶解时间4h。造成干粉与湿浆酶解制备低聚糖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种底物自身结构特性的差异导致了底物可及度,以及酶与底物吸附作用的不同。结果显示当以干粉为底物,酶用量10%,酶解时间12h,低聚木糖得率最高可达40%(质量分数)左右,而以湿浆为底物,达到同样低聚糖得率的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仅需1%和4h。  相似文献   

11.
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类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并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酶解时间〉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酶解温度45℃,介质pH3.5,酶用量0.3%,酶解时间2.0h,总黄酮得率可达1.026%。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 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豆分离蛋白的限制性酶解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使其更好的应用于食品领域,本研究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用Alcalase酶在酶活2000 U/g ,温度60℃,pH为8.0的条件下,酶解1h ,得水解为4.97%的产物。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后,α亚基、α’亚基和β亚基均发生水解。比较水解产物与未水解产品的功能性变化,结果发现:经酶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保水率和吸油率降低,乳化活性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尾叶桉木材,研究蒸汽爆破对其主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爆破材料用纤维素酶水解的工艺,确定了水解糖化条件:温度50qC,pH值4.8,酶用量25FPIU/g底物,底物浓度2%。结果表明,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基本不受损失,有利于提高酶解率;爆破前用硫酸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分解率在同样的爆破压力下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高。在最优的水解条件下,硫酸预处理,2.2MPa爆破的尾叶按木材多糖水解率达到82.43%,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提高36.86%。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人心果幼嫩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为混合酶液,0.6 mol.L-1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pH 5.6的酶液组合,在28℃的黑暗条件下振荡,酶解时间2 h,分离出的原生质体产量最佳,可达到12.4×106个.g-1。  相似文献   

17.
铈盐引发阔叶浆与GMA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铈盐引发体系引发漂白化学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用接枝率、环氧基含量和环氧基水解率评价了体系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控制体系pH值在1.3,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增加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都能提高接枝率;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合成接枝率高碄100%、环氧基含量达1.4~2.7mmol/g的接枝纤维;与此同时接枝纤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环氧基开环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重组木聚糖酶C0602生产低聚木糖的制备工艺,考察了不同类型底物、底物浓度和酶用量对酶解效率和低聚木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生产原料以抽提木聚糖为宜.桦木木聚糖质量浓度30g/L,重组木聚糖酶用量20 IU/g条件下水解4 h,酶解率可达56.05%,低聚木糖产率(C2~C6)为29.76%,产品平均...  相似文献   

19.
以中温碱抽提玉米秸秆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外源添加物对酶解工艺的辅助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温碱抽提玉米秸秆可以脱除50.02%木质素,添加PEG6000辅助水解作用明显。当纤维素底物质量浓度40 g/L,酶用量在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 L)15 FPIU/g和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30 BU/g水解48 h,添加PEG6000 4.0 g/L葡萄糖得率73.51%,酶解率84.51%,较未添加样品上升幅度分别达到26.2%和27.1%。添加PEG不仅可以减轻酶蛋白和碱抽提玉米秸秆渣的吸附,提高酶在液相中的分配,对纤维素酶活力和稳定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EG存在下纤维素酶1.5 L的滤纸酶活提高34.1%,稳定性提高5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