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年来,食用菌斜面培养基习惯用马铃薯作为主料,但我地区马铃薯种植不多,而各县盛产玉米、黄豆、蔗糖.为此,笔者从1985~1989年试用黄豆芽、玉米粉代马铃薯制作食用菌斜面培养基,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一)材料配比①玉米粉培养基:新鲜玉米粉(过筛)30g,琼脂20g,蔗糖20g,水1000ml,pH值自然.②黄豆芽培养基:黄豆芽(芽长约1cm)200g,琼脂20g,蔗糖20g,水1000ml,pH值自然.③马铃薯培养基(对照):马铃薯(不发芽)200g,琼脂20g,蔗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与方法(一)亲本的筛选 供试菌种CrO_2、HO_3等14个品种,菌袋生产,荫棚下出菇,记录菌丝长速、产质量.(二)培养基制备 袋栽培养基为木屑55%,棉子壳、麦麸各20%,糖1%,磷肥、石膏粉各2%,多菌灵0.1%.单孢分离用PDA培养基和GMY培养基(葡萄糖、麦芽糖各10g,酵母膏4g.琼脂20g,水1000ml).拮抗试验用PDA培养基.单孢出菇用杏实促成培养基(杏实50g,菇木碎屑5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琼脂20g,VB_1微量,水1000ml,PH5.4~5,6).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氮源,以常规PDA液体培养基为对照,使用6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对白肉灵芝液体菌种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Y3配方(麦麸2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和Y5配方(马铃薯200 g,麦芽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培养的菌液中菌球均匀且数量多,菌球不易自溶,培养周期短。  相似文献   

4.
琼脂是制备母种培养基试管斜面的必要原料。但它价贵,且小城镇不易见到。为此,想用资源丰富、价廉易得的原料来代替琼脂制备母种培养基斜面。 (一) 材料与方法:试验揉用大米粉、面粉和木薯粉三种为原料,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对照,共设四个处理。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的制作方法同一般,三种无琼脂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如下:分  相似文献   

5.
<正>1母种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用试管作培养容器,装入培养液并经过高压灭菌后摆成斜面,所以又称试管斜面培养基,常用于母种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1.1生产母种配方1.1.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1.1.2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蛋白胨1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相似文献   

6.
以桑黄(Inonotus sanghuang)菌种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为对照,设计5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为木屑100g,马铃薯1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0g,水1 000mL,pH自然,为桑黄母种最适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大肥菇是一种耐高温、抗病力强的双环蘑菇。笔者作了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现报道于后。 1.材料和培养基配方:大肥菇品系为B2/E,引自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试验在粗选的基础上,设七个培养基配方处理: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水1000ml,pH自然;B玉米粉40g,蔗糖10g,琼脂18g,水1000ml,pH自然;C蛋白胨20g,葡  相似文献   

8.
裂褶菌的驯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3月12日,在本院附近的乌桕树倒木上采集到一丛野生菇。子实体丛生,菌盖宽1.2~1.7×2.2~2.7厘米,质韧,灰白色,有密生绒毛,扇形,边缘内卷,有裂口,成瓣状.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肉色。孢子五色,圆柱形。 (一)菌种的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恒温培养,22天长满斜面,菌丝白色,边缘不整齐。栽培种培养基为青冈栎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接斜面菌种后于25℃下培养,26天长满750毫升的瓶子。 (二)最适pH试验:将预先做好的PDA培养基加热溶解,在无菌箱中用0.1~0.5N NaOH和HCl溶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光照对茯苓(Wolfiporia cocos)产孢的影响,探讨产孢量较大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装有60 mL茯苓PDA培养基(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1 g KH_2PO_4,0.5 g MgSO_4·7H_2O,10 mg维生素B_1,18 g琼脂,pH自然,加蒸馏水补足至1000 mL)的350 mL组培瓶,培养基初始pH为6.5,28℃暗培养7 d,12 h光暗交替培养为最优产孢条件,在此条件下,茯苓培养38 d产孢量为(8.12±0.11)×10~9个/瓶。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草菇、香菇和红灵芝液体培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室对几种常用食用菌液体发酵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较好。下面我们将试验情况简单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金针菇麓一号、草菇157号,香菇20号,红灵芝505号。以上菌种均由湖南师大菌种场提供。(二)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加富 PDA 培养基;2.原种培养基:麦粒种培养基;3.摇瓶培养基;(1)玉米粉3%,豆芽浆2%,葡萄糖1%,酵母膏0.5%,KH_2PO_40.1%,MgSO_40.1%;(2)玉米粉3%,豆芽浆2%,葡萄糖1%,酵母膏0.5%、甘蔗5%,KH_2PO_40.1%、MgSO_4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久仁  杨成 《食用菌》1989,11(6):19-19
金针菇人工栽培虽然获成功,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人工栽培由于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产量尚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朴菇8303和桐真Fv_1。(一)斜面培养基:Ⅰ.马铃薯40%,葡萄糖和琼脂各2%;Ⅱ.PDA 培养基;Ⅲ.马铃薯20%,葡萄糖2%,KH_2PO_40.05%,MgSO_40.01%,NH_4Cl0.2%,琼脂2%。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培育食用菌母种广泛应用PDA培养基。为了丰富PDA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使母种菌丝更健壮快速地生长发育,笔者于1992年春在PDA培养基中增添了二级种废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15g,葡萄糖20g,水1000ml(常规PDA培养基),二级种废料(固体)一瓶(普通罐头瓶)即成改良PDA培养基。制法:将二级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pH值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C0:淀粉18 g,葡萄糖12 g,酵母粉1.2 g,KH2PO41.2 g,MgSO40.6g;最佳一级培养基配方为E1:酵母粉1 g,蔗糖4 g,琼脂3 g;最佳二级培养基配方为C2:木屑60%,棉籽壳18%,麸皮20%,石膏1%,蔗糖1%;最适pH为7.5。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食菌生产发展和野外分离菌种的需要,我们进行了菇菌简易分离法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培养基为试管斜面,其配制:鲜蘑菇片250g,琼脂18g,葡萄糖20g,KH_2PO_40.5g,MgSO_4.7H_2O0.5g,水1000ml,用NaOH调pH7.5。操作方法为:①管内贴褶法,取经酒精和火焰消毒过的接种针,挑取种菇菌褶一小片,贴附在试管斜面正上方壁上,管口对准火焰塞紧棉塞。  相似文献   

15.
多种天然物混合基质制母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菇耳菌丝生长对营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所用的基质多数是以一种天然有机物为主的半合成培养基,由于营养较单调,重复使用会影响菌种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多种天然有机物混合基质制母种试验,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一)培养基配方 ①PDA培养基;②棉子壳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③鲜平菇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④苹果皮100g,麸皮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⑤棉子壳100g,马铃薯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松菇母种培养基碳氮源的研究,发现葡萄糖和蔗糖的使用效果一致,适宜浓度水平为20 g/L(克/升);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在PDA基础上添加10 g/L~15 g/L(克/升)酵母粉,菌丝可提前4 d~5 d(天)满管,且浓白旺盛,蛋白胨则对松菇菌丝生长有抑制.试验还证实菌丝长速和长势不一定一致.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深层培养技术用于制作原种,栽培种已显示出很多优越性。本项研究旨在探讨液体培养下稀土元素对猴头菇的生理效应及栽培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培养基 ①斜面培养基:以PDA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3g,酵母膏5g,用柠檬酸调pH5.5。②液体培养基:上述配方去琼脂。③固体培养基:棉子壳86%,麸皮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 (二)试验方法 取猴头菇菌种斜面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振荡培养10天,无菌过滤得菌丝体,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稀释摇匀得标准接种液。液体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用250ml三角瓶,盛稀土培养液80ml,灭菌后均一接种,振荡培养并定期检测菌丝干重。以培养12天的猴头液体菌种制备小麦颗粒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灭菌棉子壳培养基料袋两头。常规培养与管理,跟踪观测各种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利用甘蔗渣、棉籽壳、杂木屑、稻草为主要原料,进行了灵芝菌丝体培养和生物效率的比较,从中选择适合药用菌培养,又能获得高产的配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赤芝(Ganoderma lucidum)引自中科院药物研究所。(二)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选用 PDA 培养基,接种后28℃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备用。2.摇瓶培养基:黄豆粉1%,麸皮2%,蔗糖2%,蛋白胨0.2%,硫酸镁0.02%,氯化钠0.25%,  相似文献   

19.
凤尾菇,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我省内均有栽培.为进一步提高其产量,我们在食用菌教学中,结合试验内容,进行了培养料配方的筛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凤尾菇,引自山东农业大学.1、2 培养基配方①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曹200g(去皮),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高压灭菌1.5kg/cm~2,30’制作斜面,接种,恒温28℃下培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是著名的食、药用菌.笔者在制种过程中发现猴头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长势偏弱.为此,设计一组母种配方,试图从中筛选出一些适用于猴头菌丝快速、健壮生长的培养基.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供试配方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B.猴头菇子实体200g,琼脂18g;C.猴头菇菌糠200g,琼脂18g.各配方均加水1000ml,pH自然.(二)试验方法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制法如常规.猴头菇子实体经清洗后切成薄片投入1000ml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